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南浔把前世残败的肉身埋入北国的雪满目霜天,乌鸦经宿不眠北方的风刻出了我的躯体自然要落叶归根复归大地深处今生自我放逐在黑海上漂泊却执意向南去听西湖雨打乌篷船湿润了心里的沟沟壑壑看乌镇的水浮着破碎的月想起了威尼斯的阿申巴赫。

  • 标签: 自我放逐 乌篷船 威尼斯 复归
  • 简介:田老师:夜读《未来的祖先》,不知不觉翻过来,放慢速度又读了一遍,好像是文章中那些林木、山路、天梯般的石阶、隐没于大山中的人物,以及紧随他们而生发的传说,让我不得不慢下来,细细打量与思量他们,我仿佛离他们很近,同时又产生着陌生的惊异,他们"带走了我的部分现实感"。一般来说,未来(以那大限为终点)总是渐行渐近,祖先(以与我的关系为距离)总在渐逝渐远,两端是时间坐标的两个方向,人命定地处于两股相悖的力之间,被活

  • 标签: 时间坐标 翻过来 一切如 铩羽而归 我爱 洛兹
  • 简介:2012年导演王竞的电影作品《万穿心》得到了广泛好评,被誉为“2012年最好看的国产电影”。电影改编自武汉著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在武汉多处实景拍摄,影片中演员均使用武汉方言。该片获得了包括原作者方方在内的众多武汉市民的认可,影片很好地诠释了武汉人性格和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特征,对于武汉文化的发扬及武汉形象的宣传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将以《万穿心》这部作品为出发点,

  • 标签: 电影作品 形象传播 城市文化 武汉方言 国产电影 著名作家
  • 简介:本文旨在以保罗·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讲座》一书为研讨平台,分析科如何细读马克思经典文本,提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构成其叙述诗学的反思维度。叙述在赋予事件逻辑结构的同时,成为一种将对象合理、合法化的过程,从而"歪曲"了现实的本来面貌。但科指出当表象成为绝对的"歪曲"之前,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活动和语言活动的一部分,一种"现实生活的语言"先于"歪曲"存在。乌托邦并非天然地属于意识形态,文学乌托邦具备一种"自反性结构",我们以之重新审视在现存秩序中扮演的角色,乃至秩序本身,成为显现未来事件的希望。本文试图呈现科如何在充分的"漫长迂回"(lelongdétour)中完成了对意识形态、乌托邦及其叙述中介的深度诠释,肯定了只要人是能想象、能书写、能叙述、能行动的主体,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就存在更新和实践的可能性,这构成了对流行的意识形态、乌托邦终结论的有力回应。

  • 标签: 保罗·利科 叙述 意识形态 乌托邦 想象
  • 简介:伽达默尔和科对"真理"和"方法"两个概念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分歧。科认为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导致了真理与方法的断裂,而伽达默尔指出科倡导的方法不能达到一种更普遍的诠释学真理。本文指出,二者的分歧体现的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真理观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径:伽达默尔以柏拉图的对话为范式,强调诠释学对话中开显出来的理解的真理;科以对文本的结构分析为基础,关注以反思为中介达到的自我理解的真理。科的理解说明辩证法和伽达默尔的问答辩证法都远离绝对真理,强调理解的历史性和诠释学经验的开放性。两位哲学家都试图让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彻底的基础存在论回到具体的精神科学,并从不同角度为精神科学的独特真理提供了辩护。

  • 标签: 伽达默尔 利科 真理 方法 精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