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青藏高原上的那棱格勒峡谷,对不少人来说还相当陌生,但在探险界它却赫赫有名。它几乎能与前苏联的“死亡谷”,美国的“死谷”以及印尼爪哇岛上的“死亡洞”相程并论,是个名符其实的恐怖之地。当地人说峡谷中有一种食人怪兽,理由是有胆大者或迷路的牧民进入谷中,但大多一去不复返。大雨过后,人们还常常看到谷中大批野生动物抛尸荒野,且尸体旁伴有焦土。

  • 标签: 青藏高原 那棱格勒峡谷 生态环境 探险 食物链
  • 简介: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安全生产也是如此。如果不掌握规律而盲目施策,必然埋下安全隐患。因此,抓安全必须掌握规律,有的放矢。要掌握安全生产周期规律。安全工作与安全状况的波动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之日正是松懈麻痹之时:安全问题出现之后,往往又是扭转被动局面之机。在这种长期的波浪式运动中就形成了安全周期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必须保持居安思危的责任意识.树立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的长期作战思想,坚持常态化、持续化抓安全,特别是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的时候.更要防止麻痹松懈现象。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 标签: 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状况 反向运动 内在规律 安全隐患 周期规律
  • 简介: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每天都要与各种金属接触。金属与人体长期接触后,有时会发生金属中毒。由于金属种类很多,不同金属与人体接触后又会出现种类繁多的症状和体征。而口腔中的异常感觉,常常是金属中毒的重要的、早期的表现之一,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早期判断,可预先知道是否出现金属中毒或为何类金属中毒,从而及早采取正确的应对干预措施。

  • 标签: 金属中毒 口腔 早期判断 金属接触 长期接触 干预措施
  • 简介: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安全文化、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良好表现已成为社会、企业和从业人员广泛关注的焦点。同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亦逐步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品牌。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管理绩效,不仅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

  • 标签: 安全文化 职业健康安全 环境保护管理 企业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 改革开放
  • 简介:分别采集某焦化厂新、老厂地面站,炼焦焦炉和成品焦仓的4个排放筒粉尘样品,通过超声波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炼焦过程中几个排污节点排放粉尘中富含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炼焦焦炉排放筒中PAHs的质量浓度最高,达86.95μg·m^-3;新厂地面站排放筒中PAHs的质量浓度最低,为6.09μg·m^-3;从粉尘中PAHs单组分的分布特征来看,4个点位粉尘样品中共检出14种PAHs,菲和荧蒽的含量均很高,其中炼焦焦炉排放筒粉尘中苯并[b]荧蒽的含量最高;4个样品粉尘中不同环数PAHs的分布规律为,主要以低环数的PAHs为主,仅炼焦焦炉排放筒中的分布规律不一致,以高环数的PAHs为主;从排放筒排放物污染水平分析,以炼焦焦炉排放筒最为突出,粉尘的质量浓度为国家3级标准的75.7倍,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介于1级和2级标准之间。可见,焦化厂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而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更甚。

  • 标签: 环境学 炼焦 粉尘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 简介: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纵横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民防部门开始由战时防空袭走向战时防空袭和平时防灾救灾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与已建立起现代民防体系的国家相比,中国民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民防向现代民防转变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制度环境的变迁,中国人防组织在领导体制、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贯穿这一变化的主线是人防实行军地双重领导体制下,军队和地方在其中主导力量的此消彼长。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防的变化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着重对与领导体制变化紧密相关的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的演变特征进行描述。

