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如果我们把李秋沅的两部作品《木棉·流年》和《木棉·离歌》,放在下面一个语境下去观照,会显得更加的珍贵:在现代化的潮流下,"故乡"这个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故乡。

  • 标签: 故园 李秋沅 现代化 木棉 故乡 流年
  • 简介:一已堕红尘久,来斯眼暂青。水天双塔立,风雨一舟横。跏坐禅心定,清吟自性明。上方存妙境,何必问浮名。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上世纪的整个八十年代,是中国诗歌狂飙突起的时代,从青藏巴蜀到吴越闽粤,从内蒙古草原到云贵高原,从黄河到长江,从北京到南京,中国大地上,不论是黄土地、黑土地还是红土地,好像千百年的诗歌种子早已埋伏并孕育着,只是在等候着一个时机。一俟时机成熟,便将破土而出。这个"时机",即是七十年代末期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诸多重大政治事件:"四人帮"的粉碎,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及高考的恢复。

  • 标签: 内蒙古草原 中国诗歌 红土地 八十年代 政治事件 十年
  • 简介:历代杜诗编者和注家几乎都认为《收京三首》写于至德二年(757)或乾元元年(758),唯有宋朝蔡兴宗对此说加以反驳,将该组诗看为广德二年(764)春写的。本文认为,虽然蔡说尚未能完全打破旧说,但与旧说相比,在该组诗的一些重要内容上,蔡说更为稳妥。笔者希望本文能引起杜诗学界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

  • 标签: 杜甫 收京三首 编年
  • 简介:半边一角的大胆构图,突破了传统构图的藩篱,展现出画家非常态的观察视角。半堵墙、半棵树、半个露台、半栋楼房……把墙角风景那种半遮半露、忽隐忽现的感觉表现得恰如其分,显得亲切而自然。灰蒙蒙、黑黝黝的色调,加上反反复复的油彩叠加,形成了沉郁而凝重的色彩效果和笔触肌理,准确地表现出那个被遗弃的小村落凄凉惨淡的景色。

  • 标签: 色彩效果 小村落
  • 简介:《年谱》不好写,它具有史学著作属性,是一个人的编年史,它又具有批评著作的属性,优秀的《年谱》一定是知人论世,常有真知灼见闪现其中。这就要求《年谱》的撰写者有很高的素质,他一方面基本上能够根据人物的生平,梳理清楚人物的发展脉络,以史信人;另一方面能够根据一个人的史实,以尽量开阔的视野,多角度地写出人物发展轨迹的成因后果,以史证人。

  • 标签: 《年谱》 张恨水 史学著作 知人论世 编年史 人物
  • 简介:莎士比亚著作者分歧问题历来不被正统的莎士比亚学者看好,然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姆斯·夏皮罗的近作《遗嘱分歧:谁创作了莎士比亚?》却“铤而走险”、丝丝入扣地剖析了“反斯特拉福特”阵营的诸多理论观点,并进一步揭示了反莎士比亚派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文化逻辑。在试图解开莎士比亚作品的作者分歧何以产生这一谜底的过程中,该书也为回答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启示。

  • 标签: 夏皮罗《遗嘱分歧:谁创作了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作者分歧
  • 简介:枢先生是甘肃漳县武阳镇柯寨里村土生土长的农民,1933年12月生人,已历80多年的人世沧桑。我们不敢相信,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个因家贫父母早亡而只念过小学五年书的“半白丁”,竟然坚持高雅的文学创作六十年!

  • 标签: 农民作家 漳县 甘肃 印象 人生 感悟
  • 简介:听课、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同行之间最高层次的对话,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听课、课这一活动.能促进教师自觉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善数学学习过程,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逐步形成:能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动态的学术讨论.把授课时的隐性思维凸显成教育理论平台上的显性思维.把个人经验和集体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形成坦诚直言、追求发展的教研文化。

  • 标签: 评课 初中数学 教师业务水平 数学学习过程 个人经验 教研活动
  • 简介:在中国经学与古典诗学观念中,“”与“述”之间有着明显的等级序列关系,“”被赋予了起源与创生的权威地位,对“”的推崇和保护关联着经学话语的内在矛盾性.既决定了“”必然召唤“述”,又标举着对增殖与多义的压抑。与此吊诡过程相伴随的便是一方面对孔子“述而不作”不断重提与强调.而另一方面却潜在策动着“明述实”的话语实践。然而,由于“”从根本被维系于天道这一终极起源,从来不曾完满在场。现世所涌现之“述”对其的遵循和显明就成为一种实质上更为本源的替补运动。在经学话语场中.正是“述”生产出了其所声称要补充之“”的可能性。“孔子《春秋》”与“孔子述而不作”两项经学声明聚焦出两种话语管控机制,即作者原则与注释原则.两者紧密互动。在控制话语的同时也催化了经学话语实践的流变与多样。

