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我的京城往事只限于我在京城十年的往事,以及那十年中所涉及的各种人物、感情、悲欢.至于我离开京城之后,就不再有我的京城往事了.为叙述的方便,并不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而是以闲散的笔墨,淡泊的心态,信笔由缰,纵蹄于那一小段历史的山峦和沟壑.

  • 标签: 白榕 陈登科 北京 史家胡同 图书馆
  • 简介:郑敏、绿原、吕剑,居住京华安享晚年的三位中国诗坛前辈,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回首前尘烟云,常常使他们感慨系之。近年来我与他们常相往来,问业请益,所获匪浅。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诗坛往事,更留下了珍贵的诗歌精神。

  • 标签: 诗歌创作 郑敏 西南联大 英国文学 中国文学 胡风
  • 简介:廖沫沙同志走了,享年84岁。人们痛惜这位文坛巨星的陨落。9年过去了,他那慈祥的面容依然在我眼前……。记得那年,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去北京参加中央文史研究馆举办的全国书画联展。在城区一幢楼房里,我们拜访了原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原市政协副主席廖老。

  • 标签: 京城拜访 拜访廖沫沙
  • 简介:京城门古之繁多,世人现在见到的南京城墙是明代南京都城的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现存明代城门四座。它们分别是聚宝门(中华门)、神策门(和平门)、清凉门和石城门。当初建南京城墙时为四重城墙,由内而外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廓。宫城、皇城毁于战火,外廓南京人俗称“土城头”城与门均荡然无存.然外城门地名仍然保留并沿用。

  • 标签: 南京城墙 城门 变迁 南京人 明代 宫城
  • 简介:大凡去过北京的人对皇城的历史建筑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每每走进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都城,又有多少人对她的饮食文化刻意追求过?要知道这是一座千年的古城,民间流传有许多风俗饮食,据说有600余种。

  • 标签: 北京人 饮食文化 北京市 小吃店 味蕾 京城
  • 简介:渤海上京龙泉府是亚洲,也是世界中世纪历史上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墟之一。它是我国东北及内蒙地区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都城址,就其保存之完好也是国内仅见的。公元七世纪末。居住在我国东北的秣韬族建立了渤海国,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的上京龙泉府是它的都城,渤海国是唐代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政治研究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积极着手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标签: 渤海上京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文化遗产 简介 遗址 古代都城
  • 简介:2006年金秋十月,秋意正浓,北京街头出现了几个身着红衣袈裟的喇嘛.他们是来自西藏扎什伦布寺的时轮金刚扎仓的堪布丹增赤列和他的同伴们。由于是从西藏来到京城,我这个“西藏人”见到老乡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便成了他们的向导。

  • 标签: 扎什伦布寺 喇嘛 西藏 向导
  • 简介:盛京是清入关前的都城,是在明沈阳中卫的基础上改造、增拓而成。改造规划不仅继承了中原传统的都城规划理念,而且还保留了满族固有的建城传统,并吸收了藏传佛教的曼荼罗思想。盛京城的规划设计者将这些多元的建城理念,成功地融合到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不朽的杰作。盛京作为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史上最后一个范例,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都城规划史的宝库。

  • 标签: 清代 盛京 规划思想
  • 简介:老北京的城垣和城门,是明代永乐年间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历经清代、民国至北平解放至今,已有590余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城垣、城门大多已不存在,它们的位置已为现代化道路和立交桥所取代,仅以城垣或城门的名称存在于车站名及路牌上,许多人已不知各城垣、城门的形制及位置了。

  • 标签: 北京 城垣 城门 明朝 清朝 城市建设
  • 简介:十朝古都,丰厚的文化积淀,多样的历史遗迹,不胜其数的人文胜迹,构成了南京特有的城市文化资本。南京最合理的历史定位便是"文化都市",这也是未来南京应该着力发掘发展的重要内涵。

  • 标签: 南京 历史品格 十朝古都 人文渊薮 文化都市
  • 简介:从北京最高的大楼——国贸三期330米,到北京最深的地铁站——正在施工的7号线35米。365米——这是摩天大楼和地下世界的垂直距离。与地上大楼的玻璃幕墙相比,地下似乎更能代表这座城市现实残酷的一面。望求附近的女厕所下水道,一个刚出生的弃婴在啼哭;丽都酒店旁边的热力井底,67岁的河南老人全友芝盘腿坐着,在摇曳的烛光中数着白天卖废品的几十元收入;废旧防空洞里的放射性氡气让一名公务员患上鼻炎和脚气;北京西站附近的地下车库,一个女孩在停车后离奇消失,7年后人们才存车库没设备间里发现了她的尸体……地上的人们对地下世界知之甚少,尽管那是面积近6000万平方米,相当于136个天安门广场的另一个北京。

