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析本院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分布情况,以期为危急值临床实际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检验科 2017 年 1 年— 2019 年 12 月记录的 4637 例 危急值报告实施统计分析,观察其在各科室分布与应用情况。 结果: 2017 年危急值报告占总体的 26.53% , 2018 年占 31.74% , 2019 年占 41.73% ; 2017~2019 年,危急值报告均在 内分泌消化科、呼吸科的出现频率较高。 4637 例危急值中。 4637 份 危急值报告中,主要 以血清钾( K )、血红蛋白( HB )、血红蛋白( HB )、肌酐( CR )、尿酸( UA )等项目为主,多见于消化内科、 ICU 、急诊、呼吸、门诊等科室。 结论:医院危急值统计数据分析、评估的开展,有助于危急值制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 标签: 危急值报告 临床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9年收到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234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15 056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18年(177家)增长了32.20%,报告例数较2018年(11 761例)增长了28.02%。15 056例ME报告中A级错误52例(0.35%),B级11 175例(74.22%),C级3 351例(22.26%),D级350例(2.32%),E级79例(0.52%),F级44例(0.29%),G级0例,H级4例(0.03%),I级1例(0.01%)。B~I级ME涉及的15 004例患者中男性8 801例(58.66%),女性6 203例(41.34%);年龄1 d~103岁,<18岁者2 027例(13.51%),≥18~<60岁7 377例(49.17%),≥60岁5 600例(37.32%)。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128例患者,其中65例(50.78%)年龄≥60岁。严重ME所涉及药品居前3位者为甘精胰岛素、甲氨蝶呤片和华法林片。52例A级ME没有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15 004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9 821例(65.46%),药师3 561例(23.73%),护士634例(4.23%),患者及家属306例(2.04%),其他682例(4.54%),由医师以及患者和家属引发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60.89%、1.06%);发生场所在门诊者5 662例(37.74%),病房4 001例(26.67%),药房3 721例(24.80%),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 084例(7.22%),护士站224例(1.49%),患者家中133例(0.89%),社区卫生服务站4例(0.03%),其他175例(1.17%),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和患者家中发生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5.52%、0.41%)。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为药物品种、用法和用量,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为药师、护士和医师;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为知识缺乏、疲劳和培训不足。

  • 标签: 用药错误 患者安全 安全管理 卫生保健质量 总结性报告
  • 简介:摘要即时检测(POCT)临床结果报告与发布应遵循相同的术语和定义,POCT结果报告的要求、发布管理、结果解释与危急值管理以及POCT结果纳入病历管理要符合一定标准。本专家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POCT临床应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即时检测 结果报告 结果发布
  • 简介:摘要报告偏倚是影响系统综述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威胁。本文总结了获取临床研究报告和其他监管文件(监管数据)来应对报告偏倚的基本原理,以及有助于决定是否将监管数据纳入系统综述的决定因素。同时介绍了监管数据获取的来源和现状,并针对当前系统综述的作者在考虑将监管数据纳入系统综述时的做法进行的调查进行了总结。本文没有解决如何获得和提取监管数据的问题。应鼓励像Cochrane这样的组织机构和利益相关者使用临床研究报告中的数据作为药品干预评价的重要数据来源,尤其是干预措施非常重要,且报告偏倚发生风险较大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房假体取出即刻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6例行假体取出即刻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2±8.3)岁。通过腋窝切口、乳房外侧与胸壁交界处放射状切口或乳房下皱襞切口取出假体,假体取出后未行包膜切除或切开。用直径2.5 mm三孔品字形钝头吸脂针低负压(-60 kPa)吸脂,4 ℃生理盐水清洗后,用棉垫法浓缩脂肪,以直径2.5 mm的单孔钝头注脂针行脂肪移植。术后定期随访,从并发症、乳房大小、患者满意度及第三方医生评价(总分均为4~20分)等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侧乳房取出的假体体积为(216.2±54.6) ml,右侧为(217.9±53.1) ml。左侧乳房每次移植脂肪为(256.8±55.8) ml,右侧为(258.1±55.7) ml。术后随访(13.5±5.7)个月,B超显示2例(7.7%)患者出现小结节,但乳房触诊未触及,未发现其他并发症。术后胸围较术前减少(1.1±0.8) cm,减小不到一个罩杯。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6.8±2.0)分,医生评分为(16.4±1.6)分。结论对于因各种原因需要取出乳房假体的患者,在假体取出后即刻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可以安全而有效地恢复乳房体积。

