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清末民初由个人撰写的日记传世不少,陈光前的《迪山日记》是其中之一。《迪山日记》始记于1906年,终于1932年,版本保存完整,内容涉及西昌的民风民俗、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内容;日记中有大量的对联、游记、诗词、报刊文摘;作者本人喜好赵孟頫书法,日记均用毛笔楷书书写,俊秀飘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和书法鉴赏价值。

  • 标签: 日记 历史文化价值 民风民俗 清末民初 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
  • 简介:本文节译自1748年3月6日至5月10日的《日记》。这两个多月中,正值大金川战事紧急,清军的挫败在日记中多有记录,李安德对战事的结局持悲观态度,且倾向于同情金川番人,他的立场与1746年官府迫害天主教紧密相关。此时,四川全省只有李安德一名神父维持教务,教会内部的纠纷让他颇为焦虑。此次中译以杜埃(ColetteDouet)女士的法译本为基础,参考了拉丁文原文。

  • 标签: 教难 金川 番人 岳钟琪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围绕香港受降问题,中英两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冲突。最终的结果还是强权战胜了公理,国人眼睁睁地看着英国军队从日本人手中重新接管了香港。

  • 标签: 香港 蒋介石 屈辱 日记 抗日战争胜利 英国军队
  • 简介:"徐州女婿"顾颉刚是现代著名学者,苏州人氏,一生在历史、地理以及民俗学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总其成者"。1944年7月1日,他在重庆北碚与37岁的"徐州闺女"张静秋结合。张静秋是今徐州铜山区张集人,3岁时父亲去世,由哥哥张雁秋一手培育成人,兄妹感情甚笃。1933年静秋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外语系,回徐后与同学创办私立立达女中,名气比做过几任县长的哥哥要大。

  • 标签: 顾颉刚 张雁 《二十四史》 张静 点校本 外姑
  • 简介:1953年7月15日,朝鲜停战前夕,美军8架“油挑子”(F84喷气战斗轰炸机)疯狂轰炸上甘岭中国志愿军阵地,炸弹炸塌了第六十八军第二0二师第六0六团指挥部,

  • 标签: 志愿军 战斗轰炸机 烽火 革命 日记 指挥部
  • 简介:Q:《旅游世界》杂志北寒A:AgathaBunantaQ:阿加莎.布南塔女士,您来过中国几次了?请谈一下您对中国的认识。A:到目前为止,我来过中国大概有10次了。我初次来中国的时候是在70年代,那时候我还在上学,中国也还没有对外开放。

  • 标签: 力量 旅游世界 70年代 对外开放 中国 女士
  • 简介:教研组的全称是教学研究小组,是学校与教师的研发机构之一,它不但是教师专业能力增进的重要舞台,还是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与学科崇拜的发源地。而教研组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然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观摩中发现,不同学校间的教研组活动质量参差不齐。最近一学年,笔者有幸在江苏省镇江市市区不同类型的学校观

  • 标签: 教研组活动 活动观察 观察思考
  • 简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我们面前。提高教学实效,关键在于提高每一节常态课的实效。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量的是常态下的课,也正是大量常态课的累积,才构成了一门学科,才有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对常态课近距离的观察与发现常态课上老师和学生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我们带着这一专题,围绕"师生活动时间配比,师生的主要活动方式,教师提问的次数与内容,学生回答方式,学生朗读,学生个体对比"等方面设计量表。

  • 标签: 常态课 师生活动 课堂教学实效 学语文 课堂教学质量 计量表
  • 简介:中国古代书画著录的发展经历了以品评为主,至品赏与目录式整理兼而有之,再到明清时期鉴定真伪、保留藏品信息为主,区分高下优劣为辅的综合性著作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鉴定技术的进步作为支撑。分析《石渠宝笈》内部系统在鉴定风格上的转圆和新风向,可窥清代鉴定方法之大貌。

  • 标签: 《石渠宝笈》 鉴定技术 风格 唐五代 作品 发展经历
  • 简介:文章以古都洛阳为视角,从城墙建筑技术的角度剖析了古代都城的筑城技术。洛阳作为中国古都建都筑城实践始于二里头遗址,从三代肇始期的都城,经由汉魏发展期的都城,至于隋唐转折期的都城,洛阳都城的演变体现了上古至中古时期中国都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城墙的建筑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筑城技术的历时性演变特征,在中国古都中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古代都城 建筑技术 洛阳城 中国 古都 城墙
  • 简介: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学历史教育在凝聚两岸共同历史记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其他任何途径无法取代的。有关抗日战争,海峡两岸的课程标准、教材观点、重点史实叙述等诸多方面异多同少,尤其是关涉国共关系时,两岸基于各自立场看法迥异。意识形态差异是凝聚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最大的阻碍。台湾历史教材的内容虽然视野广阔,但抗战史部分并未重点讲抗战,而是刻意淡化国军抗战英勇事迹及日军侵华暴行,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更是避而不谈。这当然与台湾多年的“蓝”“绿”恶斗、“台独”势力猖獗的特殊政治生态有关。相较而言,大陆教科书不吝篇幅描述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英勇抗战,显然大度有加。海峡两岸应努力克服意识形态束缚,在“共享史料、共写史书”的基础上,共同编写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此凝聚两岸共同历史记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相通。

  • 标签: 海峡两岸 抗战史 中学历史教育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