  • 标签: 北京城 地下车库 天安门广场 垂直距离 摩天大楼 玻璃幕墙
  • 简介:开封民间有句顺口溜:"开封城,城摞城,一摞摞了好几层。"由于黄河泛滥,几代开封城被深埋于地下。直到30年前,北宋东京城遗址的位置还是个谜。对北宋都城的研究也只能从史料的字里行间中揣测那个"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时代。而唯一见证了北宋都城兴衰的是一座位于开封城南的古塔——繁(音pó)塔。它位于今开封火车站东不太远的一个普通的巷子里。塔为六角形楼阁式砖塔,史料记载原高九层,

  • 标签: 北宋时期 开封 东京城 北宋东京 黄河 都城
  • 简介:1998年11月22日,是我国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朱自清先生虽未曾在南京谋事长住,但他对南京情有独钟,多次畅游南京,赞赏南京,描绘南京。南京因他的优美散文而变得更加诱人,朱先生也因赞美南京的散文而声名更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等散文

  • 标签: 秦淮河 朱自清 朱先 南京城 散文家 《背影》
  • 简介:京城垣的历史亦垂久远,已有三千多年。早先是周朝封国,即燕国的都城,公元10世纪后,辽、金、元、明、清五朝以此作为陪都或国都。

  • 标签: 老北京 城门 城垣 封国 周朝 都城
  • 简介:董文涣(1833—1877),字尧章,号研樵、研秋,岘嶕山房、藐姑射山房为其室名,山西洪洞杜戍永乐堡(今东堡)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翰林检讨,文宗显皇帝实录馆协修、总纂,巩秦阶兵备道等职,是晚清书法家、诗人和外交活动家。董文涣在咸丰、同治年间,居北京菜市口米市胡同兵马司后街16号(现为后兵马司街31号大杂院,旧宅遗迹尚存),曾与朝鲜赴北京使臣交往甚密,仅他所著《岘嶕山房日记》与《岘嶕山房诗集》中出现的朝鲜人名即达93人,并保存了朝鲜使臣诗144首,与朝鲜使臣交往史料12万字,其所存著作,从史料、民俗、外交、医药、古文字诸方面来分析皆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文宗显皇帝实录 朝鲜人 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年间 山西洪洞 董文涣
  • 简介:北京外城是与内城南面相接的重城,明代北京南郊已四方辐凑、人口渐繁,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达大举犯塞,人犯京师,原计划在内城四周五里建外郭城,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开工,但兴工不久因人力、物力匮乏,改将外城转抱内城东南、西南二角,仅包南郊居民、商业稠密地区,于当年十月竣工,外城南垣辟三门,中为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垣开广渠门,西垣开广宁门,

  • 标签: 北京 城垣 城门 中国 名胜古迹 明清时期
  • 简介:齐白石也是“北漂”——而且还是“老北漂”。1919年,57岁来北京寄居法源寺;1926年,64岁买下“跨车胡同”的房子。这中间他“漂”了七八年。今日的“北漂”回看齐白石当年的足迹,难道不应该鼓起勇气、克服困难而永远向前吗。

  • 标签: 齐白石 法源寺 "老北漂" 画家
  • 简介:<正>作京城遗址,位于黄陂县西北约24公里的李集镇,东距伏马山约12公里,北距巴山水库约10公里,发源于巴山水库的白庙河流经遗址东部,且由东南方向注入滠水。从古代交通条件来看,它可以通过滠水、潢河,越过大别山的隘口,进河南境与中原相通;可以向南出口长江,溯江上达楚都江陵,交通甚为方便(图一)。

  • 标签: 调查简报 遗址 京城 省博物馆 筒瓦 东南方
  • 简介: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有二十九条直接称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来概数北京的胡同。据近期统计北京共有胡同6000多条,直接称为“胡同”的共有1316条,

  • 标签: 北京城 胡同 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