  • 标签: 自体移植物 脂肪组织 乳房植入物 凝胶硅 隆乳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蜡疗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从本院 2017 至 2018 年收治的 76例骨性关节炎(中型) 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包含 38例患者,采取常规蜡 饼外敷治疗;观察组包含 38例患者,采取中药蜡疗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中药蜡疗治疗,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蜡疗 骨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适于基层医务人员实用及可操作性的癫痫规范化诊疗路径,探讨癫痫精准诊疗体系的实效性。

  • 标签: 癫病 精准诊疗体系 应用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高症产妇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取 2015年 06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中的 40例患有妊高症的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再选取 40例健康正常的孕妇作为本研究中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分别进行检测,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化。结果:实验组患有妊高症产妇的胱抑素 C、尿素以及肌酐指标的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健康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妊高症产妇胱抑素 C指标水平伴随着病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出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妊高征孕产妇各项生化指标的有效检测,依据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起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因此,要加强对其各项化指标的监控,以此来实现更好的控制与治疗。

  • 标签: 妊高症 孕产妇 生化指标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临床医疗安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 2017年 1月 -8月本院未执行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时接诊的孕妇 500名为对照组,另以 2017年 9月 -2018年 6月本院执行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时接诊的孕妇 500名为实验组。分析两组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急救率和成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急救率为 5.8%、成功率为 100.0%,比对照组的 1.0%、 60.0%高,组间差异显著( P< 0.05)。实验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 0.0%,比对照组的 1.4%低,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于妇产科中全面落实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可显著减少医疗纠纷发生风险,且有助于提高急救率和成功率,建议采纳。 

  • 标签: 医疗纠纷 妇产科 相关性 超声危急值报告
  • 简介:摘要预防用疫苗(疫苗)的安全性是临床试验重点关注和评价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疫苗注册试验的审评实践,汇总了安全性分析和报告中的常见问题并相应提出系列思考和建议,包括探讨了安全性分析中统计学的作用,提出了安全性分析和报告的框架,涉及分析内容、分析指标和分析维度,其中关注了严重程度的分析;强调安全性风险信号应主动分析,鼓励基于循证的要求开展安全性评价;同时就说明书中收载安全性研究信息的基本原则、以及各期试验及不同受试者安全性数据综合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供疫苗注册申请人参考和借鉴,以促进我国疫苗临床研发和评价。

  • 标签: 疫苗 临床试验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研究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我院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9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随机分为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以及给予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每组 46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 FEV1以及 FEV1/FVC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中医治疗方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真正达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治疗 急性发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 2018 年 2 月到 2020 年 1 月开展研究,以我院诊治的急危重症患者患者为例。基于不同的检验科干预模式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未实行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方式。实验组应用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形式。 回归总结检验科报告的相关指标。 结果:实验组的 检验科报告的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差异突出,计算结果有意义, P < 0.05 。 结论: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能够显著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可以更好的明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针对性指导,值得普及。

  • 标签: 检验科 危急值 急危重症症 治疗作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将血液检验应用于贫血患者,并对其临床诊断鉴别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在我院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 100 例,结合患者贫血类型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其中 50 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纳入 A 组, 50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 B 组,对不同类型贫血血液检结果进行比对,以及对 A 组、 B 组检验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A 组地中海贫血患者与 B 组缺铁性贫血患者比较,在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供细胞体积方面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 ;对 A 组与 B 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价值, P>0.05 ; A 组与 B 组的 检验 符合率进行比较, P > 0.05 。 结论:针对贫血患者贫血类型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利用血液检进行类型的鉴别。

