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历史学家从两个方面进行严肃的历史思考。一方面,深入开展我国历史上自然环境变迁和灾害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从世界文明的角度去研究、了解20世纪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人文成果,加深对环境伦理和自然哲学的认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就是探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问题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为中介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合乎生态规律,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全面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全人类解放的基本标准之一。在加强环境伦理的研究中,我们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现实相结合,特别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 标签: 生态环境 生态伦理 历史思考
  • 简介:本文主要从水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可持续保护利用。立足历史与现实,寻求恢复圆明园遗址公园水循环体系的可行性措施,促成圆明园水环境的新平衡,使圆明园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的教育作用和生态调节功能在新环境下得以充分发挥。

  • 标签: 圆明园遗址公园 水环境 清朝中期 可持续保护利用 整体规划
  • 简介:历史进入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环保问题面临放任和治理的胶着状态。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遇到过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发现,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方或企业对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乱采滥挖和挥霍使用以及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的环境所定,它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和与其他地方的可比性,尤其是其硬件(如资金)和软件(如文化素质),与目前我国大发展的趋势是不协调的。在这样的条件下,

  • 标签: 环境问题 甘肃民族地区 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三废” 少数民族地区 工业化进程
  • 简介:本文讨论了环境考古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如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作者指出了环境考古学是利用考古资料重建古代自然环境和探讨古代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

  • 标签: 环境考古学 自然环境 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 社会文化
  • 简介:近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环境冲突屡有发生,各种环境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大连高新园区两个街道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责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大连市在环境问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城市环境建设和环境面貌有所改善,但还存在若干不足,如不同特征社会人群环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问责渠道缺失,问责制度供给不足,公众环境问责参与意愿不足,环境补偿不合理和环境公正弱化等。提出相关对策:进一步加强居民环境教育,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强化环境救济和生态补偿,建立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 标签: 城市化 环境责任 环境问责
  • 简介:福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长汀、宁化、清流、明溪、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等11个纯客家县和沙县、永安、梅列、三元、新罗等13个非纯客家县。历史上,客家人生态文化积淀深厚。迄今,对客家生态文化的探讨,多是从风水的视角进行理论解读,也有个别学者从闽西土楼民居的视角分析民间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笔者曾面向三明客家地区,以文献史料为事实依据,从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维度的三个方面,对历史上三明客家生态文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拙文虽是迄今惟有的立足客家文献资料,从历史上客家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维度,对客家生态文化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但是所作的探讨局限于三明客家地区,材料占有也不尽充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无论是深度、广度方面均有欠缺,而且伴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意识到,拙文中所使用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词概念上不够准确。笔者认为概念使用上,以“生态与环境建设”一词代替“生态环境建设”一词较切。拙文即是笔者对历史上福建客家地区生态与环境建设问题再审视的结果。

  • 标签: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文化 客家人 历史 福建 设问
  • 简介:本文通过总结实施莫斯科前后两个总体规划的经验,阐述了苏联城市理论界对旧城改建问题的多年研究和探索的成果及各种理论流派.同时对苏联城市建设理论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旧城改建 总体规划 文脉 环境保护
  • 简介:本文以蒙塞拉特岛克雷镇(ClayCountyMS)亚布鲁(Yarborough)遗址为例对环境考古进行了介绍。作者指出。环境考古对于考古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环境考古可以为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及土地管理者就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环境考古 土地管理者 自然环境 考古文化 生物学家 自然资源
  • 简介:昆明市的交通问题一直难以根治,这对昆明市城市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造形成了巨大的阻碍。本文将昆明市交通问题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来研究昆明市交通问题,重新分层解读昆明市交通问题,明确昆明市交通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利用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尝试解决昆明市交通问题,提出科学的优化策略。为建设昆明市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人居环境科学方法论 昆明市交通问题 复杂巨系统
  • 简介:一、北方草原现代地理环境北方草原位于欧亚草原东部,是欧亚草原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北方草原范围东部的南段起于努鲁儿虎山,东部的北段起于大兴安岭,西抵帕米尔高原,北部西段起于萨彦岭,北部中段起于贝加尔湖,北部东段起于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南部的西部到昆仑山和祁连山,南部中部到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南部的东部到大马群山和七老图山.

  • 标签: 北方草原 欧亚草原 东部 大兴安岭 南部 帕米尔高原
  • 简介:环境考古学导论约翰·G·埃文斯著索秀芬译前言环境考古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环境的学科。本书打算对环境考古学理论作简单介绍,特别为大学考古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和与考古专业有关的学科如环境专业的学生而写。这本书也适于校外学生、专业和兼职考古工作者,尤其适于从事田...

  • 标签: 环境考古学 孢粉 环境专业 人类环境 新石器时代遗址 放射性碳定年
  • 简介: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它以其丰富的种类、鲜明的民族特色、浑厚的民族传统和巨大的艺术成就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其深远的历史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

  • 标签: 书画藏品 保存环境 中国 文物保护 历史价值 经济价值
  • 简介: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深入论述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双向同构关系,分析了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文化风貌、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产品特色等具体影响,指出了研究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文化 地理环境 双向同构关系
  • 简介:西藏的人口与环境王韶泉西藏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影响,形成了人口密度小、文化程度低、社会发育迟缓和生产力不高的特点。和平解放40多年来,西藏的人口增长很快,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渐渐产生,但是就西藏本身而言,迄今还没有达...

  • 标签: 西藏人口 人口与环境 生态环境 西藏高原 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和管理
  • 简介:自从明代王越写了一首“雁门关外野人家”的诗,山西大同在人们心目中便成了一个荒凉贫瘠的可怕之地,只要闭目一想“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一幅飞沙走石,苍苍茫茫的景象便会立刻从脑际掠过,想象丰富的人甚至会想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满面尘灰,外地人谈到这个地区,颇有谈虎色变之慨。

  • 标签: 历史环境 大同 雁门关 外地人
  • 简介:环境解说评估具有导向、鉴定、改进、管理、调控以及服务功能。国外的环境解说评估注重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式,研究内容包括:游客对解说媒体满意度和偏好、环境解说评估的方法和效果、环境解说的综合评估、环境解说评估标准等。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内容多为探讨解说效果和游客满意度,也有少量关于环境解说评估的理论思考以及评估方式探讨。本文认为,需要进一步扩展环境解说评估的对象,丰富环境解说评估的方法,加强前期评估和阶段评估的研究,并建立起环境解说标准。

  • 标签: 环境解说 评估 综述
  • 简介: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西宁市这样一个重要生态地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结果显示:西宁市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市民总体环境意识水平较高,环境科学知识的认知广度较大,但深度不够,获得环境知识的主动性不够;环境问题归因的自我指向比较明显,但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实际采取的环境行为以能降低生活支出或有益自身健康的行为为主,但环境行为的普及率不高,有较强的"外部性";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 标签: 环境意识 环境行为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