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登记是电离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全国范围开展监测工作以来,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已走过近30个年头,在辐射防护最优化、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我国个人剂量监测与登记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探讨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个人剂量监测与登记工作,更好地预防与控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监测 登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从众心理越来越普遍,其所带来的的消极影响不能忽视。在群体决策时从众心理会扰乱节奏,产生错误或不当的决策结果,给组织带来利益损失;从众不利于个人独立思维发展;扼杀群体成员的创造力;不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创造思维或打破权威定势等方法缓解这种现象。

  • 标签: 从众心理 群体 个人发展 个体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方法汇总2015—2019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的结果,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截至2019年,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参加了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涉及的机构有疾控中心、职防院(所)、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核工业、医疗机构及民营技术机构等。参加考核的机构数从202家增加到382家。考核结果除2017年的合格率略低,其他4年的合格率均高于90%。优秀率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结论2015—2019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测量能力满足个人剂量监测需求,能出具符合标准的检测报告,但尚有一些机构未能合格,相关机构应仔细分析查找不合格的原因,规范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测量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

  • 标签: 个人剂量 考核 允许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在职护士工作疏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方法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北京市的2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再通过分层抽样,按照20%抽样比随机抽取各医院护理单元。最终按照整群抽样,纳入被抽取护理单元的所有护士,最终抽取了531名三级医院护士、394名二级医院护士、60名一级医院护士,共计985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疏离感测量量表、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和组织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进行一般资料的影响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75%。结果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感最高得分为88分,最低得分为20分,总均分为(45.52±14.96)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最高得分为55分,最低得分为18分,总均分为(37.37±8.00)分;护士组织支持感最高得分为80分,最低得分为23分,总均分为(52.79±12.12)分,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均处于中高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感得分在年龄、护龄、科室、技术职称、人事关系、医院级别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疏离感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与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个人-组织契合度与组织支持得分呈正相关(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是护士工作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护士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增加组织关怀,可以使护士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能够使其愿意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愿景联系起来,以达成共同目标,从而增强其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和留职意愿,降低工作疏离感。

  • 标签: 护士 工作疏离感 个人组织契合度 组织支持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疫情期间检验科的综合管理与个人防护管理效果。方法:本研究对照组为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检验科医护人员,共40名,观察组为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检验科医护人员,共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全管理,观察组开展综合管理与个人防护管理。对比两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管理与个人防护管理应用于疫情期间检验科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管理 个人防护管理 疫情 检验科 安全管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本个人成长分析报告由自我成长分析、职业行为分析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自我成长分析,描述成长环境以及典型生活事件对成长中的影响;第二部分职业行为分析,分析我为什么喜欢这个职业以及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做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 标签: 个人成长分析 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调查水平。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2016—2019年委托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广东省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个人剂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2016—2019年分别监测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工作人员53 674、2 563、5 001、16 687、22 272和2 087人次,超过调查水平(1.25 mSv)的分别有76、6、18、28、133和2人次,非真实剂量者分别占67.1%、100%、55.6%、82.1%、76.7%和100%。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工作人员周期剂量当量第99百分位数(P99)分别为0.37、0.39、0.67、0.35、0.54和0.30 mSv,周期剂量当量均值分别为0.07、0.06、0.11、0.06、0.07和0.05 mSv。对各组人员周期剂量当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39~-2.681, P<0.001)。结论考虑超过目前调查水平数据的高不真实性和人工成本的因素,建议近似地将0.40 mSv/3个月作为目前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放射治疗、其他应用放射工作人员的调查水平,将0.70 mSv/3个月作为目前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工作人员的调查水平。

  • 标签: 广东省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 调查水平 个人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个人防护与肺部感染的相关关系,引起医患双方对个人防护落实的重视。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受者2016年-2021年肺部感染率,问卷调查新冠疫情前后其个人防护落实情况,比较2021年第一季度肺部感染患者与非肺部感染受者个人防护差异。结果:2020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率为8.68%,较以往明显降低,P<0.05;2021年第一季度肺部感染率为3.99%,较2020年同期升高,P<0.05;2021年第一季度肺部感染患者与同期非肺感染受者相比,外出戴口罩时间缩短、家属感冒时双方戴口罩人次减少,P<0.05。结论:延长外出戴口罩时间、家属感冒时双方注意戴口罩,与肺部感染率降低有关,但是戴口罩长期依从性差,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此问题的宣教。

  • 标签: 「」肾脏移植 肺部感染 个人防护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并分析2017年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国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运用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分析。结果收集2017年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工作人员共361 727人,医学应用人数占81.6%,工业应用人数占18.4%。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53和0.270 mSv,从事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工业应用(Z=48.547,P<0.05)。医学应用中,不同职业类别间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 136.217,P<0.05),从事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类别(Z=2.877~26.967,P<0.05)。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61、0.397和0.308 mSv。工业应用中,从事工业探伤和测井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其他5类工业应用职业类别(Z= 4.172~36.908,P<0.05)。结论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法规标准要求。从事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业探伤和测井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相对偏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辐射防护措施、设施等,以减少职业暴露。

  • 标签: 医学应用 工业应用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职业照射
  • 简介:摘要在线问诊作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过去十几年间发展迅速,目前已初具规模。本研究主要针对在线问诊网站的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进行多维度的信息采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目前在线问诊网站多为综合类问诊网站,服务形式多以免费图文问诊为主,基本无法满足用户的初步问诊需求;网站的注册医生多为华东、中南地区的中低级职称医生,不同科别的医生活跃度差别很大,但注册医生总体的活跃度很低。

  • 标签: 在线问诊 互联网医疗 个人电脑端 服务内容 服务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