  • 标签: 人防民防 双重领导体制 应急
  • 简介:基于对生物硝化反硝化原理的分析,本实验选用两段SBR工艺生物脱氮技术,解决了高浓度工业废水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而氨氮去除率不高的难题。同时对其脱氮规律作了研究,找到SBR2是脱氮的关键环节,并分别对SBR2硝化反硝化阶段pH和DO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用这两个参数作为系统自动控制的依据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氨氮 生物脱氮 硝化 反硝化
  • 简介:为克服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粗糙和主观,提高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安全评价方法的计算效率,运用集对分析原理系统地展开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以作业人员、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设备设施和管理为1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集对分析法中同反联系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煤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综合评价的同反评价模型。将12项2级指标作为输入节点进行联系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析,从而实现了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取评价对象的职业危害状况处于"达标",与该企业实际状况相符合,应重点加强通风除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 标签: 职业卫生工程 职业危害 综合评价 同异反模型 煤矿
  • 简介:考察含气量对脱水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油水在沉降罐分离过程中,气体上浮对于水滴聚结沉降的影响。文章分别在有无破乳剂的条件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气量对火驱采出液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加破乳剂的情况下,少量气体对脱水基本没有影响,当含气量较大时,大量气体上浮会干扰乳状液的絮凝过程,使脱水效果变差;而在加入破乳剂的情况下,由于破乳剂对脱水的促进作用,使得含气量的变化对热化学脱水影响不大。

  • 标签: 含气量 火驱采出液 脱水 破乳剂 热化学
  • 简介:为分析和预测天然气泄漏的扩散距离、扩散面积及扩散后的不动火区域,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及降低事故后果,以某天然气储罐为例,对天然气瞬时泄漏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首先,确定适用于轻气的高斯烟团模型;然后,基于高斯烟团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绘制天然气瞬时泄漏扩散的等质量浓度曲线和动火燃爆区域;第三,分析泄漏量、大气稳定度、地表粗糙度等因素对天然气扩散的影响,并分别确定不同条件下的动火燃爆区域;最后,基于数值仿真分析结果,提出天然气泄漏后的应急疏散和救护措施。结果表明:天然气扩散距离和面积随泄漏量增大而增大;大气越稳定,扩散的距离和范围越大;扩散距离随地面粗糙度增大而减小。

  • 标签: 安全工程 天然气 瞬时泄漏 高斯烟团模型 扩散规律 扩散距离
  • 简介:本文通过对3777名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的校园欺凌现象具有一定普遍,绝大多数欺凌者同时也是被欺凌者;校园欺凌形式中语言欺凌是主要形式,而关系欺凌最具重复性;校园欺凌行为的参与者表现为明显低龄化与性别差异化的特点,男生参与校园欺凌行为的概率要显著高于女生;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学校,且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把隐瞒事实作为第一选择。相关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少旷课、少玩网络游戏、较开明的教育方式、与同伴相处融洽、不结交帮派朋友可以降低校园欺凌的风险;父母关系紧张、专制型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结构不完整、师生关系差、与同伴的关系较差、欺凌环境恶劣是校园欺凌的风险因素。校园欺凌风险防控应该以学校为核心,学生、家长、教师形成反校园欺凌联盟,社会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监管互动,构筑反校园欺凌的环境。

  • 标签: 校园欺凌 特征 LOGISTIC回归模型 风险防控
  • 简介:为研究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覆岩的运移规律,以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试验区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首先进行了高温下煤层顶板的物理力学特性测试,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岩体(粉砂岩、泥岩、细砂岩、粗砂岩、砂质泥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单轴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其次建立了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分析了燃空区覆岩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100~1000℃内,随温度升高比热容及导热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而在100~750℃内,随温度升高单轴抗压强度呈现增大趋势;乌兰察布煤层气化时,覆岩运移规律与井工开采类似,具有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特征,初次来压步距为42m;亦存在明显的三带分布,即冒落带、垮落带和弯曲下沉带,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8m;覆岩运移过程中对燃气管亦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1#燃气管在煤层顶板上方26~28m处受到的水平应力最大,为最易变形断裂位置;在现场用钻孔探测法进行验证,得出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31.21m,与相似模拟试验得出的数据吻合,证明了相似材料物理模型的合理性。

