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大巧若拙用大刀,大新若旧国术高。伏如猛虎进如猱,十步以内敌休逃。”这首何香凝的《大刀赞》至今还流传在喜峰口地区,形容的便是登禹所带的二十九军大刀队。与登禹大刀队同样为人熟知的,还有登禹路。在北京西城区中北部,登禹路上从来不乏行色匆匆的行人。这里或阳光静好,或现世安稳。可是,很少有人在意,这条路与一位三十九岁的将领发生了怎样的关联。而对一位年届古稀、快人快语的老人来说,这是她心中最大的伤痛,也是她心中最大的骄傲。

  • 标签: 父亲 北京西城区 何香凝
  • 简介:1700年,俄国与瑞典之间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爆发。在1709年6月的波尔塔瓦战役中,有2500名瑞典官兵被俘。其中普通士兵或被迫服各种劳役,或被押往彼得堡充作苦力,参加俄国建设新都的劳动,而军官则被流放西伯利亚。在这些被流放西伯利亚的瑞典军官中,重骑兵旗手约翰·克里斯托夫·施尼茨克尔于1713年进俄军服役,并受命护送出使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汗国的清朝图理使团,身后留下有关护送图理使团的札记,详细记载了使团在土尔扈特汗国的活动。本文拟勾稽中外载记,对俄国与瑞典之间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约翰·克里斯托夫·施尼茨克尔及其有关出使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汗国的清朝图理使团的札记做了全面考察和探讨。

  • 标签: 施尼茨克尔 图理琛使团 土尔扈特汗国 中俄关系
  • 简介:一段历史扑朔迷离,一段往事历久弥新,一个故事几经改编,一部史剧驰名中外,这就是"氏孤儿"的故事。作者对古今中外有关《氏孤儿》的各种版本做了详尽的收集介绍,以供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个剧本的传奇。最早《氏孤儿》故事的版本,是春秋史学家、中国传统史学之父左丘明(约前502年-前422年)的《左传》版本。故事发生在前587年,晋国大夫朔已死,其妻晋成公之女庄姬与朔叔叔婴齐乱伦私通,引起赵家内讧。

  • 标签: 《赵氏孤儿》 赵朔 中国传统史学 赵婴齐 成公 韩厥
  • 简介:辛壬鼎革之际,秉钧作为北洋集团的一位重要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第一,武昌起义后,奉袁世凯之命秘密潜赴北京,联手亲北洋的王公贵族,积极筹划维护京师治安,破除京师谣言,避免了京城满汉尖锐对立局面,保证了京师安全。第二,在袁世凯开始转变政治态度,对革命党由剿转抚之时,秉钧又立即支持南北议和,并赞画袁世凯左右,有效地避免了皇族年轻贵胄们制造的多起反袁举动,解决了袁世凯诸多后顾之忧;外交上,亦能随势而动,虚与委蛇,策应袁世凯的外交方略。第三,秉钧在清帝退位一事上出力颇多,当清廷御前会议犹豫不决、踯躅不前时,为袁世凯独当一面,充当马前卒,适时游说隆裕、诸亲贵,接受全国共和之大势,最终促成了辛亥和局的实现。

  • 标签: 辛亥革命赵秉钧 京师治安
  • 简介:上世纪六十年代读初中时,我就经常看《新民晚报》,喜欢读署名林放的杂文。真正认识超构先生(林放),是进上海市委统战部工作、担任《上海统战工作》编辑、记者后。其时,他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198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我奉处长陈初之命并事先约好,到吴兴路246弄超老家拜访,向他约稿。

  • 标签: 赵超构 统战部 关公 《新民晚报》 全国政协常委 六十年代
  • 简介:敦煌莫高窟第85窟是晚唐张氏归义军时期佛教教团都僧统翟法营建的功德窟,成通三年开始修建,成通八年工程结束,《翟家碑》和翟法的邈真赞都有记载。翟法晋升都僧统的时间是大中七年前后,并没有立刻修建纪念他出任都僧统的功德窟,主要是因为当时收复河西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到成通二年收复凉州之后,归义军战事基本结束,开始文化建设。张议潮开凿了第156窟纪念收复河西一道和晋升司空,僧团首领翟法紧随其后修建了纪念他晋升都僧统的第85窟。

  • 标签: 敦煌 翟法荣 第85窟 归义军
  • 简介:王作(1919.2—2013.7),湖北汉川人。南京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毕业,美国范登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后定居台湾,在台湾先后任台湾大学、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是台湾早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策划人,先后任"美援运用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处长"和"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工业研究组组长"等职。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还担任《中国时报》、《工商时报》主笔与总主笔,品评时政,引一时风气之先。1984年起,历任"考试院委员"、"考选部部长"和"监察院院长"等职。

  • 标签: 台湾大学 中国文化大学 台湾政坛 经济学系 南京中央大学 《中国时报》
  • 简介:伯杰是原中共清远县委最后一任县委书记,清远撤县建立地级市后,历任中共清远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等职。退休后又任清远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伯杰在担任上述各个职务期间,一直关心支持、并亲力亲为做好史志工作,不为名不为利,为清远的史志事业作出许多重要贡献。

  • 标签: 史志工作 事业 老区建设促进会 热心 县委书记 市委常委
  • 简介:2008~2009年,考古工作者对河南淅川县杰娃山头的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Ⅲ区42号基为单室砖基,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基室采用大量花纹砖和画像砖构筑,并出土有八角形陶制空心画像立柱和“山”字形空心画像建筑构件,该基年代为西汉晚期。

  • 标签: 浙川县 赵杰娃山头 42号墓 画像砖 西汉晚期
  • 简介:罗川氏石坊由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三座石坊组成,依次建于东西向的罗川社区街道,它表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廉政教育基地。邦清不仅是在古代而且在当代都是官员的楷模,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 标签: 罗川 赵氏石坊 题款 价值
  • 简介:1890年6月4日,朝鲜太妃薨逝。按照成例,朝鲜必须向礼部派遣告讣使,清朝派遣敕使,赐奠弔丧,但因朝鲜屡思自主,企图改变事大礼仪,遂引发“郊迎礼”的礼仪之争。从中朝两国处理太妃丧礼的案例,可见朝鲜国王追求自主的企图,欲改动事大礼仪,模糊化宗藩体制的等差位阶,因而请求敕使队伍改由马山浦上岸,并免除向皇帝诏书三跪九叩的“郊迎礼”,保护朝鲜的体面。但清政府却欲藉“郊迎礼”的举行,向各国驻朝公使彰明中朝两国的君臣名分,所以坚持按成例处理,稳固清政府的宗主权。中朝两国礼仪之争的结果,最后还是清政府略胜一筹,成功让各国驻朝公使了解“名分”控制朝鲜君臣的有效性,却让朝鲜君臣更加强了反华意识,埋下日后中朝宗藩关系破裂的导火线。

  • 标签: 君臣名分 自主 袁世凯 赐奠 郊迎礼
  • 简介:一、《通监》记“代王翳槐”与“索头郁鞠”为两人《资治通监》晋咸康元年(335)记:是岁代王翳槐以贺兰蔼头不恭,将召而戮之,诸部皆叛。代王纥那自宇文部入,诸部复奉之。翳槐奔邺,赵人厚遇之。

  • 标签: 记载 晋书 疏解 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