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红狗走一阵玩一阵,手里挥舞着一根小树枝。在红狗的想象中,这根树枝就是一把刀或者剑。“嘿嘿”“哈哈”。红狗的嘴里发出一些声音,用树枝击打着路两边的小树和草丛,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武林高手了。走到柘栏桥的时侯,太阳就落到了老虎山的西边,暮色苍茫的天空中,飞着一些忙忙碌碌的黑山雀。黑林子的上空,一群群的老鸹落下又飞起,发出刺耳的叫声。红狗想,

  • 标签: 树林子 语文 口琴 短篇小说 声音 老师
  • 简介:法治不是具体的法律,它反映的是一种原则、一种理念.哈耶克对法治作了这样的阐释:"法治不是一种关注法律是什么的规则,而是一种关注法律应当是什么的规则,亦即一种‘元法律原则'(或‘超法律原则')或一种政治理想."

  • 标签: 国家法律 法律国家 法治法律
  • 简介:在100年前,即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以后大量敦煌文书出世,被中国学术界以及世界学术界所重视,形成了新的学术潮流。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有言曰:

  • 标签: 莫高窟 敦煌文书 历史文献 敦煌学
  • 简介:<正>法律门前站着一个守门人,一个从乡下来到这儿的人要求进去,但是守门人说现在不能让他进去。乡下人想了一下问道:“那么以后能进去吗?”守门人说:“可能吧!但是现在不行!”因为通往法律的大门是敞开着的,而守门人又站到一旁去

  • 标签: 守门人 法律 大门 要求 问道 可能
  • 简介:<正>最近,笔者看到一本日文杂志《飙风》(第24号,1990年7月)上面登载的一篇《回忆上海同文书院的日日夜夜》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文字介绍1931年4月17日同文书院邀请鲁迅去演讲的经过。笔者查阅了《鲁迅日记》,在1931年4月17日的日记中记有:“往同文书院讲演1小时,题为《流氓与文学》,增田、镰田两君同去。”正好与这篇文章所记载的相吻合。在同月24日的日记中,鲁迅还记有:“上午收同文书院车资十二元。”这可能就是那次讲演的报酬。在这

  • 标签: 书院 鲁迅研究 鲁迅日记 文学 文字 日文
  • 简介:徐志摩致奥格顿的这六封英文书信,原件现存于加拿大麦马士德大学罗素档案馆。台湾学者粱锡华先生辑录翻译的《徐志摩英文书信集》出版于1979年,收入了徐志摩给秦戈尔、罗素、罗杰·弗赖、韦利、恩厚之等学者的英文书信,为中国读者了解徐志摩的海外交游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但由于加拿大麦马士德大学罗素档案馆直到1981年才购进奥格顿档案,所以粱锡华先生没有能够见到徐志摩给奥格顿的这六封英文书信,使它们在罗素档案馆静静地躺了二十四年。笔者最近有幸阅读了这些信件,被这些英文书信所包含的大量重要信息所激动,不揣冒昧将它们翻译出来,再增加一些简要的注释,以飨读者。至于更详尽的考辨,则需要专文来完成了。

  • 标签: 英文书信 徐志摩 台湾学者 中国读者 档案馆 罗素
  • 简介:家境贫寒进城打工1997年夏天,年仅15岁的冯林华尽管学习成绩很优异,但家境的贫困,还是迫使她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惋惜声中,含泪离开了自己喜爱的学校回家务农了。冯林华的家乡位于豫东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里,家家户户都靠种地为生,受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冯林华的父母认为女孩子

  • 标签: 未婚同居 法律诉讼 法律保护 欠条 感情 长时间
  • 简介:“华光”集团骗贷案暴露了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非理性思维和畸形发展模式,其后果不仅直接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极大地破坏了我国金融秩序,干扰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严重威胁到国家金融安全。

  • 标签: 法律制裁 反思 体制 国家金融安全 发展模式 发展过程
  • 简介:据《世界华文文学》1999年第12期“世华沙龙”栏目报道,南美书局在河上城市主办的世界华文书展,鹭江出版社出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在开幕当天上午,便被抢购一空。由汕头大学陈贤茂主编,吴奕、陈剑晖副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四卷,共一百九十多万字。第一卷,除第一章“海外华文文学导论”外,主要评介“新加坡华文文学”。第二卷,评介“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文莱华文文学”,“泰国华文文学”。第三卷,评介“菲律宾华文文学”,“印度尼西亚华文文学”,“越南、柬埔寨华文文学”,“日本、韩国华文文学”,“缅甸、毛里求斯华文文学”,“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第四卷,评介“美国华文文学”,“加拿大华文文学”,“巴西、厄瓜多尔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新移民文学”等。南美主办世界华文书展空前成功《海外华文文学史》被抢购一空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哈林顿表达了在共和国政体中对个人自由的定义,哈林顿把每个公民必须是独立、自主和平等地参与共和国的事务看作为是人民的自由,自由是自由人民的权利

  • 标签: 主义自由思想 共和主义 哈林顿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