  • 标签: 安全工程 煤炭气化 热力学 覆岩结构
  • 简介:易燃液体燃烧痕迹识别对助燃剂放火火灾调查至关重要。选用丙纶地毯和PVC地板革作为纤维和塑料地板的代表,以工业酒精作为易挥发助燃剂的代表,研究酒精用量、灭火方式等对燃烧痕迹形成及痕迹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与未加载酒精的痕迹对比,发现丙纶地毯因热稳定性较差,燃烧后往往能形成烧坑或烧洞,其燃烧轮廓以典型的灰化形式存在,加载酒精的部位熔融严重,与地面紧紧粘连在一起;PVC地板革因为表面光滑,酒精在其表面不断流淌,燃烧后会留下清晰的轮廓,类似于细线状的印痕,而地板革本身基本不会燃烧。燃烧熄灭的方式也会对其炭化程度、燃烧图痕、残余形状产生影响。

  • 标签: 安全工程 助燃剂放火 工业酒精 燃烧痕迹 火灾调查
  • 简介:舆情应对是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舆情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舆情研究的阶段特征、基础理论以及舆情演化规律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总结了已有的知识体系,认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对移动互联网舆情研究相对滞后、舆情主体行为及动机研究薄弱、舆情应对的正当和合法研究严重缺失以及舆情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缺乏等方面,由此辨识了未来可能的创新空间。

  • 标签: 重大突发事件 舆情研究 知识体系 创新空间
  • 简介:在分析广西晚二叠世煤类及其平面分带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期煤的变质规律;根据影响煤变质的因素——温度、压力以及温度与压力持续的时间所引起的结果,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广西晚二叠世煤变质作用的类型和特征,并且指出区域深成变质作用起着主导地位。

  • 标签: 煤类 煤变质规律 深成变质 动力变质 接触变质
  • 简介: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本文以实验室构建的A2/O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废水处理过程化学成分和急性毒性的变化。采用紫外扫描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考察了处理系统各阶段出水的物质组分,并采用固相萃取和超滤膜分离等手段对水样各组分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芳香族物质等毒物的去除,焦化废水的急性生物毒性在该处理系统中被逐步削减,最终出水的毒性当量仅为原水的28%;不同组分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废水水样的强极性和中等极性有机组分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毒性当量,而这些物质主要在缺氧段及好氧段被削减;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可推断焦化废水中一类很难在A2/O处理系统中被完全去除的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Ⅱ区)很可能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是构成出水毒性的主要物质。

  • 标签: 焦化废水 A2 O工艺 急性毒性 组成变化 因果关系分析
  • 简介:本文作者通过对烟在建筑物内部蔓延路径和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将顶棚射流高度、烟气、热量积聚的特定规律作为进行自动消防设施安装的依据的观点.

  • 标签: 蔓延规律 自动消防设施 设计安装
  • 简介:文章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重质燃料油进行了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质(GC/MS)联用仪分析了重质燃料油中主要芳烃组分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该重质燃料油中主要芳烃为苯类(CnB)、萘(CnN)类、菲(CnP)类、二苯并噻吩(CnD)类;在自然条件下,经过1周的风化,CnB和C0N完全损失;经过6周风化,C1N完全损失;经过12周的风化,C2N完全损失,3环的PAHs无明显变化。同时指出C2D/C2P和C3D/C3P的比值以及烷基化二苯并噻吩的同分异构体分布可用于区别其它油品,并且风化后变化不大,仍可较好地用于油品的鉴定。

  • 标签: 重质燃料油 芳烃 自然风化 实验
  • 简介:以河南省郑州市明化镇组细砂热储层为岩土介质,模拟地热水温度环境,分别开展溶质溴、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室内土柱淋滤模拟试验,对比研究其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由CXTFIT2.O拟合穿透试验数据得到Br^-在松散孔隙型细砂热储层中的纵向弥散系数在40℃时为3.735cm^2/h,20℃时为2.057cm^2/h。NO2^-在运移过程中存在硝化作用,40℃时的硝化作用比20℃时强。NH4^+—N在岩土介质中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由CXTFIT2.0拟合试验数据得到氨氮在40℃和20℃的阻滞系数Rd分别为79.14、107.3,但其硝化反应可以忽略。并且淋滤过程中,氨氮淋滤液的pH值逐渐上升,40℃时从7.46。7.68增大到8.78,20℃时最大值达到9.04。

  • 标签: 地球化学 细砂热储层 运移规律 纵向弥散系数 亚硝酸盐 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