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2日开始向下传达《电话通知》。下午3时,汪东兴向他主管的部门打招呼:要求保证清明节不去天安门活动,要向他负责。国务院动作慢些,3日,政工小组向国务院所属部门发出电话通知,要求大家不要去天安门前送花圈。人们都在交换各部门的情况。从这些动向。人们观察各个部门及领导对周总理的态度,对“文革”的态度,对群众义举的态度。

  • 标签: 天安门事件 所属部门 “文革” 国务院 清明节 打招呼
  • 简介:1966年8月底,“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北京54中的20多名“红卫兵小将”利用大串连的机会,长途跋涉经过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呼伦贝尔到达边境小城满洲里,他们热烈响应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号召,满怀“革命激情”,佩戴“红卫兵”袖章,集合在火车站的站台上,高举毛主席像和红旗、标语,准备采取行动拦截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 标签: 国际列车 红卫兵 拦截 “文化大革命” 事件 呼伦贝尔
  • 简介:孔门弟子,几都背了孔子精神的。孔子传道授业,皆述而不作,您说孔子自费公费出过甚书?后世孔家弟子,只要在码字,只要在解惑,没有不想坐一台轿、娶一房小、刻一部稿的(最低理想),黄侃或是例外,也只说三十不发文,五十不著书(五十,怕要火扯火地著述了)。

  • 标签: 事件 孔门弟子 述而不作 孔子 精神 传道
  • 简介:北海地处广西东南北部湾的东北岸。紧靠大海,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就加紧了对中国侵略的图谋。日本人控制了中国东三省,他们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挑起事端,然后借机发动侵略战争。

  • 标签: 抗战前夕 事件 北海 侵略战争 1931年 军事要地
  • 简介:1914年仲夏,奥匈帝国波斯尼亚省总督波特瑞克的心情像东欧夏天的骄阳一样,格外灿烂。在他诚挚的邀请之下,帝国继承人斐迪南大公终于肯大驾光临,来这个帝国的偏远省份视察。斐迪南即将莅临的消息也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市民很是激动。毕竟,作为一个庞大帝国偏远省份的居民,一睹帝国未来皇帝风采的机会并不多。

  • 标签: 萨拉热窝 刺杀事件 波斯尼亚 帝国 继承人 省份
  • 简介:张国焘叛离共产党事件,曾在近代中国政坛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拍手叫好者有之,批评唾骂者有之,借张国焘事件以攻击中共者更是大有人在。张国焘自己在媒体及各种场合所作遮蔽真相的狡辩,更使这场风波显得扑朔迷离。

  • 标签: 张国焘 近代中国 共产党 事件 风波
  • 简介:窗户上发现枪击弹孔1966年2月2日下午2时许,人民大会堂服务员发现大会堂北侧西头二楼半的双层玻璃窗被打了两个洞,像是枪打的。2月3日上午8时,公安部副部长于桑通知我(我当时任公安部三局副局长,主管刑事侦查工作)速带技术人员前往人民大会堂勘查现场,调查此事。

  • 标签: 人民大会堂 枪击事件 调查 回忆 刑事侦查工作 技术人员
  • 简介: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的窗口,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性、战略性区位之一。由于边疆民族地区边缘的地理位置、差异的宗教信仰、异同的民族文化,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愈加复杂。另外,国际利益的冲突、反华势力的渗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迥异、政治冷漠与政治激进的影响以及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分子的阴谋与破坏而引发各种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因此,提升国家主体文化在各民族国家认同建设中的分量,夯实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培育各民族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一体化路径。即在承认民族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整合民族政治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是规避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认同 公共危机事件 规避机制
  • 简介:1960年9月以后,中共中央恢复了1954年撤销的6个中央局。陶铸被任命为中南局第一书记。11月下旬,中南局在郑州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我当时25岁,作为唯一的速记员全程参加了为期3天的会议。当年的与会者多已作古,我有责任为历史留下记录。

  • 标签: 第一次会议 中南 事件 中共中央 1954年 书记
  • 简介:1871年发生了琉球漂民在台湾被害事件,日本以此为借口,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准备,于1874年悍然派兵在台湾南部螂峤地方登陆,对牡丹社等进行烧杀抢掠,中国海疆出现了重大危机。清政府一面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渡海赴台,加强防卫;一面在外交上展开对日交涉。经过艰难的折冲樽俎,中日双方于当年九月在北京签订了《互换条约》,“牡丹社”事件终于落下帷幕。日本图谋侵占台湾,由来已久。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是日本将侵台图谋付诸行动的第一次尝试。在此次日军侵台事件中,美国原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等人为虎作伥,充当帮凶,起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国方面在军事上加强防备以及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日本侵占台湾的图谋最终未能得逞。然而,清政府破财消灾的做法,既暴露了海防的空虚,又表现出外交的懦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为其后日本并吞琉球及20年发动甲午战争和强行割占台湾埋下了祸患,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 标签: “牡丹社”事件 日军 侵台 北京专条
  • 简介:美国借口1866年的“舍门将军(GeneralSherman)号事件”,于1871年5月派军队武装入侵朝鲜,要求朝鲜政府打开国门。朝鲜政府严词拒绝,朝鲜军队也顽强抵抗,美国最后不得已撤兵。美国认为朝鲜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是朝鲜闭关的要因,遂改变亚洲策略,积极与日本勾结,利用日本破解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使日本一步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标签: 美国 武装侵略朝鲜 影响
  • 简介:随着文化旅游开发和文物收藏热潮的强劲升温,“南明兴陵”再度进入人们视野。对于明朝最后一座帝陵,大多人认为是北京昌平天寿山明十三陵的“思陵”,其实不然。

