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我方针对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调查研究。结果经过长达5至36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获知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全部骨性愈合。依据Hohl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不低于86%。结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中,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植骨的治疗手段相对优良。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 植骨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60例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病例。这些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即使用钢板进行内固定,自体松质骨进行植骨治疗。随访分析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现感染病例,5例患者切口位置处的皮肤坏死,裸露出部分钢板,进行皮瓣转移处理后愈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1.6%。结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手术方式进行适当的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尤其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 骨折手术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ealthcareInformationandManagementSystemsSociety,HIMSS)提出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分等评级,对于引导医院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目前我们还缺乏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分级的系统建设。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运行6年多的实践经验,提出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功能进行分级评审的建议,使项目建设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就能将信息工程、医疗卫生保健业务、卫生行政管理三者有机结合,使各种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尽快进入高级应用阶段。从技术实现的微观层面和社会管理的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建议今后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应明确系统功能定位,分别对方案设计、施工、入网医疗卫生单位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提出明确要求,以期使项目功能设计至少在Ⅳ级以上,使各种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避免设计、施工缺陷,尽快进入高级应用阶段。

  • 标签: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功能 分级 评审
  • 简介:文章以山西省人民医院为例,介绍了该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依据和目标、预约挂号的方式和特点、预约平台的架构,强调了对预约诊疗服务进行宣传的重要性和实施性,阐述了医院预约诊疗服务的改进情况。

  • 标签: 预约挂号 分时段 实名制 诊疗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随访6月-1年,参照Memhattt评分标准,除1例Ⅲ型骨折,由于术后外固定时间长,功能锻炼较晚,发生关节内粘连,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其余病人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防止膝关节功能障碍,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膝关节X线平片检查,而后进行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利用重建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多种后处理。均显示骨折线,并对骨折分型及碎骨片的描述上优于X线平片。结果:本组42例中,X线平片显示骨折38例,其余4例中的2例X线片疑似骨折,2例漏诊。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42例均为骨折。结论: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能更好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占所有骨折的1.3%[1],占老年人群骨折的8%[2],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的骨折之一。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严重的膝关节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等[3],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复杂的类型变化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有研究表明术后10年需要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大约有7.3%[4],因此正确的术前诊断及明确的骨折分型,对于手术计划的制订和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数字骨科学 关节内骨折 骨折分型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ingsyetem,LISS)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3年10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1-64岁平均38.2岁。胫骨平台骨折均采用有限切开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果52例全部随访12-23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愈合时间平均16.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7.3周。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病例。根据Hohl改良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评定疗效优32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90.3%。结论Liss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对骨质疏松患者更加合适。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liss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各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的相互关系,探索其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而得出结论强调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复位固定与合并软组织损伤治疗并重,对合并损伤的诊断必须早期、全面、详细、明确,对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必须正确处理,术后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挽救膝关节功能,减少晚期并发症。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合并损伤 骨折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8月我院就诊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采用改良双钢板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传统的单侧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进行检查,观察组优良率达93.3.%,对照组优良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切口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恢复的患者下肢力度,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 双钢板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对3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2例患者术后均进行平均19个月随访,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良29例,中3例,优良率90.6%。皮肤切口坏死1例,行皮瓣转移后愈合。结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钢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讨论应用微创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应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胫骨骨折的100例患者,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该前提下实施临床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其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其观察组患者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微创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能够有效的使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并使基础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

  • 标签: 微创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利用各种方法收集临床X-ray片,经过与专家共同筛选,选出适合教学用的X-ray片,制作为教学标准片平台,应用于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

  • 标签: X-ray片 教学 标准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设护士分层信息化考核平台,改进护士分层考核的组织管理。方法:采用专家论证的方法确定各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内容结构,分专科、分层次建设护理题库,分阶段逐步推进在线考核平台应用,并加强考核后的反馈调查,实现分层在线考核的持续改进。结果: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结构,建立了包含多个专科共计一万余道试题的题库,实现了面向全院护士的分层在线考核;护士对分层在线考核的整体满意度为98.5%。结论:题库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保障护士分层考核的基础;护士分层考核使培训效果评价更具针对性,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临床工作;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考核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分层考核 信息化考核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平均时间为12个月,治疗后使用X线片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均骨性愈合;对患者使用Cassbaum评分,其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具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