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纯律理论,但是在传统乐器古琴的演奏及其大量有关文献中却包含着纯律的实践和理论。琴的记述年代较晚,未能形成系统的纯律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已经存在的纯律实践。结合其它材料,文章获得这样一个认识,即纯律的运用并非必然地与复调音乐和功能和声体系共生,在旋律性的单音音乐发展中也同样有所实践。

  • 标签: 曾侯乙编钟铭文 纯律 下角 变商
  • 简介:十二旋宫方向来源于古人对时间、空间的掌控,涉及两种天文星象旋法的节气物候法令于学的表达。律法计量权衡周天数度,历法揆天象考时于民事,律法的旋宫体系与星历运行的轨迹相互印证。星辰的运行规则有左翅右翅之分,学中的双旋现象同样也是共生共体、顺逆相合的关系。十二的先益后损、蕤宾上生法表达了单阳双阴(以冬夏递进时差)、月建合月将的阴阳六支相合的小阴阳理论,即“日月合朔”;先损后益、蕤宾重上法表达了东阳西阴(以春秋二分时气)、阴阳二气易主的大阴阳理论,即“乾坤唱和”。这两种生模式对左旋、右旋的取舍在于依据的授时历法不同。

  • 标签: 阴阳合历 律历合一 蕤宾重上 日月合朔
  • 简介:《曲易知》是晚清民国问著名曲学家、戏曲史家及戏曲文献收藏家许之衡(1877-1935)的曲学论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术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并被当时北京大学用作曲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曲易知》的理论观念和治学方法体现了民初曲学对传统曲学和治曲的转型,它是民初特有的曲学生态环境的产物,为现代学人如何对待传统曲学理论提供了思路。

  • 标签: 曲学理论 民国初年 曲律 转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戏曲文献
  • 简介: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著述數量宏富,晚清劉熙載所著《書概》則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集要與昇華之作。本文通過分析劉熙載《書概》中對各字體的表現形態、風格特徵、審美規範等的論述,對書法藝術形態的基本規——變化與協調的辯證統一進行了探索,並對劉熙載'不齊而齊'的文藝理論思想進行了闡述。

  • 标签: 古代書論 變化與協調 “不齊而齊”
  • 简介:“折柳阳关”是《紫钗记》中流传最广的的出目,经过明清两代无数演员的打磨演练,成为昆曲清唱和剧唱中的经典。本文通过对比六种不同时期和来源的昆曲工尺谱及当今昆曲演唱实况、参考两种南北曲格律谱、对照《紫箫记》和臧懋循改本《紫钗记》,比较分析昆曲“折柳阳关”唱腔的差别与流变,以探讨南北曲之区别、曲腔与曲关系、文辞与曲关系、曲腔与文辞关系等一系列曲学问题,并由此引出对曲腔、曲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 标签: 紫钗记 折柳阳关 唱腔 曲律
  • 简介:中国古时历代王朝初兴,必须物色一位精通历学者,来制定本朝音乐所需要的“黄钟”标称长。王莽秉政时期,国师刘歆曾设计和监制了黄钟尺和度量权衡标准器具。由此遭到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的严厉批判,认为刘歆尺只取汉尺的9寸,每寸又分10分,有失洛书、河图的伦理。谴责“刘歆之徒”致“千数百年造不成”。本文将通过对西汉以来传世和出土文物的考证,以追本溯源来甄别刘歆造所遭遇的千年不白之冤,以及评价他为此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 标签: 黄钟 西汉 朱载堉 刘歆 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