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地方志历代倡修,并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其成书占我国传世典籍的十分之一,理应得到学界的重视。诚如是,那么,2006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应当得到学界至少是史志界的关注,那就是国务院出台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方兴未艾的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地方年鉴)纳入了地方志的范畴。

  • 标签: 地方年鉴 《地方志工作条例》 工具性 记忆 维度 历史
  • 简介: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西周至西汉三十六套编钟所悬乐钟数量的考察,发现礼县圆顶山秦宗族编钟等三套秦编钟的数量与同时期中原及各地的编钟数量基本一致,从而得出《周礼》中关于各等级编钟所悬乐钟数量的规定,很可能是秦汉之际或西汉早期才形成的。

  • 标签: 春秋 编钟 价值
  • 简介:作为广东历史上首部省志的《广东通志初稿》(嘉靖十四年成书),收录了大量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附录,本文在分析其附录的基本情况和人志原因的基础上,试解读该志附录在了解明代广东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文献价值,及在方志发展史上的启示。

  • 标签: 戴璟 广东通志初稿 附录
  • 简介:《通鉴》十六国部分独家保存的文字,数量之多、比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部分文字又涉及大量重史实,多为《晋书》等正史所不载。在司马光等人所依据的原始文本散失殆尽之后,《通鉴》中此类与诸史不同、具体的史实陈述,就显得弥足珍贵。在有新证据表明《通鉴》上述文字改写致误之前,无论其出处或来源的性质是否能够确定,都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只有这样谨慎的处理,才能在史料稀缺的十六国史研究中,避免与温公等人精心筛选、录的珍贵史料失之交臂,避免错过彻底挖掘《通鉴》史料的机会。

  •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十六国史料
  • 简介:古代影印技术还未发明时,对钱袋传下来的法书、名画,想要留一个副本,最早只有用透明的蜡纸罩在原件上,映着窗户外的阳光,仔细钩摹。这种办法,叫做“向榻”。向,指映着阳光,榻,指照样描摹。“向”(繁体字为“衢”)曾被人误写为“响”(繁体宇为“馨”),“榻”,后来通用“拓”。又因碑帖多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对碑帖的捶拓本多用“拓”,蜡纸钩摹的向榻本,则多用“榻”。这是后世的习惯用法,容易混淆,先作一些说明。

  • 标签: 价值 宋本 习惯用法 繁体字 “向” 阳光
  • 简介:中国古代竹谱共有二十余部之多,形制可分为种植园艺谱、绘画图谱以及综合谱,内容涉及品种、种植技艺、地理分布、绘画技法各方面。作者的社会身份差异较大,但主要以官员和画家为主。这些竹谱对于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社会文化史、经济发展史、绘画史以及历史文献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竹谱 形制 作者 历史价值
  • 简介: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草原文化以生生不息的草原民族特有的豪迈、刚健的品格和气质,鲜活、旺盛的生命力,不断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兴旺、演进注入生机与活力,一次又一次地实现新的转机与变革。草原文化研究是一个民族新生的文化寻根意识的必然结果。研究草原文化的价值体系、历史传承应该是注重其内在精神和核心理念的深入探寻与挖掘。草原文化精神是独一无二的生态氛围和生命形态,是在严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坚忍不拔、顽强淳厚的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是粗放的水土和强悍的民族血统所养育的生存意志和生命活力,是热爱土地,热爱草原,热爱自由,漠视一切苦难的最可宝贵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 标签: 草原文化 精神价值 文化品格
  • 简介: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希望"壮汉双语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主观价值目标和判断。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是:1.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融合;2.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3.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提高其文化适应能力。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互补性和时代性。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培训多元文化教师,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

  • 标签: 壮汉双语教育 价值取向 实现路经
  • 简介:传统砖雕依附于建筑而存在,并赋予建筑丰富的表情。本文从研究临夏砖雕的历史价值入手,总结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前景,以期使临夏砖雕艺术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

  • 标签: 临夏砖雕艺术 建筑艺术 民俗文化
  • 简介: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政治价值观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基本上摆脱了贫困。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相伴而生,特别是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以改善民生、实现民生幸福最大化为目的的民生政治价值观便应运而生。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现经济关系、社会分工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实现公共政策的民生价值转向是从经济政治向民生政治转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经济政治观 民生政治观 公平正义 民生幸福
  • 简介:文章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江南模式"进行了考察,认为"江南模式"曲折地表达出易代之际的文化生态及文人的故国之思,纠正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江南模式"的负面认识问题。由此入手,文章对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历史功用和文化价值进行了考察。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江南模式 故国之思
  • 简介:提炼“我们的共同价值观”,我们不必把它看做是一件“政治任务”或当下的“时髦”,而应当视之为在当前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形势之下,高校对自身职能及其社会身份进行自我反思与重新定位的契机。高校作为一个社会部门或“社区”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的。从基本职能而言,高校是人类文明成果得以汇聚与传递的基本场所,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这里得以汇聚、积淀、继承与创造性发展,并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一般意义上,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及其技术创新能力是通过高等院校来体现的,那么一个国家之整体的精神风貌,则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教育,

  • 标签: 共同价值观 人类文明成果 技术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水平 创造性发展 政治任务
  • 简介:清末政府学制改革、强调小学乡土教育之后,四川是最早响应的地区之一,所编纂的乡土志在全国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仅从数量来说,清末民国时期,全国现存共有乡土志681种,而四川地区即有76种,占全国总数的11%左右,位于全国第二位,可谓是乡土志编纂的重镇之一。对于这一历史时期四川地方史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乡土志 清末民初 地方志 史料价值
  • 简介:民间艺术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它不但记录、保留了人类生产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伦理观念等历史文化元素,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活态的、流动的历史文化见证;它是人类情感的再现;它是文化活化石,是生活中的文化智慧,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民间艺术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历史时空中,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多维关系中。

  • 标签: 中国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价值
  • 简介:客家童谣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客家童谣虽为客家地区的儿童所吟诵,却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念,宗族社会中人情讲究的处世观念,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念,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伦理观念、团结协作的群体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客家民性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还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

  • 标签: 客家童谣 价值观念 民性塑造
  • 简介:人类实践活动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价值认识过程和从自发到自觉的价值实践过程。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由自发到自觉的价值实践过程,人的解放和民生幸福才有可能得以实现。价值自觉是在更加理性、更加本质、更加全面、更加主动的价值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价值意志对象化的自觉自愿状态。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党的价值追求已从建党初期为了自身解放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朴素认识和价值自发发展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觉的新高度。

  • 标签: 价值实践 价值自发 价值自觉 民生幸福
  • 简介:汉代铜镜不仅凝练着铜与火的艺术,同时它还是汉代文化艺术、历史与地域集中的体现者,在汉镜世界里,汉丹阳镜不仅因为它依地域为名,而且以丹阳铜为原料制成的丹阳镜,丹阳镜凭其优秀的铜质和精湛铸造工艺,名冠天下。

  • 标签: 汉代铜镜 你丹阳郡 地域 铜矿 丹阳镜
  • 简介:秦、三晋兵器铭文的数量较多,在古文字和战国史的研究中占有重地位。本文通过实例,从文字学、年代学与礼制意义、历史地理、补充史事、官府手工业管理体制、姓氏制度六个方面,对兵器铭文的重史料价值作了阐述。

  • 标签: 兵器 史料价值 三晋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各民族生活和精神情感紧密相关,具有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内涵,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 和谐社会 研究
  • 简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领导干部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领导角色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承担着设计者与倡导者、传播者与推进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等角色。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构 领导干部 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