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考核超压防护急救车通过生物污染区域时的车厢环境安全性,运用CFD方法和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车厢内的生物污染运动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车厢内污染浓度场的分布状态。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生物污染运动扩散的时空分布特点,超压防护急救车车厢环境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安全工程 超压防护 急救车 生物污染物 浓度场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我国是化工生产大国,在生产、加工使用等环节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众多。而如何防治这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新污染环境治理行动迫在眉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水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河水大气的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同时随着农业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人们正常的生产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为解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上述工农业领域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手段进行有效控制,持续深入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做好环保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 标签: 新污染物 环境监测 调查监测体系 建立
  • 简介:样品前处理是有机污染应急监测中的重要环节。介绍了热分离进样杆、分散液液微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固相微萃取等适合于有机污染应急监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并概述了它们在环境分析领域的应用进展。如何将这些前处理技术与自身拥有的应急监测设备有效结合是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环境保护 应急监测 有机污染物 样品前处理 综述
  • 简介:摘要:水体中有机污染危害性大,不但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生殖系统与神经系统等出现问题,并使得患癌的机率提升。基于此水监测要提高有机污染检测技术水平,严格依据规范操作,确保检测结果与实际一致,掌握有机无污染种类、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等,有针对性与及时治理,以此强化水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同时保证用水安全。本文在对水监测过程中,有机污染检测常用技术进行分析基础上,针对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希望有值得借鉴地方。

  • 标签: 水监测 有机污染物 检测技术
  • 简介:人类生产和生活使用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亟需采用高效的方法对数量巨大的化合进行毒性评价。对生理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其在污染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PBTK模型,又称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利用生理学和解剖学等原理,将生物体简化为用血流连接的肝、肾和脂肪等各组织器官房室,模拟化合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模型参数包括生理参数和生化参数2个部分,可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模拟模型已应用于数百余种有机污染在鱼体等水生生物体的毒代动力学模拟。已有模拟结果能够预测化合在生物体内的有效剂量,对化合毒性进行评估,并可用于不同物种、不同剂量和不同暴露途径间的外推,有力推进了污染生态毒理研究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水生生物 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 生态毒理
  • 简介:通过建立具有温度依附性的Ⅳ级逸度模型模拟了松花江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硝基苯的动态环境行为,重点考察了温度T对其环境行为的影响。模型的主要参数逸度容量和迁移系数与T呈负相关,T对硝基苯在大气中的污染水平影响较大。随着T的降低,污染从大气向其他环境相富集。0℃条件下,事故发生后水体和大气中硝基苯浓度峰值可分别达到背景值的4.9倍和4.7倍。研究结果表明,Ⅳ级逸度模型能够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表征环境温度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对污染的环境行为进行预测。

  • 标签: 环境科学 IV级逸度模型 温度 硝基苯 松花江污染事故 灵敏度
  • 简介:为研究温榆河流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利用二次开发改进后的长期水文影响评价(L-THIA)模型,采用实地测得的EMC(事件平均浓度)数据,模拟了1992年和2009年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1992—2009年的城市化过程中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和住宅用地分别增加了13.95%、20.46%和85.76%,农业用地和水域分别减少40.04%和9.64%,导致非点源污染负荷量(总磷除外)明显增加。其中,总氮增加了3.31%,氨氮增加了12.20%,BOD5(5日生化需氧量)增加了11.87%,CODMn(化学需氧量)增加了7.62%,TOC(总有机碳)增加了15.46%,总磷下降了12.84%。交通用地、商业用地的非点源污染产出能力最强,应该成为非点源污染的重点控制区域。

  • 标签: 环境学 非点源污染负荷 L-THIA模型 土地利用 温榆河流域
  • 简介:验证污染减排成效,创建污染排放量、浓度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污染减排与环境质量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响应机制;引入定义减排率与浓度降低率,创建相关性,更能真实反映减排成效。对加强环境管理、削减污染排放、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具有现实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污染物排放 减排 环境质量 关联分析 预测 建议
  • 简介:摘要:水质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水质技术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首先,我们回顾了传统水质技术的局限性,包括时间成本高、实时性差等问题。随后,介绍了新兴的水质技术,如基于联网、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以及生物传感器等创新性方法。这些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应用前景方面,本文探讨了水质技术在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水质监测技术 发展趋势 应用前景 物联网 人工智能
  • 简介:在用人工方法改变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研究,以三种不同水平的碳氮比、含油量及投菌量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温度小于或等于30℃时,固体菌的降解效果优于液体菌;在不同温度下,30℃时,固体菌的降解效果最好.最终确定出石油污染生物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小于或等于30℃,接种量为10:1,碳氧比为100:10.

  • 标签: 石油工业 污染物 生物降解实验 土壤 正交试验 含油量
  • 简介:采用GC/MG分析方法,对河水和底泥中相同的有机污染进行监测,初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 标签: 河水 底泥 有机污染物
  • 简介:2007年7月31日,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暑期座谈会在北戴河举行,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21位咨询委委员和13位科技委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就休养生息政策内涵、中国环保未来走向和当前污染减排形势及下一步对策等畅所欲言,为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本刊特特别发科技委委员之一、国家环保局原副局长王扬祖的讲话。

  • 标签: 污染物 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家环保总局 咨询委员会 标的 休养生息政策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水质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展开研究。介绍了水质中氨氮测定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影响氨氮测定的因素,包括样品处理的影响、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环境因素的干扰。探讨了如何优化样品处理过程,合理选择分析方法,并监控和修正环境因素,以确保氨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水质监测 氨氮测定 因素与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能源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火力发电厂作为电力能源的主要提供者,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正常运转。然而,在火力发电过程中,水质的优劣对发电效率、设备寿命及环境安全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因此,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水质与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水质技术的常用方法、水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水处理 水质监测 控制策略 设备维护
  • 简介:灰色预测是环境污染预测应用相当广泛的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基于Matlab和Excel实现灰色预测中存在着占用内存、单元格填埋计算公式等等的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VBA在Excel下编写宏程序轻松实现灰色预测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北海市地表水污染预测。结果表明,本程序简短,操作方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彻底把用户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 标签: 灰色预测 VBA EXCEL 环境污染 水质预测
  • 简介: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的环境行为一直是环保界研究的重点。为此,简述了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存在状态,介绍了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吸附和降解行为,以及其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的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石油类污染物 土壤 吸附 迁移 降解
  • 简介: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其自身具有毒性,还会与共存污染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迁移转化和毒性效应。文中总结了纳米复合污染毒性的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几种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金属氧化、量子点和零价金属)与重金属或有机复合时造成的生物毒性,包括不同层次毒性指标响应(生物整体、生物积累、大分子水平)和毒性机制的探讨,展望了纳米复合污染毒性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毒性 复合效应
  • 简介:利用2016年6月-9月济南大气污染连续监测数据和同期的降水数据,分析了夏季降水对大气污染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降水对大气污染的清除效率,最高的是PM10,PM2.5、SO2、NO2次之,对O3的清除效率最低。降水对颗粒的清除效率高于对气态污染的清除效率,两者的降水清除机制不同。降水量大于5mm时,降水对污染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清除效果随雨量增大而增大。降水时长为10~15h时,降水事件对大气污染的清除效率最高。

  • 标签: 济南 降水 大气污染物 清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