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中亲密伴侣暴力(IPV)经历情况并分析IPV经历与高危性行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4-7月在济南市、青岛市和济宁市招募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最近1年IPV经历和6个月高危性行等信息。采用EpiData 3.1和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1 122人,年龄(29.80±8.78)岁,未婚占68.1%(764/1 122)。最近1年有IPV经历的比例为9.8%(110/1 122),来自济宁市和青岛市、本地居住时间>2年、寻找性伴场所为酒吧/浴室/公园、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吸毒行为、最近1年患过STD的MSM最近1年有IPV经历的比例较高(P<0.05)。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比例分别为49.0%(550/1 122)和20.9%(234/1 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IPV经历者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风险高于无IPV经历者(aOR=1.82,95%CI:1.14~2.91;aOR=3.30,95%CI:2.10~5.20)。结论MSM中存在IPV现象,IPV经历与高危性行存在正相关。应针对有IPV经历的MSM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高危性行的发生。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亲密伴侣 暴力 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疲乏(postpartum fatigue,PPF)对母鼠母性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产后第1天Sprague Dawley(SD)母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产后疲乏组(PPF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通过强迫母鼠水中站立的方法构建产后疲乏母鼠模型,为维持泌乳每3 h将母鼠与仔鼠合笼90 min,疲乏刺激持续7 d。对照组母鼠与仔鼠仅进行常规的母婴分离。记录仔鼠出生时、造模第7天的身长和体质量。造模第7天,通过视频观察分析母鼠哺乳、筑巢、舔舐、衔回仔鼠四种典型的母性行。HE染色观察母鼠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us,PVH)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母鼠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oxytocin in the 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us,OxtPVH)表达量,qRT-PCR和Western法分别检测母鼠脑垂体泌乳素(prolactin,PRL)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SPSS 22.0用于数据统计分析,两组间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造模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PPF组仔鼠身长[(5.82±0.17)cm,(6.24±0.36)cm]较短、体质量增加[(5.33±2.54)g,(7.92±2.54)g]减少(t=3.199,2.22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PPF组母鼠合笼后出现啃食笼盖、咬尾转圈、反复筑巢、拒绝哺乳等异常行为,PPF组母鼠衔回第一只仔鼠和最后一只仔鼠潜伏期[(39.25±3.50)s,(280.75±59.16)s]较对照组[(19.25±7.68)s,(146.00±49.62)s]均显著延长(t=-4.742,-3.490,P<0.05);PPF组母鼠筑巢和舔舐仔鼠持续时间[(19.50±12.69)s,(95.50±70.55)s]较对照组[(68.00±37.59)s,(243.00±62.07)s]均显著缩短(t=2.445,3.139,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PPF组母鼠PVH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OxtPVH的含量显著下降。PPF组母鼠脑垂体PRL在基因水平[0.33(0.29,0.38),0.85(0.76,1.76);Z=-3.576,P<0.05]和蛋白水平[(1.00±0.65),(4.17±0.49);t=-7.726,P<0.05]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产后疲乏母鼠的衔回行为、筑巢行为和舔舐仔鼠的行为能力降低,这可能与母鼠OxtPVH和PRL的表达下降有关。

  • 标签: 产后疲乏 母性行为 催产素 泌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BX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的恶性行中扮演的角色。方法利用Gepia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肿瘤芯片数据库Oncomine、Cytoscape等在线数据集评估CBX1与肝细胞癌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检测CBX1在各种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再通过基因干扰的方式调控CBX1的表达量,观察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细胞的周期、凋亡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CBX1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Kaplan-Meier分析显示,CBX1的转录水平与患者总体生存期(P<0.05)、无复发生存率(P<0.05)、无进展生存期(P<0.05)和疾病特异生存期(P<0.05)呈负相关。CBX1敲低组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侵袭能力低于阴性对照组(265个比273个比648个,P<0.05),CBX1过表达组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高于阴性对照组(528个比276个比1 044个比695个,P<0.05)。CBX1敲低组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细胞周期S期和G2期占比高于对照组(S期:27.66%比26.25%比24.84%;G2期:11.83%比11.0%比7.87%)。结论CBX1具有促进肝细胞癌恶性进展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肿瘤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岁MSM的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同性社交软件Blued 7.1.6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及自报HIV感染状态等信息。对自报HIV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14例≥50岁MSM研究对象中,自报HIV感染率为17.6%(126/714)。