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陆上和海域不断发生溢油事故,由此造成重大的资源损失和环境污染.文中介绍了欧美国家对此采取的应急措施和使用的应急装备,论述了日本世界化工股份公司溢油分离回收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适用环境.

  • 标签: 溢油事故 应急措施 应急装备 回收机 炼油行业 污水处理装置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水体中重金属、药物、酚类化合物、农药等各种潜在的新兴污染物(EPs)的大量增加会对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EPs的主要来源包括畜牧业养殖废水、纺织废水和医疗废水等,这些废水可通过多种途径流入到自然水体中。然而,大部分国家仍缺乏严格的管控和处理技术。此外,常用的EPs处理技术,如吸附、沉淀、过滤、絮凝和氧化等方法处理这些EPs效果有限。因此,寻求一种更高效、节能的EPs处理技术十分必要。膜分离技术(MSTs)为去除EPs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具有分离效率优、资源回收率高、维护成本低等几个明显优势,已在EPs去除和资源回收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环境工程 应用
  • 简介:铬(chromium)是一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导致急慢性中毒,具有神经毒性、基因毒性、致癌性和免疫毒性。了解六价铬(hexavalentchromium,Cr(Ⅵ))的细胞毒性,进一步探究Cr(Ⅵ)的毒作用机制,可为防治Cr(Ⅵ)对人群健康的损害提供实验依据。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dependentanionchannel-1,VDAC1)参与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影响细胞凋亡;同时VDAC1也是BCL-2家族的重要结合位点,它可与BAX/BAK相互作用形成孔道,使线粒体内的凋亡相关蛋白,如细胞色素C等,进入胞浆,引起细胞凋亡。但VDAC1影响细胞凋亡的确切路径与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使用L02人正常肝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慢病毒包装法建立VDAC1低表达细胞系,检测在相同浓度Cr(Ⅵ)处理的条件下,与非染毒组相比,不同受试细胞的生存率、凋亡情况、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生成量、线粒体功能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与VDAC1正常表达的细胞相比,VDAC1低表达组在Cr(Ⅵ)染毒的情况下,细胞生存率升高,凋亡率下降,细胞内ROS生成量减少,MPTP活性增加不明显,胞浆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和AIF含量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VDAC1参与了由六价铬诱导的线粒体依赖性肝细胞凋亡,并且抑制VDAC1的表达可减轻因Cr(Ⅵ)暴露而引起的L02肝细胞损伤。

  • 标签: 六价铬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凋亡
  • 简介:探讨线粒体Caspase依赖性途径是否参与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16HBE)凋亡过程。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16HBE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对照组)、2.5、5、10μg·mL-1的微囊藻毒素-LR和10μg·mL-1MC-LR+50μmol·L-1Caspase广谱抑制剂Z-VAD-FMK,持续24h和48h。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Caspase-3和Caspase-9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相对表达量均升高,10μg·mL-1MC-LR染毒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10μg·mL-1MC-LR组相比,10μg·mL-1MCLR+50μmol·L-1Z-VAD-FMK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Caspase-3和Caspase-9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C-LR染毒浓度的升高或染毒时间的延长,16HBE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相对表达量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MC-LR可以通过线粒体Caspase依赖性途径诱导16HBE细胞凋亡。

  • 标签: 微囊藻毒素-LR 线粒体途径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凋亡
  • 简介:炼化企业油气回收作为一种清洁生产工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06年5月,哈尔滨石化公司建成应用膜分离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并将该技术应用于汽油装车系统。经过现场评价,装置处理能力为650m^3/h时,油气排放浓度为14g/m^3,油气处理效率达97%,均满足《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的要求。