  • 标签: 起源 替补 经学 话语
  • 简介:《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续说,是新红学的主要论断之一,近百年来,相信者颇多,但这一论断根据不足。有不少学者曾批评驳正,而较少专门从方法论角度探讨者。因《红楼梦》成书、流传过程的复杂性,不能以后四十回水平的参差、情节的不洽、人物的性格结局、原稿的部分散佚、语词的统计差异等理由,来论证后四十回为续书。本文同时提供一些新的证据论述后四十回为曹雪芹所著。

  • 标签: 《红楼梦》后四十回 续作说 方法论观照
  • 简介: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于5月8日至18日在广州举行,随着现场竞演的落幕和剧院喧闹声的逐渐远去,人们不禁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届“梅花奖”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依笔者之见,留下的艺术成果固然不少,但令人耳目一新的不是舞台的制作,不是演员的演艺,而是戏剧评论小组“青”对全部19台剧目的评点。

  • 标签: 中国戏剧“梅花奖” 世俗化 艺术成果 戏剧评论 演员 剧目
  • 简介: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是新中国文坛第一个以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已成功举办了25届,是我国目前连续运作时间最长和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使这个奖项立足于新的平台,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经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三方协商,决定共同举办此奖,并将其列为“上海国际童书展”的奖项,2014年起正式更名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同时加大奖金额度,除评选图书和单篇作品外,增加对促进中外儿童文学、儿童出版交流有突出贡献人士的奖励。

  • 标签: 访谈录 儿童文学奖 亚当 中国文坛 专业委员会 新闻出版局
  • 简介:毕非一在其小说《母亲的风月》《钟山》2015年第2期)中,从对一个时代记忆的“反刍”中,诠释了文学与生活、人性、命运之间复杂的“吊诡”关系及其存在哲学,政治、革命、理想、人性、正义、苦难,诸多的有关社会、灵魂、精神和情爱、性的元素,在历史和现实的云烟里,若隐若现,显示出生活和人性的种种可能。

  • 标签: 母亲 小说 《钟山》 存在哲学 人性 生活
  • 简介:若热·亚马多从来都不是一个深刻的作家,但这并不影响全世界读者对他的喜爱。在巴西,他曾是仅有的两个可以单纯依靠写作为生的人,他的作品吸引了识字不多的底层人民,彻底改变了只有精英阶层才读书的文化格局;对外国读者而言,他是了解巴西文学与文化的桥梁,甚至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都将他的作品当作解读巴西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巴西 船长 沙滩 浪漫 文化格局 外国读者
  • 简介:杜甫晚年《南征》诗云:"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对其诗歌创作,未遇知音,感慨万千。老杜生前寂寞,在他死后43年,元稹撰写《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全面而系统地评价杜甫及其诗歌,并透露杜甫是"诗圣"的消息,元稹可称杜甫知音。但就一个集体而言,《杜甫研究学刊》的同仁可说是当今杜甫的知音。当然这个集体还包括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单位的热心人士们。正是由于他们的通力合作、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才使这个专门为一个作家创办的学术刊物,历经35年漫长的岁月而不衰,而且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这在中国学术史上可说是一个奇迹。老杜地下有知,必当大呼:"百年歌自苦,千载有知音!"

  • 标签: 杜甫知音 《杜甫研究学刊》 弘扬杜甫精神 渊源
  • 简介:新年伊始得到一个好消息,冀勤先生编著的《金元明人论杜甫》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了,专家学者无不拍手称快。

  • 标签: 杜甫 人论 元明 商务印书馆 专家学者
  • 简介:王金胜的《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1,从“自我认同”这一话题入手,细致地梳理了新时期小说思潮流派和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对新时期小说的分析,涵盖了80、90年代两个历史时期,却不是简单地按照固有的文学史观念和时间序列来阐释,而是把“自我认同的产生与危机”作为贯穿性线索,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当代文学史,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有着启示性作用。

  • 标签: 新时期小说 自我认同 文学史观念 当代文学史 90年代 时间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