自报HIV感染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离异/丧偶者是已婚者的2.07倍(95%CI:1.34~3.21);HIV相关知识不知晓者是知晓者的1.92倍(95%CI:1.21~3.04);有STD感染史者是无STD感染史者的3.17倍(95%CI:2.09~4.83)。结论≥50岁MSM的自报HI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离异/丧偶、HIV相关知识知晓率低、STD感染史等为自报HIV感染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人群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SM对HIV暴露后预防(PEP)服务的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9年9-11月通过“i卫士”微信公众号招募年龄≥18岁、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或口交的男性为研究对象。结果研究对象MSM共1 517人,听说过PEP服务的研究对象占72.5%(1 100/1 517),PEP服务的使用意愿为87.9%(1 333/1 51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更愿意使用PEP服务的因素包括年龄>25岁(OR=1.807,95%CI:1.090~2.995)、曾经做过HIV检测(OR=1.953,95%CI:1.171~3.256)、至少了解1条PEP知识(OR=2.163,95%CI:1.468~3.186);不了解性伴HIV感染状况者(OR=0.602,95%CI:0.407~0.890)的PEP服务的使用意愿较低。在听说过PEP服务的MSM中,更愿意使用PEP服务的因素包括居住地为浙江省(OR=1.942,95%CI:1.097~3.438)、年龄>25岁(OR=2.431,95%CI:1.331~4.439)、至少了解1条PEP知识(OR=3.714,95%CI:1.532~9.007)、通过MSM社区组织/志愿者/卫生专业机构了解PEP服务(OR=1.902,95%CI:1.096~3.301)。结论MSM对PEP服务的使用意愿较高,年龄、PEP知识、是否了解性伴HIV感染状况是其相关因素。MSM社区组织、志愿者及卫生专业机构是开展PEP服务宣传和推广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人群 暴露后预防 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MSM的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19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9年4-7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检测HIV新发感染者,根据中国CDC推荐的基于亲和力方法的计算公式及参数计算新发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MSM 4 469人,HIV新发感染率为4.5%(95%CI:3.4%~5.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40岁年龄组、招募途径来自MSM活动场所、艾滋病知识知晓、最近6个月未发生无保护肛交、无梅毒现症感染,18~24岁年龄组(aOR=2.083,95%CI:1.087~3.990)、招募途径来自VCT门诊(aOR=2.125,95%CI:1.175~3.843)、艾滋病知识不知晓(aOR=2.456,95%CI:1.109~5.437)、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aOR=3.553,95%CI:2.143~5.889)、梅毒现症感染(aOR=2.414,95%CI:1.033~5.462)的HIV新发感染风险较高。结论江苏省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较高。MSM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需加强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和促进HIV/梅毒筛查工作。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 新发感染
  • 作者: 程思 刁菲 韩孟杰 刘方华 曹宏华 徐慧芳 曹晓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10440,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 510410,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 5114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外籍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交、性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有效开展外籍人员干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对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网络社交行为性行等信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可能影响临时性行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434名外籍人员中,线下调查241人,线上调查193人。男性占68.4%(297/434);年龄(31.0±8.8)岁;来源地为非洲地区的占79.0%(343/434);经商占46.5%(202/434),学生占48.2%(209/434);在中国有生意伙伴、家人陪伴的比例分别为59.4%(258/434)和28.1%(122/434);在中国有关系密切的朋友<10人的比例为57.1%(248/434);每日使用社交软件时间为1~3 h的占43.3%(188/434);最近3个月发生临时性行占15.2%(55/36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每日使用社交软件时间<1 h者相比,>6 h者更有可能最近3个月发生临时性行(OR=3.63,95%CI:1.31~10.08)。结论广州市外籍人员中每日使用社交软件时间较长者更有可能发生临时性行。合理运用社交软件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可促进外籍人员的健康意识。

  • 标签: 外籍 社会支持 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构建嘉兴市经异性商业性行感染HIV病例的传播网络,并了解其传播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某县新报告的异性商业性行HIV病例及其阳性配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浆并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使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亚型分析,计算毒株间遗传距离。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41例HIV病例,以50岁以上老年男性为主(73.2%)。41例病例的HIV-1亚型包括CRF01_AE(34.1%)、CRF07_BC(46.3%)和CRF08_BC(19.5%),其中33例形成7个分子簇,成簇比例为80.5%。在较大分子簇A和C中各发现1例高传播风险病例。