  • 标签: 膜分离 回收技术 汽油装车系统 油气排放浓度 油气处理效率
  • 简介:胍胶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难固液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固液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固液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mm/s增加至25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 标签: 胍胶压裂返排液 废水处理 固液分离
  • 简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过程能耗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由于电镀废水污染物种.是多样,纳滤、反渗透、聚合物强化超滤、电渗析等膜分离过程作为电镀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被深入研究,纳滤、反渗透及其组合工艺等被应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及其资源化,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电镀废水 膜分离技术 资源化
  • 简介:介绍了溶剂吸收法、膜分离法和变压吸附法3种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并分析现有CO2回收工艺存在的问题。以某炼油厂制氢驰放气碳捕集为例,从工艺流程、操作条件、运行费用等方面对3种分离方法进行了筛选。溶剂吸收法因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均较高,膜分离法产品浓度不能稳定达到要求而不适用,变压吸附法由于投资较高,但操作简单,维护费用低,且产品气浓度满足要求。所以变压吸附法是适合制氢驰放气碳捕集的最优方法。

  • 标签: 制氢驰放气 碳捕集 变压吸附
  • 简介:从云南滇池水样中分离出具有解磷能力的有机磷细菌P-2,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初步鉴定.用0.01、5mg·L-1微囊藻毒素(MC-RR)处理有机磷细菌P-2,研究了MC-RR对其生长、细胞内酸碱磷酸酶活性(ACP和AKP)以及培养液中可溶性磷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MC-RR能显著抑制有机磷细菌的生长,延缓其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内酸碱磷酸酶活性以及培养液中可溶性磷酸盐含量的升高,因而可能改变或减缓生态系统中磷循环的进程,这表明微囊藻毒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调节水体细菌功能群落.

  • 标签: 微囊藻毒素(MC-RR) 生长 酸碱磷酸酶 可溶性磷酸盐
  • 简介:针对胜利油田勘探与开发特性以及钻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含水量的废钻井液,在固化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其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验,经现场实验,处理后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

  • 标签: 胜利油田 废钻井液 固液分离 现场实验
  • 简介:针对落地原油的回收及土壤污染治理问题,提出了用热碱水溶液清洗一气浮分离的处理方法,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实验中考察了清洗过程的反应温度、清洗时间、液固比、碱浓度及气浮温度和气浮时间等各种影响因素,得到了适宜的处理工艺条件。在此处理条件下,可使含稠油12.5%的模拟含油土壤的油去除率达到92.5~93.5%,土壤中残留油含量降至0.9~1.0%。提出的处理方法,能源消耗较低,碱剂费用仅为7元/(t土)左右,且可以回收洗脱出来的原油。

  • 标签: 气浮分离 含油土壤 油污染 回收 去除率 处理工艺
  • 简介:氧化锌(ZnO)纳米粒子已被发现具有生物毒性,氧化应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前期实验证实,ZnO纳米粒子能显著减少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蛋白的表达,降低MnSOD活性。本文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和膜电位(Δφm)、延迟整流钾电流变化和Na^+/K^+-ATP酶的表达及活性等变化,检测ZnO纳米粒子对小鼠光感受器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小鼠光感受器细胞中LDH的释放、增加线粒体内ROS水平并下调Δφm、阻断延迟整流钾电流,同时降低Na^+/K^+-ATP酶的表达及活性,从而对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提示ZnO纳米粒子可通过线粒体通路引起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小鼠光感受器细胞Na^+/K^+-ATP酶表达和活性,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ZnO纳米粒子引起细胞毒性的作用机理。

  • 标签: ZNO纳米粒子 小鼠光感受器细胞 Na^+/K^+-ATP酶 活性氧 延迟整流钾电流
  • 简介:自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一株广谱菊酯类杀虫剂降解菌JZL-3,经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该菌能降解目前市场上使用的7种主要菊酯类杀虫剂,降解速率山高到低为:氯菊酯、甲氘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功夫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氯氰菊酯的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初始接种量在一定范围内(1%~5%)与降解率呈正相天。菌株JZL-3对氯菊酯和氯氰菊酯顺反异构体的降解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于已有的关于菊酯类杀虫剂生物降解具有显著立体异构选择性的结论。

  • 标签: 微生物学 菊酯类杀虫剂 生物降解 节杆菌属 立体异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