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三心临床特点、合并畸形及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23例三心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0.3~38(9.6±10.0)岁。均为左型三心,其中21例获得手术证实,完全型15例,部分型6例。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18例,电轴偏左1例,电轴正常4例。胸片检查:18例肺血增多。结果:术前经超声检查确诊12例(52.2%),10例行心导管确诊4例(40%)。21例中16例(76.2%)合并其它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14例(66.7%)、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28.6%)、肺动脉瓣狭窄3例(14.3%),永存左上腔3例(14.3%)。结论:三心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畸形发生率较高,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有较高诊断价值。心导管检查对合并畸形诊断率较高,对合并畸形者强调术中探查。

  • 标签: 三房心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血管造影术
  • 简介:近日,罗列了超过14000种药品供货和零售价的“药品底价查询”网站上线,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够马上改变中国药价虚高的局面。透过中国整个药品暴利与药价虚高背后,是其隐性交易幕后推手。

  • 标签: 以药养医 医药销售 隐性 顽疾 药价虚高 药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重构的影响。方法300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组1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予口服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15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左大小LAD,二尖瓣血流频谱测量(E,A峰)并计算E/A比值;肺静脉血流频谱(S,D峰)并计算S/D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左房内径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E/A比值及S/D比值均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左重构。

  • 标签: 冠心病 左房内径 房颤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术后随访13~51月,均无复发或转移。肿瘤均有包膜,完全由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囊壁纤维间隔内有小的透明细胞巢,肿瘤性透明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Ⅰ级,免疫组化示Vimentin(+)、EMA(+)、CD10(-)、CD68(-)。结论多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独特的病理改变,经过积极地治疗预后良好。术诊断中常难与其它囊性肾疾病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的关键特点是肉眼无膨胀性实性结节及镜下囊腔内衬透明细胞。

  • 标签: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病态窦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目的讨论病态窦结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避免一切减慢心率的药物;心率减慢伴明显症状时,可静脉应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可使用烟酰胺;反复发生心源性昏厥者应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性心动过速(atrialtachycardia,AT)包括局灶性AT和大折返依赖性AT。局灶性A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律失常,然而,由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对于有症状局灶性AT患者的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局灶性AT可以诱发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AFL)等其他性心律失常。因此,需要积极治疗局灶性AT。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AT的成功率很高,逐渐成为有症状患者的首选治疗。

  • 标签: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电生理 射频消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2例病窦综合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DCG诊断为I型严重持续性窦缓19例,平均心率<50次/min,占30.7%;II型窦缓伴窦停,窦传导阻23例,点37.19%,其中窦停共63次,停搏间期为2-3秒,窦阴滞21次;III型慢-快综合征9例,占14.5%,其中合并性心动过速6例,交界心动过迟3例;IV型双结病变11例,占17.7%。交界性逸搏>2秒者6例,交界性停止3例,交界性逸搏心率<35次/min,者1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无创、简单可靠的检测方法,尤其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能明显稳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诊治病窦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儿的心理活动,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心理疏导。方法采用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将患儿的心理活动通过Nancy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和提炼。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发现患儿存在对家庭现状不满意;人际交往、社会、环境适应性差,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不愿面对现实;对过去的某些经历感到恐怖三个主题。结论糖尿病儿童内心渴望得到家人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注,社会各界应多关注1型糖尿病患儿的成长。

  • 标签: 1型糖尿病患儿 房树人心理测试
  • 简介:一个老革命家,一个中国现代教育与科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竟然一辈子没有去营求一所属于自己住家藏书的地方。这就是蔡元培公而忘私的品质。一群朋友、同事、学生发起捐祝寿,充分表现了他们及社会,对像蔡先生这样的民族灵魂的真诚的敬佩与爱戴。

  • 标签: 蔡元培 祝寿 故居 上海 胡适 中国现代教育
  • 简介:春暖花开的季节,你还在下决心是否要为沉闷老式的居家环境换“新颜”吗?打起精神来,给家装来个“乾坤大挪移”,换一份清爽舒适的绿色心情来迎接这个夏天吧。

  • 标签: 绿色装修 居家环境 家居生活 电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引流入左心房的外科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我院近3年先天性心脏病中1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引流入左心房的病人,其中单心房2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症2例,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室双出口1例,心内膜垫缺损并单心室2例,大动脉异位并单心室3例,合并单心室的患儿均有肺动脉瓣狭窄;均在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或/和双源CT检查确诊,均在外科矫治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同时处理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回流异常。结果11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随访3--15月,随访期间情况良好。结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引流入左心房在术中应予以处理,左右上腔静脉间无交通时应设法将PLSVC血液设法引流至右心房或肺动脉。

  • 标签: 左上腔静脉 引流至左心房 外科手术
  • 简介: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速)可起源于心房肌任一部位(除窦结外)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无需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参与,频率多在120~220次/min[1]。速特别是无休止的、频率特别快甚至并发休克的速,由于终止不易,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会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给治疗上带来极大的困难。本院收治3例无休止速合并休克,经过积极治疗好转,现将抢救处理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的特征。方法􀀁将我院心内科自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其中心力衰竭组65例,非心力衰竭组63例,对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短阵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性心律失常症状发生率比较高,并且该症状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也有紧密关系。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充血性心衰 房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洛尔与西地兰静脉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共收住的9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艾司洛尔与西地兰,观察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控制心率情况、有效率及副作用。结果艾司洛尔降低心率起效时间及有效率较西地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能有效、迅速、安全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快速房性心律 艾司洛尔 西地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olter记录P`onT性其前收缩及非阵发性室上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olter24小时记录频发性其前收缩,观察P`onT性其前收缩现象及非阵发性室上速。结果Holter记录1例因P`onT性其前收缩发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例Holter记录非阵发性室上速长代偿间期后第一T波低平提示心肌缺血。结论P`onT性其前收缩易诱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注意非阵发性室上速长代偿间期后第一T波形态。

  • 标签: Holter P`onT房性其前收缩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 简介:<正>目的:多囊性肾癌(MCRCC)是一种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的疾患。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来对比多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并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在本机构的数据库中,笔者回顾性分析23例于2001至2010年间多囊性肾细胞癌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过CT或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

  • 标签: 肾细胞癌 病理学改变 影像学特征 回顾性分析 多囊性 囊性肾癌
  • 简介:目的评价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后左大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功施行封堵治疗的成年人继发孔型ASD患者49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左右径及左相关容积。结果治疗后2d及1、3个月,左左右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左左右径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6±4.78)mm比(34.63±5.60)mm,P〈0.05];治疗后2d,左储蓄容积较治疗前减小[(30.84±4.24)ml比(32.43±4.30)ml,P〈0.05],治疗后3、6个月均进一步改善[(30.51±4.97)、(28.94±5.97)ml比(32.43±4.30)ml,P〈0.05或〈0.01];治疗前后左房主动收缩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d及1个月,左被动排空容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左被动排空容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10.28±5.51)、(10.27±4.82)ml比(12.31±3.51)ml,P〈0.01];治疗后2d,左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左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70±7.00)%、(45.47±5.23)%、(48.55±7.86)%比(37.39±4.84)%,P〈O.01]。结论成年人继发孔型ASD患者封堵治疗后左形态及功能明显改善。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房功能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