结论异性商业性行人群HIV-1亚型多样,传播特征复杂,成簇病例可能是导致该县艾滋病疫情上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HIV 分子流行病学 传播网络 精准干预 遗传 毒株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昆明市>15岁男性发生男男性行的比例及其相关因素,为MSM规模估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多阶段抽样方法和街头拦截调查方法,2019年10-12月对昆明市>15岁男性进行调查,估计样本量为9 908人。结果在昆明市5个县区的30个招募点,共招募了>15岁男性10 707人,调查10 283人,应答率96.0%。调查对象16~40岁占75.3%(7 748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1.1%(7 312人),未婚占49.8%(5 121人)。调查对象与年龄标准化后的最近半年发生男男性行的比例分别为1.06%(95%CI:0.86%~1.26%)与0.97%(95%CI:0.78%~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相关因素包括调查区域在主城区是远郊县(区)的2.217倍(95%CI:1.004~4.895)、其他城市户籍地是昆明市户籍的0.421倍(95%CI:0.260~0.682)、在昆明市居住时间≤6个月是>6个月的2.282倍(95%CI:1.262~4.12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的0.336倍(95%CI:0.228~0.495)、已婚者是未婚者的0.462倍(95%CI:0.303~0.705)。结论昆明市>15岁男性最近半年发生男男性行比例接近1.00%,主要相关因素包括来自昆明市主城区、昆明市户籍、昆明市居住时间较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和未婚者。本研究结果为云南省开展MSM规模估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性行为 相关因素 街头拦截调查
  • 作者: 杨雪 李杰 王博 韩晶 王辉 宋兵 刘俊 王丽艳 庞琳 张广 汤后林 刘童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 100015,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51811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 100039,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650041,人民卫生出版社人卫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北京 10001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的认知情况,以及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分别在北京市、深圳市和昆明市MSM社会组织招募年龄≥18岁男性、最近3个月发生过男男性行、听说过HIV nPEP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通过“i卫士”收集人口学、行为学特征、nPEP基本知识及其咨询和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是否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 809人,nPEP基本知识知晓率为39.8%(720/1 809),33.4%(605/1 809)咨询过nPEP,15.0%(271/1 809)使用过nPE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3个月与男性HIV感染者发生过性行(OR=2.58,95%CI:1.64~4.07)、最近1年HIV检测次数≥2次(OR=2.47,95%CI:1.28~5.11)、nPEP基本知识知晓(OR=0.70,95%CI:0.49~0.99)、咨询过nPEP(OR=70.98,95%CI:40.51~136.83)。结论MSM对nPEP认知不足,应加强MSM的nPEP相关宣传教育,促进MSM发生HIV暴露后尽快使用nPEP。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8年哈尔滨市MSM的HIV感染状况、时间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09-2018年每年4-7月在哈尔滨市通过滚雪球方法招募MSM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其人口学、行为学及血清学相关信息。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Joinpoint 4.8.0.1软件计算各变量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2009-2018年调查MSM共4 813人,HIV抗体阳性率为11.3%(543/4 813)。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2015年为分界点,2009-2015年HIV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Z=4.2,P<0.05),2015-2018年呈下降趋势(Z=-1.3,P=0.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2.9%(621/4 813),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3年哈尔滨市MSM梅毒抗体阳性率呈快速下降趋势(Z=-2.8,P<0.05),2013-2018年呈缓慢下降趋势(Z=-0.7,P=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感染HIV危险因素包括网络招募(aOR=1.307,95%CI:1.057~1.617)、年龄≥30岁(aOR=1.905,95%CI:1.235~2.939)和梅毒抗体阳性(aOR=4.728,95%CI:3.751~5.961);保护因素包括艾滋病知识知晓(aOR=0.598,95%CI:0.433~0.825)和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aOR=0.683,95%CI:0.550~0.850)。结论2009-2018年哈尔滨市MSM的HIV阳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梅毒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基于社交软件、年龄≥30岁及梅毒抗体阳性的干预模式需重点探索,并促进使用安全套和梅毒转诊治疗。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梅毒 Joinpoint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中精神活性物质流行情况,分析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7-12月,在6个省份依托以MSM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从社区中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岁男性,发生过男男性行或主要性取向为男性、知情同意。采用匿名自填网络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情况、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MSM 2 616人,其中32.2%(841/2 616)用过至少1种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最多的是Rush,占使用人数的92.4%(777/841)。使用≥2种精神活性物质的人占使用人数的14.4%(121/841),其中,使用过Rush和零号胶囊的最多(79.7%,98/121)。在控制调查省份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相关因素有:<35岁(<25岁:OR=1.28,95%CI:1.02~1.61;25~34岁:OR=1.34,95%CI:1.08~1.67)、主要性角色为插入方(OR=1.47,95%CI:1.22~1.77)、最近一次性行对象为临时性伴(OR=1.21,95%CI:1.01~1.45)、最近6个月使用烟草制品(OR=1.29,95%CI:1.06~1.56)。结论以Rush为代表的精神活性物质在MSM中广泛流行,以青年人为主,主要性角色为插入方、有临时性伴、使用烟草制品者报告的使用比例较高,需要针对该特殊人群采取精准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其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及相关危害。

