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不同的传播环境与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的不同选择以及传播着自身的素质等都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宗教作为文化领域中重要的支系之一,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常常起到的是"先头兵"作用。无论封建王朝时期的中国还是近代处于殖民地状态中的中国社会,文化侵入的过程总是以宗教作为首要选择和主要手段。

  • 标签: 封建王朝 宗教传播 传播主题 接受主体
  • 简介:摘要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刘呐鸥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历来受人重视。但研究者对他的关注多停留在都市现代性的层面,而疏于对小说集里女性形象的研究。本文旨在从刘呐鸥的受教育经历、婚姻状况、电影对他的影响及个人不自觉的彷徨几个角度来探寻其作品《都市风景线》里“摩登女郎”的由来。

  • 标签: 女性形象 性游戏 刘呐鸥
  • 简介:一、初识满子虽说都是富阳人,但我与满子的相识很晚。"文革"前,曾在报刊上看到满子的文章,却不知道这个"满子"是我们富阳人!"文革"中,满子被遣送回龙门监督劳动改造12年,但那时我正处于长期的监禁中,自然也不可能有谋面的机会。

  • 标签:
  • 简介:杜甫《不见》诗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原注谓:“近无李白消息。”一般认为此诗是杜甫在蜀中怀念因人永王幕而获罪流放的李白而作。此诗诗意明了。惟“匡山”指,古今争议颇多。综合各家之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指绵州彰明的大匡山。如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杨慎《升庵集》(卷三)、王嗣爽《杜臆》(卷三)、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杨伦《杜诗镜诠》(卷八)等。

  • 标签: 《不见》 诗意 杜甫 《杜诗详注》 平议 《杜臆》
  • 简介:杨慎与李梦阳的交往较少,而杨慎与景明于李梦阳等离京后的正德期间过从颇密,学术、诗歌均有交往,可称诗友,且是诤友。在交往中,一方面,杨慎、薛蕙“学古而不拟于古”、博学众体而推崇六朝初唐等思想影响了景明,致使氏在主张和创作上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由此引发了著名的李之争,从而牵动前七子派的分流;另一方面,因此时景明已是成名人物,而杨慎、薛蕙适为后进,杨、薛遂借与论诗而欲扬六朝派(杨、薛为此派之主将)之旨,借与争胜而欲立六朝派之名,这正是六朝派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 标签: 前七子 六朝派 何景明 杨慎
  • 简介:摘要从老子提出了“大音希声”的思想,与陶渊明的“但识琴中趣,劳弦上声”的思想,约翰•凯奇的著名作品《4分33秒》似乎都表达着一种对无声音响的追求。但在内容表现三者又不完全一样。他们都表达着各自的观点与美学思想,但却同时表达着对于“希声之乐”的追求。

  • 标签: 大音希声 陶渊明 约翰&bull 凯奇 《4分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