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那天看过胡柏医生,我便住进了医院。好好的一个人,能吃能喝能走,忽然就穿上了医院的白衣服、住进白茫茫一片的病房里,感觉上好奇怪。其实手术可以晚些时候动的,但是六月下旬瑞士作协开会,我必得参加——去年曾缺席,今年再不去会给洋文友们坏印象,以为我不热心。七月初得去比利时开会,接着将去巴黎,与我们欧洲华文

  • 标签: 胡柏 看云 告诉我 伤痕累累 小星星 人能
  • 简介:星期天回家,母亲对我说:"姨父动阑尾手术,住在延河医院。我和你爸爸身体都不好,你代表我们去看看他吧。"姨父是省里某局一位领导,我们平时很不来往,我从内心讲不愿去,但看在母亲面份上,又是亲戚,只好答应下来。两天后,我和妻子晚饭后乘车前往延河医院。在医院附近,我买了五六件罐头补品,花了四十来元。由于母亲也不知道姨父住在哪里,我们只好到住院部外科病房一间间查找。一连看了十来间病房都不见姨父。刚推开又一间,只见靠窗子边床上一

  • 标签: 外科病房 住院部 妻子 阑尾手术 母亲 医院
  • 简介:记不清是怎样被弄进这间屋子的。恍兮惚兮。那夜地震,不烈,刚好够颠晃我的小屋,高烧的亢奋,我很希望这晃动更激烈些。院里极热闹,地震的恐惧和这院里的幽灵一样,锻炼着全体院民的意志。我突然想起昨天才去了的小玲玲,带走了她28岁的少妇身,还有即将出生的孩子,她从医院坐车回来吃晚饭,前后不过一个黄昏,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句话是:"妈……"今天满院人都在感叹,叹息人生不永。口渴难当,这之前已烧过好几天,水米不进,身子虚虚的,自怜自爱地沉浮者,我希望有人送我

  • 标签: 这个世界 丝丝缕缕 吉凶未卜 吴素芬 放鞭炮 第三天
  • 简介:病房里,我的“尊姓大名”被床位号代替。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小姐都称呼我“40床”,叫得最响的是卖饭的姑娘:“40床,40床怎么还不来拿饭?”

  • 标签: 《在病房里》 沈大熙 中国 文学 散文
  • 简介:苏珊·希尔(SusanHill,1942—)出生于英国约克郡,毕业于伦敦大学皇家学院英国文学系。1963年起当专业作家,1972年选入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作为英国文坛新秀,苏珊·希尔发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作品:《城堡之王》,1971年获骚默塞特·毛姆奖;《信天翁及其它故事》1971年获约翰·卢布斯·里斯奖;《夜鸟》,1972年获惠特布鲁奖;此外还有《监护人》(1972)《来点歌舞》(1973)等。苏珊·希尔的作品多描写普通人,尤其是于风烛残年重新寻求“自我”,寻求人生价值的淳朴老人,以及对扑朔迷离的世界困惑不解的纯真稚童。艺术手法上,她继承了西方文学中较侧重心理描写的传统。然而,她的手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隐蔽的心理描写”。她摒弃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旧框框,不让作者充当人物内心世界代言人,对埋藏在人物心灵深处的痛苦,并不予以淋漓尽致的直接描述或分析,而是隐晦含蓄地将绝望中人物的言谈、举止、行为等加以不动声色的勾勒,让读者去揣测人物的内心,去感受同样的痛苦。她的文字简朴明了,极少抒情夸张之词。对景物的描绘多用白描,寥寥几笔,便使情景交融。对话简洁,不尽之意尽在其中。笔触之细腻颇似曼斯菲尔德;笔法之冷隽又与海明威相仿;而作品深沉含蓄的格调不能不令人想到托尔斯泰。此外,她的作品还揉进了现代派特色——意识流和象征手法。这些艺术特色,在《监护人》和《哈洛沦的孩子》两个短篇中均得以印证。

  • 标签: 老人 监护人 苹果 学校 农场 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