  • 标签: 艾滋病 药物滥用 男男性行为人群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9年全国的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以了解我国青年学生HIV、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特征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19年在全国各省份选择大学、中、高等职业院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在所选地区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样本量800人),抽取青年学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性行和血清学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和感染HIV、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率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3%(17/54 110)和0.08%(41/54 110),历年变化无线性趋势或弱相关;2019年曾经发生性行比例为8.71%(4 731/54 339)、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及同性性伴发生性行的比例分别为3.96%(2 153/54 339)、1.81%(984/54 339)、0.19%(101/54 339)和0.19%(101/54 339),基本保持稳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最近1年有同性性伴的青年学生更容易感染HIV;有同性且有多种异性性伴、外籍和少数民族的青年学生更容易感染梅毒(均P<0.05)。结论2015-2019年我国青年学生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稳定在低水平,经性传播HIV和梅毒的风险仍持续存在。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梅毒 青年学生 感染 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HIV/梅毒联合自我检测(自检)在促进MSM梅毒检测方面的作用。方法2019年7月通过淡蓝网(https://www.danlan.org)招募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照1∶1∶1随机分为3组:HIV/梅毒联合自检组、彩票激励自检组和对照组。对HIV/梅毒联合自检组和彩票激励自检组通过网络邮寄HIV/梅毒联合自检试剂,对照组鼓励其到线下场所进行检测。1个月后随访研究对象,评估3个组梅毒检测比例的差别。结果研究对象145人,其中对照组48人,HIV/梅毒联合自检组49人,彩票激励自检组48人。在随访期间HIV/梅毒联合自检组梅毒检测比例为74.4%(32/43),彩票激励自检组为70.0%(28/40),对照组为36.4%(16/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梅毒联合自检组、彩票激励自检组在随访期间进行梅毒检测的比例分别是对照组的5.38(95%CI:2.06~14.04)倍和4.54(95%CI:1.75~11.74)倍。结论HIV/梅毒联合自检、彩票激励自检均可以提高MSM的梅毒检测比例。HIV/梅毒联合自检具有推广的可行性。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梅毒 艾滋病病毒 自我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城区VCT门诊MSM人群HIV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婚姻状况MSM人群的HIV感染状况相关性。方法:采集北京市西城区2016-2020年VCT门诊各人群的血液进行 HIV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结论:MSM人群已成为主要的高危人群,而离异/丧偶人群成MSM人群中主要高危人群。

  • 标签: [] VCT HIV 男男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互联网+"HIV尿液自检在北京市男男性行(men who had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的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该人群HIV主动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在2020年7月至9月通过互联网招募MSM人群申请HIV尿液自检试剂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检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801名,平均(31.41±6.38)岁,汉族占95.1%,外省及外籍占63.5%,在京居住时间超过12个月的占91.9%,未婚占85.6%,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0.4%。近6个月发生过肛交、口交行为的分别占79.8%、80.3%,发生过肛交、口交行为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分别占61.5%、8.1%。近12个月内进行过HIV检测的占59.4%。11人自检结果为HIV-1抗体阳性,新发现HIV感染者共5人,应用"互联网+"HIV尿液自检发现的自检阳性率为1.4%,新发现HIV感染率为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P=0.015)、近12个月是否进行HIV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OR=4.891,95%CI:1.372~17.439)、近12个月未进行HIV检测(OR=6.111,95%CI:1.300~28.718)为HIV抗体阳性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互联网+"HIV尿液自检模式以扩大检测为预防手段,是现行传统检测的有效补充策略,需要开发针对低文化、无定期检测习惯MSM人群的干预措施。