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危重孕产妇的基本情况、病因和救治情况等,进一步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水平,不断降低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收集整理浦东新区南汇地区7家助产医疗机构2007-2010年成功抢救31例危重孕产妇病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1例危重病例中,外地孕产妇占93.55%,主要病因是产科出血和子痫等疾病。结论要对所有孕产妇实施全覆盖、全程孕期管理,不断提高危重抢救成功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危重孕产妇 抢救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性传播疾病(AIDS/STD)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现状.方法应用专题小组访谈(FDGs)的方法.结果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缺乏必要的AIDS/STD的预防和自我保护的知识;男性流动人口对待性的态度较为开放,存在不安全性行为的倾向.流动人口有获得健康教育干预的需求,喜欢的干预方式为发放小册子、观看VCD和与专业医生座谈等方式.结论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缺乏必要的AIDS/STD的预防和自我保护知识.

  • 标签: 上海 浦东新区 流动人口 艾滋病 性传播疾病 知识
  • 简介:目的:分析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统计2000~2002年全院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统计2002年医院门、急诊各科室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处方数和用量,并对晚期癌症病人的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进行处方分析.结果和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吗啡缓释片在我院的使用量逐步上升,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吗啡注射剂和哌替啶注射剂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临床使用有待改进.

  • 标签: 麻醉性镇痛药 晚期癌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员,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员,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上海浦东新区卫生局启动了中医人才培养项目,从2008年至2010年,浦东中医人才立项培养四种类型人才,共111名.通过自制评估指标体系对浦东中医人才培养成效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浦东新区中医人才培养总体成效较为显著,各类人才的众多指标都有明显提升;但成效上有较大差异,提升的幅度不尽相同,其中,中医领军人才在各类指标上都表现最好.

  • 标签: 中医人才 培养 中医学科
  • 简介: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ROCCIPI方法,从规则、过程、机会、能力、交流、利益、意识7个方面系统分析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在上海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政策的建议。