  • 标签: 贫血患者 临床诊断 血液检验 鉴别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ppen入路在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经Poppen入路手术治疗的311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11例患者的肿瘤位置为:松果体区221例、丘脑23例、中脑31例、小脑7例、小脑幕29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头颅MRI检查,以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311例患者共行316次手术,其中3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2例因肿瘤残留再次手术,手术均成功。术后复查头颅MRI显示,280例(90.0%)患者为肿瘤完全切除,10例(3.2%)为肿瘤次全切除,21例(6.8%)为肿瘤部分切除。术前合并脑积水的208例患者中,术后177例(85.1%)症状得到改善;术前无脑积水的103例患者中,术后13例(12.6%)发生脑积水。311例患者中,术后3例出现偏瘫,出院时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例昏迷,其中2例病情稳定,但家属放弃治疗,另2例至出院时病情仍危重;5例死亡,其中1例因急性脑积水处理不及时,1例因脑积水外引流并发颅内感染,1例因脑静脉系统损伤致严重脑肿胀,2例因术区出血昏迷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生殖细胞肿瘤118例,神经上皮肿瘤72例,松果体实质肿瘤51例,脑膜瘤29例,其他占位性病变41例。结论Poppen入路的适应证范围广泛,除松果体区肿瘤外,还可用于治疗包括脑干、丘脑、小脑等区域的肿瘤,且术后疗效较好。

  • 标签: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Poppen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继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移植受者继发COVID-19的病例资料,从临床表现、血常规、炎症因子、细胞免疫、胸部CT、治疗效果方面,对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2例受者均以中低热起病,初期无咳嗽、乏力,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正常范围,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C-反应蛋白增高,降钙素原稍偏高,细胞免疫极低,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结果起病1周后2例受者均病情进展明显,与已报道的普通人COVID-19发病过程及影像学改变高度相似。给予抗病毒、停免疫抑制剂、中小量激素维持、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呼吸支持、避免继发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目前2例受者病情均明显好转,肾功能稳定,其中1例已康复出院。结论肾移植受者COVID-19临床表现与普通患者大体一致。虽无特异性的治疗COVID-19方法,但停用免疫抑制剂、中小剂量激素维持、积极恢复免疫力、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抑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危急值”报告临床急急危重症 症治疗作用。方法:在 2019 年 1 月到 7 月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 70 例为例进行研究。在患者入选后以掷骰子的方式完成分组。常规组不采取检验科的“危急值”报告。实验组采取“危急值”报告。总结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报告接收、处置以及危急值改善时间。 结果:实验组 临床报告接收、处置以及危急值改善时间 相对于常规组患者而言具备明显优势,数据差异较大且有意义 ( P < 0.05 ) 。 结论:“危急值”报告临床中的应用具备较高实践性价值,可以显著提升检验科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素养水平,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抢救质量与成功率,值得普及。

  • 标签: 检验科 危急值 急急危重症症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皮肤窦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的56例皮肤窦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为初发患儿,9例为复发患儿。56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2岁(1个月至11岁)。其中皮肤窦道位于后枕部2例,颈椎平面1例,胸椎平面7例,腰椎平面26例及骶尾椎平面20例。术前观察病变区皮肤、行头颅或脊椎MRI检查。47例初发患儿行皮肤窦道切除术,所有患儿中合并脊髓或颅内病变的患儿行病变切除术,合并拴系的患儿均行脊髓拴系松解手术治疗。采用术前、术后对照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随访患儿的神经功能和影像学变化。结果56例患儿的病变区皮肤均存在"针眼样孔"。43例术前MRI提示硬膜内存在病变;另13例首次手术前MRI未提示硬膜内病变,其中9例在后期手术中发现硬膜内皮样或表皮样囊肿。92.9%(52/56)的患儿有皮肤窦道合并硬膜内皮样囊肿(33例)或表皮样囊肿(19例)。56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2个月至12年)。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46例患儿中,16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术后痊愈4例,改善9例,无变化3例;另30例术前无神经功能损伤,术后神经功能亦正常。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0例患儿,术前均有神经功能损害,术后8例改善,2例恶化。结论发现患儿后枕部、脊柱中线区域有"针眼样孔",应联合MRI检查明确皮肤窦道,尽早行手术治疗;对于MRI未提示硬膜内病变的患儿,手术时仍应行硬膜内探查。

  • 标签: 椎管闭合不全 神经外科手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皮肤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