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一峰(1907—1998).浙江平湖人,上海美专毕业。1932年,与黄宾虹先生来川写生,因慕神奇清丽的巴山蜀水,从此定居四川。

  • 标签: 上海美专 黄宾虹 毕业
  • 简介:在南方说起大帅来。无人不知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然而,在北方也有一个闻名遐迩、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帅.他的名字叫俊升(字兴权)。他是奉系军阀中资格较老、地位仅次于张作霖的第二号人物。1928年6月4日.俊升在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中,与张作霖一齐被炸身亡后,这位奉系枭雄似乎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为后人所忘记。

  • 标签: 吴佩孚 吴俊 中国现代史 皇姑屯事件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
  • 简介:《人物》永远看重内容,寻找真正让我们兴奋的采访对象,如果没有,宁可不做。“我觉得你们很了解我。”去年11月,亦凡忽然说出这句话时已经是北京冬夜12点,他从早上一直工作到半夜。

  • 标签: 待人 《人物》 采访对象
  • 简介:長沙走馬樓簡竹簡中出現的草刺文書爲縣列曹起草呈送縣廷審核、簽署,需要郡府處理事務的摘要。封發類文書是由縣廷統一封緘、發送文書的摘要。草刺類文書是通過歸納具體文書和簽牌而形成。歸檔時自成一類,單獨收卷,内部以事類爲中心。草刺文書所反映的孫吴郡、縣政權處置基層事務的流程爲:縣曹吏負責具體事務的處理,將草撰好的文書上報縣廷,縣廷根據需要,選擇部分内容上報至郡府,或郡府委派督郵等方式進行處理。在這一過程中,縣廷是日常行政運轉的樞紐。

  • 标签: 吴簡 文書 草刺
  • 简介:调公(1914—2000)先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笔者有幸与之共事三十年。如今调公先生已逝世十余载,但往昔交往的情景依然令人难忘。调公先生曾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夙仰硕学,兼以交亲”(1987.4),我在为一位弟子的博士论文作的序中则说“调公先生为学界前辈,我经常登门向他请教,他亦不时光临舍问谈学,相处甚洽”(2000.7)。调公先生说在下“硕学”显为过誉,“交亲”倒是真切,而“亲”则为不断交往所聚成。

  • 标签: 文艺理论家 博士论文 三十年 交往 逝世
  • 简介:长沙走马楼简竹简中出现的草刺文书为县列曹起草呈送县廷审核、签署,需要郡府处理事务的摘要。封发类文书是由县廷统一封缄、发送文书的摘要。草刺类文书是通过归纳具体文书和签牌而形成。归档时自成一类,单独收卷,内部以事类为中心。草刺文书所反映的孙吴郡、县政权处置基层事务的流程为:县曹吏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将草撰好的文书上报县廷,县廷根据需要,选择部分内容上报至郡府,或郡府委派督邮等方式进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县廷是日常行政运转的枢纽。

  • 标签: 吴简 文书 草刺
  • 简介:一、若不登高望,怎见东流海洋深我从小就在山里长大,是一个地道的客家山妹子,对我们家乡的山水有特别的感情。我们家有四兄弟姐妹,爸爸曾是乡镇干部,而妈妈则是淳朴的农民。我爸爸虽然是一位乡镇的干部,但我们家却很清贫。

  • 标签: 客家 董事长 故事 女士 人和 酒业
  • 简介:王年、月份、月相、干支记日四要素俱全的青铜器对于铜器记事断代及排定金文历谱十分重要。作册盉所载铭文为“隹王卅年四月既生霸壬午”,是一件四全铜器,目前学界对该铭文的解释各执一词,有穆王、恭王、厉王、宣王四种说法。文章以“四分术”古天文历算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采用月相定点说,着重考察作册铭文中的天象数据,最终考定该器铭文所载之王年及历日当为周厉王三十年四月十五日既生霸壬午。

  • 标签: 作册吴 铭文 四分历 月相定点 历日
  • 简介:把书写行为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在西方知识系谱上是较晚的事情。如果将这一视角运用到文献中国观察上,则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学术想象空间。就书写对象而言,山西《铜鞮氏人文志》集集体表象史书写和多样性个体生命史书写于一身。就编写者而言,同样也投射了宗族集体心智和执笔者的心智,因而该书是作者及其所归属群体的文化自恋和时代挽歌。就叙事技巧而论,既有直义陈述又有转义陈述,因而必须动用直义阅读和转义阅读两种策略。

  • 标签: 直义陈述 转义陈述 写文化行为 集体表象史书写 个体历史与意识
  • 简介:在"古史辨运动"兴起之际,钱玄同、顾颉刚的"疑古"思想是否受到了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的直接影响,是20世纪末以来困扰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廖名春指出,"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主要源于"尧舜禹抹杀论"。锐则持反对意见,甚至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廖、二氏的说法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钱玄同、顾颉刚在当时确曾通过一些间接文本对"尧舜禹抹杀论"有所了解,但了解不等于受其直接影响。推测此中缘由,要在钱、顾二氏并不认为"尧舜禹抹杀论"是一种"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故受其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抄袭"之说更是无从讲起。这桩学术公案或就此盏棺论定。

  • 标签: 古史辨 “疑古”思想 “尧舜禹抹杀论” 学术公案
  • 简介:建国初期为有效遏制珍贵文物散失损毁现象,国家颁布系列文物保护政令、条例并通令执行。流散文物①的收购是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国后17年,政府财政收入尚不充裕,但国家仍每年动用资金收购重要文物,并及时将其移交至相关部门,使“私有之物”成为“公有之器”,流散文物得到妥善安置。浙江省对“熙档案”的收购可为佐证。

  • 标签: 建国后17年 流散文物 收购保护 浙江省 吴熙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