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马采西亚建国后对华人文化的区别对待,使大马华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进而直接催生了马华文学的乌托邦书写。一方面,对文化中国的美好想象形塑了文化乌托邦,但是融入过程中的失落感和文化归属的焦虑感迫使作家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原乡在想象中被“误读”.打上了华人家族垦殖史的深深烙印而成为作家们的“乡土乌托邦”。原乡“误读”和乌托邦书写的纠缠.不但展现出马华作家们新时代的思考面向和轨迹,而且表达了他们对故土、家园在工业化社会的强势侵袭下不断变异而感到的无尽担忧。

  • 标签: 马华文学 反乌托邦 原乡“误读”
  • 简介:我没有能力谈大的问题,今天只想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一点小事,那就是走路。大家都会走路,可以说,走路是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一个动态。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最常见的动态在小说的内部是如何被描述的,它是如何被用来塑造人物并呈现小说逻辑的。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我今天特地选择了我们最为熟悉的作品,一个是《水浒》的局部,一个是《红楼梦》的局部,我们就联系这两部作品来谈。

  • 标签: 逻辑 小说 “走” 《红楼梦》 日常生活 塑造人物
  • 简介:毕淑敏是以中篇小说《昆仑殇》走进文坛的,之后的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预约死亡》《女心理师》等,赢得了广大读者。她的散文尽管没有小说那么大的影响力.但却以其独特的题材,富有个性的处理方法,鲜活且包含哲思的笔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作家王蒙曾这样评论,他从来未曾见过像毕淑敏那样“规规矩矩的作家走文学之路”。当然,这指的是毕淑敏的人品与文品。而就毕淑敏的文章作法来说,笔者认为她是非常特立独行的。可以说一部有一部的写法.一篇有一篇的技巧。分析她的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可以深切体会到这一特点。

  • 标签: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常规思维 空间 行文 中篇小说
  • 简介:"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传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呢?因为自晚清以来,到"五四"《新青年》直至1980年代,都曾有过"传统与传统"的讨论,并成为了一种话语方式。在《新青年》创办100周年之际,重提这个问题,应以历史态度和辩证眼光,厘清"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传统问题。199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政治和学术领域出现了呼唤传统文明的文化潮流,"重建传统"、"新国学"、"新儒学"成为显学,重释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代心学和乾嘉小学的价值意义,意在从传统伦理,从风、雅、颂、赋、比、兴的诗性智慧里,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在回归传统时,却将古代传统的失传栽赃到“五四”头上,否定“五四”传统的革命性意义,将新文化虚无化和妖魔化。

  • 标签: 传统教育 文化特性 话语方式 新国学 西方思想文化 刘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