  • 标签: 梧州 文物收藏 旅游开发 明十三陵 南明 帝陵
  • 简介:研究指出清代吐鲁番与乌鲁木齐之间的道路正是唐代的“白水涧道”,至清末往往以“沟路”相称,为乌鲁木齐前往吐鲁番的通车正道.清军至晚于乾隆二十二年便开始使用这条道路,至乾隆二十五年,清朝在这条道路上安设了六处军台,并配有相应的人员与交通设施等.在军台体系之外,两地之间还有七处驿站交通体系,道路全长约五百里.同治年间战乱道路被毁,清军于光绪初年加以重建和修缮,新疆建省改道路军台为驿站,并在托克逊至小草湖一带修盖房屋以便行人避风,开挖水井以便行人饮水,加惠行旅不少.

  • 标签: 清代 乌鲁木齐 吐鲁番 道路
  • 简介: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以1991~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相关数据为基础,探究金融危机等事件下中国入境旅游的受损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各客源国或地区到中国旅游人数均出现2010年恢复效果明显、2011年恢复效果较弱的特征,但受损幅度差异很大,恢复状况也不尽相同。截至2011年底,各客源国或地区到中国旅游人数均未恢复至预测水平。(2)各客源国或地区收入水平、自身价格和替代价格的变化量,与各客源国或地区到中国旅游人数的减少量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收入水平、自身价格和替代价格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入境旅游人数的减少。游客在考虑到中国旅行时,个人收入成为大部分客源国或地区游客的主要决定因素,自身价格和替代价格的影响效果也不可忽视。

  • 标签: 危机事件 入境旅游 预测建模 受损格局 影响机制
  • 简介:编者按:近年来,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社会上一直有许多讨论,可以说众说纷纭,聚讼不已。理论家刘润为先生对此有比较系统的理解与阐释,为此,青年学者何墙与刘先生展开对话,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话题进行讨论。现就部分问答刊载出来,以引起学界重视和探讨。

  • 标签: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虚无主义 评价 比较系统 青年学者
  • 简介:本文对朱熹按劾唐仲友事件的始末及其动因进行了考察,呈现当时台州地方政治的运作情况,借此来探讨南宋时期地方政治格局形成的机制。经过对朱熹六篇奏状的细致排比和辨析,本文认为朱熹按劾唐仲友,既有他与唐仲友在治理地方策略上存在差异的因素,也有针对当时地方官府普遍存在的各种弊端加以批评的考虑,是对唐仲友集团发起挑战。进一步,本文指出,朱熹按劾唐仲友事件实际上是地方官府与地方势力之间的一次政治博弈,反对唐仲友施政的地方势力利用官府内部的矛盾,暗中推动了对唐仲友的弹劾。在这场政治博弈过程中,朱熹只不过是一颗被利用的棋子而已,最终唐仲友虽然被罢免,朱熹也黯然辞去浙东提举一职。

  • 标签: 朱熹 唐仲友 台州 南宋 地方政治
  • 简介:(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由陈云等100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2月24日,三中全会公报公布了中央纪委成立的消息。12月25日,《人民日报》公布了100名中央纪委委员名单。这是1969年党的九大党章取消了党的监察机关条款,中央纪委又一次恢复成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可以追溯到1927年4月成立的中央监察委员会。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取消了监察委员会的条款。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纪委委员 党的纪律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央工作会议 中央组织部
  • 简介:本文运用社会史的方法,借助征信录、近代报刊、碑刻等史料,对1907年的天安寺事件加以考察,探讨1908年《结社集会律》颁布,闽南救火会如何成立,怎样发动群众,以及以何种方式与英国领事馆进行博弈,使事件不断升级,并与1850年神光寺事件进行比较,分析近代社会变迁对地方权力结构的影响。

  • 标签: 个案分析 事件个案 会变革
  • 简介:2012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进行复查,河洞遗址即为其中一处。由于遗址受破坏程度较大,对河洞进行了10平方米的试掘。本文是对该遗址的调查石制品和扰乱层所过筛拣选出的石制品的初步观察与分析。这批标本主要为黑色燧石,以断块、断片和碎屑的数量最多,石片和石器数量相当,石器主要有刮削器和尖状器,另有一类三棱小尖状器,颇具特色。锤击法是打片和修整石器最主要的方法。河洞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 标签: 山西陵川 后河洞遗址 旧石器晚期
  • 简介:在当今盛世修志的大潮中,作者主持完成晋城市的两轮修志任务。先后主编10多部市志、县志和地情资料书。在主编的各类志书中,值得关注的是主编《晋城县志》和《晋东南地区志》,因这两部志书是在其行政区划撤销多年后才开始编修的,具有特殊的修志意义。

  • 标签: 行政区划 撤销 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