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自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石家庄市MSM对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8-9月通过石家庄市MSM社会组织协助,分享线上问卷二维码,采用方便抽样方式招募544名MSM作为调查对象,登录“金数据企业版”(https://im.jinshuju.com/users/sign_in)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行为学、HIV检测相关态度、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的相关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1名调查对象中,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占59.50%(310/521),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的意愿占90.02%(469/5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检测频次分别为每年1次(aOR=2.72,95%CI:1.42~5.20)、每半年1次(aOR=5.72,95%CI:2.97~11.02)与每个季度≥1次(aOR=8.76,95%CI:4.56~16.83)、发生性行前询问对方HIV感染状态(aOR=1.94,95%CI:1.15~3.28)和STD史(aOR=1.83,95%CI:1.06~3.14)是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的正相关因素;与同伴讨论HIV检测相关问题(aOR=4.43,95%CI:1.87~10.54)、认为向同伴提出HIV检测建议会影响双方感情(aOR=0.35,95%CI:0.15~0.82)分别是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意愿的正相关、负相关因素。结论提高MSM主动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双方平等交流及沟通的技巧,是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检测 男男性行为人群 同伴推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不同HIV自我检测(自检)模式在促进MSM HIV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种HIV自检模式,一是以性健康促进网络平台为主体的线上HIV自检模式(常规自检模式);二是鼓励申请者申请多份自检试剂并将其传递给身边朋友的HIV自检模式(自检二次传递模式)。比较两种自检模式中,申请者与受赠者在人口学特征、使用数、阳性率等指标的差异。通过志愿者影响力的调查量表,分析志愿者影响力对派发或使用HIV自检试剂数量的影响。结果常规自检模式、自检二次传递模式的30 d内HIV自检结果回传率分别为94.7%(323/341)和99.2%(1 141/1 150);自检二次传递模式的受赠者检测比例(45.9%,281/612)明显高于常规自检模式(6.3%,20/318)。自检二次传递模式中,申请者与受赠者人数在年龄、婚姻状况、户籍、自报性取向、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曾经做过HIV检测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均P<0.05)。MSM志愿者中有影响力的申请者能够促进HIV自检试剂派发(P<0.05)。结论常规自检模式和自检二次传递模式均能促进MSM的HIV自检、结果回传及HIV感染者发现。在扩大检测及HIV感染者发现方面,自检二次传递模式的优势明显,促进从未检测者参加HIV检测。申请者中有影响力的志愿者,能明显提高MSM的HIV检测率、扩大MSM的HIV检测覆盖面。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自我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能力及在贵州省MSM中的适用性。方法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MSM研究对象,应用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包括8个风险评估问题)进行调查,结合HIV血清学检测结果,对评估工具的风险预测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招募3 379例MSM,HIV感染率为3.3%(111/3 379)。HIV阳性者和HIV阴性者风险得分平均值分别为(12.15±3.08)和(12.07±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P<0.001)。按照决策树原理,个体风险得分为3类:≤11.96、11.97~和>14.80分,HIV感染率分别为0.8%、4.3%和8.6%,个体风险得分越高,HIV感染率越高(趋势χ2=88.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相比于得分≤11.96组,得分11.96~14.80组和>14.80组的aOR值(95%CI)分别为6.34(3.38~11.88)和14.07(7.44~26.61);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中,苗族高于汉族(aOR=1.83,95%CI:1.04~3.2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或大专(aOR=2.50,95%CI:1.06~5.88),双性恋高于同性恋(aOR=1.95,95%CI:1.19~3.19),既往未检测HIV者高于HIV检测者(aOR=1.53,95%CI:1.01~2.33)。对HIV感染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710~0.792,P<0.001),约登指数最大的点为个体风险得分为12.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8和0.412)。结论贵州省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可以较好地用于评估MSM个体的HIV感染风险,但该工具的特异度尚有待提高。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预测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MSM的HIV检测率尤其是HIV自我检测(自检)率的变化趋势,初步评估HIV自检在扩大MSM的HIV检测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Blued男性社交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既往HIV检测与自检等,并对历年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2013-2016、2018年,分别招募1 342、1 424、1 173、2 105、699名MSM。2013年研究对象年龄(30.6±6.6)岁,之后年份的研究对象年龄较2013年更为年轻化。2013年MSM的HIV检测率为60.0%(805/1 342),并于2018年增至77.3%(540/699),2013-2016年与2018年MSM的HIV检测率呈现增长趋势(趋势检验Z=19.3,P<0.001)。2013、2018年MSM的HIV自检率分别为19.3%(259/1 342)和58.1%(406/699),2018年是2013年的3倍(χ2=237.5,P<0.001),在HIV检测者中HIV自检比例由2013年的32.2%(259/805)增至2018年的75.2%(406/540)(趋势检验Z=14.3,P<0.001)。结论基于男性社交平台的MSM的HIV检测率、HIV自检率、HIV检测者中HIV自检比例,2013-2016、2018年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提示HIV自检可提高MSM的HIV检测覆盖面,对我国MSM艾滋病防控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自我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