  • 标签: 收支两条线 社区卫生 ROCCIPI技术
  • 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游泳运动的普及发展,游泳场馆已成为人民文化生活、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洁的池水可以传播多种介水传播的传染病.为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保障游泳者的健康,2004年我们对我区2004年游泳池水质检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游泳池水质 上海市浦东新区 监测分析 人民生活水平 2004年 介水传播
  • 简介:目的了解大型商场空气质量现况.保障其公共卫生安全。方法以上海浦东新区所有大型商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家进行采样及检测,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抽取4家大型商场其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0)、可吸入颗粒物(PMl0)、甲醛(HCHO)、空气细菌数等指标合格率均为100%;应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4家大型商场空气质量均为Ⅱ级(未污染),指数综合评价法其结果显示4家大型商场空气质量均为I级(良好)。结论目前浦东新区大型商场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应用综合指数法对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标签: 空气质量 综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上海市伤害报告卡资料,调查社区内居民伤害发生的现况,为社区伤害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对就诊的意外伤害患者填写上海市伤害报告卡。对2008-09两年内的就诊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内来社区医院就诊的病例共填写1385张报告卡。伤害发生率前3位依次为挫擦伤(占36.03%)、扭拉伤(占28.52%)、骨折(占24.33%).发生伤害的男性637人(占45.99%)、女性(748人次,占54.01%),男女比例约为11.17.男性和女性都是以跌倒坠落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0.0%和76.3%。男性钝/锐器伤的发生率为27.5%,高于女性的12.4%。除>60岁年龄段以脱位、扭拉伤的发生最高外,其他各年龄段均以挫擦伤的发生率最高。骨折的发生率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开放性伤以16-30岁的人群发生率最高。离退休人员的伤害发生率最高,占调查对象的41.01%.钝/锐器伤主要受伤部位为手指和脚趾(占67.50%)。结论离退休人员是伤害发生率最高的人群,主要是在家中跌倒坠落导致下肢骨折,因此对老年人进行致跌环境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意外伤害 人群
  • 简介:视力低下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病中发病率及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该人群疾病控制中的重点及难点。为了解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视力低下问题的现状,掌握视力低下问题的发展趋势,为制订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2--2006年对浦东新区部分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视力情况进行了纵向监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上海市浦东新区 监测结果 学生视力 视力低下 学龄儿童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海浦东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分级诊疗模式的效果。方法根据就近原则,将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6个月~17岁患儿分为专科医院组和社区医院组2个队列,进行12个月的治疗和随访。收集哮喘控制水平、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用药依从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分析524例患儿数据,其中专科医院组300例,社区医院组224例。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标准,2组每月哮喘控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2个月专科医院组良好控制率提高12.4%(P<0.01),社区医院组提高22.9%(P=0.015);按C-ACT标准,2组患儿每月良好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呈逐月上升趋势。分级诊疗第12个月时专科医院组和社区医院组依从性良好患儿比例分别为78.3%(235/300例)和75.0%(168/2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分级诊疗12个月后,专科医院组和社区医院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分别为1.0次和2.0次(P=0.269),哮喘住院率分别为3.0%(9/300例)和4.9%(11/2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专科医院组呼吸道感染次数(2.0次)低于社区医院组(3.0次)(Z=-3.308,P<0.05),社区医院组总治疗费用(2 471.5元)低于专科医院组(3 445.5元)(Z=-3.33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级诊疗12个月后专科医院组和社区医院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因哮喘住院率均较分级诊疗前12个月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上海浦东新区儿童哮喘分级诊疗模式可改善哮喘控制水平、C-ACT评分、哮喘药物治疗依从性,提高卫生经济学效益,是儿童哮喘治疗管理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分级诊疗 儿童 哮喘 管理 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上钢社区居民2014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上钢社区2014年全死因死亡数为1049人,居民死亡率为10.30‰。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全死因死亡数的91.52%。居潜在减寿年数前5位的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伤害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所致的寿命损失最为严重,减寿率为11.14%。结论慢性疾病和损伤为本社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增强安全意识,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与伤害的发生率,以达到有效降低居民死亡率目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2012—2015年上海浦东新区全年的手足口病发病特征,探讨手足口发病气象因素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5年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当地同期气象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描述,并探索二者的相关性。【结果】2012—2015年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累计发病数38707人,年均发病率为179.21/10万;就全年发病情况看存在明显峰值,发病人群均集中在散居儿童、幼拖儿童和学生,周发病数与平均气温、平均气压等气象因素有较强相关性;“梅雨时节”与非梅雨时节相比,周发病数、平均气温、平均气压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2—2015年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相邻两年呈“一高一低”的发病趋势。“梅雨时节”的手足口病发病特征与全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象因素间的差异可能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手足口病 梅雨时节 流行病学 气象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成人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对浦东新区≥15岁常住居民共10657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浦东新区成人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分别为20.18%、11.39%和5.32%(标化率分别为9.94%、6.59%和3.04%),新诊断糖尿病比例占4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向心性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变量为糖尿病患病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浦东新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有糖尿病家族史、向心性肥胖、有高血脂或高血压的人群是浦东新区成人糖尿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

  • 标签: 糖尿病 患病率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2008—2014年浦东新区公立医疗机构医师配置和医疗服务量状况,为浦东新区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配置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相关卫生统计资料,对浦东新区内所有区属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4年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人均医疗服务量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21.06%和49.91%;农村地区区属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人均医疗服务量上升更为显著。结论: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人均医疗服务负荷显著增加,且城乡差异显著,需提高农村地区区属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配置。

  • 标签: 医师 配置 医疗服务量 浦东新区 公立医疗机构
  • 简介: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数据质量成为了影响平台应用的关键因素。如何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并有效提升数据可用性是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浦东新区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实际,对数据采集和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后续的数据质量管理提出思路。

  • 标签: 区域卫生信息化 数据质量 数据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浦东新区产后半年内妇女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浦东新区产后半年内妇女进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对15个人口社会学因素和17个医学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对8个维度逐一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产后半年内妇女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有:距离分娩时间短、缺乏社会支持、夫妻感情不良、由丈夫单独照顾产妇、初诊建卡时间晚、产妇有尿失禁、产妇文化程度高、婴儿出生评分异常和婴儿人工喂养,各影响因素作用于生命质量的不同维度。[结论]距离分娩时间长短是产后半年内妇女生命质量最大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应从个人、家庭、社会各个层面给予相应的关注及支持。

  • 标签: 产后妇女 生命质量 健康调查简表 妇幼卫生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