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合并假性低血糖的病例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收治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均排除糖尿且未发现低血糖的临床症状。运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结果4例患者空腹血糖值均低于正常数值。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有合并假性低血糖发生的可能。

  • 标签: 慢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慢性期和10例急性转化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的CML病例,以良性血液病人和正常人作对照,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良性血液端粒酶阴性或低水平表达;CML慢性期端粒酶活性中等增高(F=36.38,q=5.84,P<0.01),阳性率达35%(7/20);急性转化期时端粒酶活性较慢性期显著升高(q=12.06,P<0.01),阳性率达80%(8/10)。端粒酶活性水平与CML预后相关,活性高者往往预后较差。结论端粒酶活性与C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CML诊断、病程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端粒酶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与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一组为格尼可组,一组为格列卫组。结果格尼可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格列卫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格尼可组患者4年总生存率和疾病无进展均同格列卫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格尼可同格列卫对慢性粒细胞白血效果相当,但格尼可费用显著低于格列卫,使更多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得到较好治疗。

  • 标签: 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34例进行研究总结。结果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2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5.29%。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发生在白血的任何时期,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46例。将这4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采取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马利兰联合羟基脲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血象、骨髓象等。结果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3.91%,高于对照组47.83%,两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的患者对比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的患者,使用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的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上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干扰素 羟基脲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通过本病例报道了解子宫肌瘤容易漏诊急性粒细胞白血常见原因,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类似病例起提示作用。方法叙述本病例的诊疗过程,提示子宫肌瘤漏诊急性白血的原因。结果本病例按子宫肌瘤常规治疗,于6月后死亡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结论患子宫肌瘤的中年女性容易合并其它疾病,对接诊类似病例要仔细检查,合理分析,必要时会诊。

  • 标签: 子宫肌瘤 白血病 漏诊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78-011
  • 简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占急性髓系白血(AML)的10%-15%,形态学上属于FAB(法国、美国和英国)分型中的AML-M3亚型,98%的APL具有t(15;17)(q22;q21)染色体异位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维A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1]。因APL具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早期死亡率,一度被认为是最凶险的急性白血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A酸 三氧化二砷 优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在不同分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粒细胞白血71例,按照疾病分期不同,依次分为慢性期组、加速期组、急变期组,比较三组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生存情况和死亡情况,同时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期组患者的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加速期组和急变期组,P<0.05;慢性期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加速期组和急变期组,P<0.05;病程、停药时间及治疗前干扰素的使用时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伊马替尼可有效治疗慢性慢性粒细胞白血,且病程、停药时间和治疗前干扰素使用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也应予以注意。

  • 标签: 伊马替尼 分期 白血病 慢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C组,三组均为30例,分别采取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诱导联合治疗及柔红霉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比较三组完全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及早幼粒细胞所占比重改变,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A组完全缓解时间(42.35±2.54)d显著高于B、C组(26.34±3.85)d、(24.35±3.57)d,A组白细胞总数(22.64±1.45)×109/LVSB、C组(19.31±1.36)×109/L、(19.28±1.51)×109/L显著较高(P<0.05),早幼粒细胞所占比重A组为(0.53±0.12)%显著高于B、C组(0.24±0.01)%、(0.25±0.02)%,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分别联合三氧化二砷及柔红霉素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一全反式维甲酸,且毒副作用与单一用药无明显差异,应将联合用药治疗作为优选方案。

  • 标签: 白血病急性 早有粒细胞 细胞毒药物 诱导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白血患者共100例,采用MICM分型方法,从100例急性白血患者中筛选出22例混合型细胞白血(MAL)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从剩下78例患者中随机抽取急性髓细胞白血(AML)36例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2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MAL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中位数高于AML、AL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中位数、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分别和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L组采用DVCP、DVLP方案和采用DOAP方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AL的CR率与AML、ALL的CR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临床诊断复杂,预后不佳,以髓系和淋系抗原共同表达最多,因此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兼顾AML和ALL的标准剂量诱导方案来对患者进行化疗。

  • 标签: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诊治分析
  • 简介:患者男,32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2个月,最高体温39℃,咳嗽、咳痰,为黄色黏痰。外院按“肺炎冶给予“阿奇霉素冶治疗2周,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10d前再次出现发热,主要于下午及晚间出现,咳白色黏痰,无寒战、盗汗,使用“阿奇霉素冶体温控制不佳,于2014年3月5日收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病史;患者久居西安,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体检:体温37.3℃,脉搏102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3/78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01%,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六项未见异常,结核菌试验弱阳性,红细胞沉降率16mm/h,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呼吸道病毒抗体、EB-DNA、CMV-DNA、TB-DNA、斑点试验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重,右下肺可见淡薄的絮状模糊影(图1A﹚。胸部CT:右肺下叶背段见斑片状高密度渗出影﹙图1B﹚;40天复查CT示右肺下叶背段斑片状高密度影吸收,左肺下叶背段可见约31mm×32mm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小的空洞影,边界不清,周围可见絮状渗出影,相邻胸膜增厚,胸膜腔少量积液﹙图1C、1D﹚;2个月后复查CT示示左肺病灶范围增大,约41mm×52mm,胸腔积液较前增多。患者俯卧位于CT检查床上,行经皮左肺病灶CT引导下穿刺活检(图1E)。病理检查:肺组织慢性炎伴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及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F)。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T诊断 慢性炎 粒细胞性 肺炎 西安交通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情况,以此来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相关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于我院就诊的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血患者经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概率为88.75%(71/80),且感染直接致死率为5.63%(4/71)。同时,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构成比为52.11%(37/71);其次为消化道,构成比为38.03%(27/71);再次为泌尿系,构成比为5.63%(4/71);最后为其他部位,构成比为4.22%(3/71)。通过相关的抗感染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37%(67/71)。结论化疗后,白血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概率较高。同时,通过给予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

  • 标签: 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 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并发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研究所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52例APL并发维甲酸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在服用全反式维甲酸后的2~14天内并发维甲酸综合征,且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胸腔积水等临床症状;30例患者的WBC>20×109/L,17例患者的WBC<10×109/L;经治疗后,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造成颅内出血,51例患者均治愈,且在全反式维甲酸的持续治疗下均实现完全缓解(CR)。结论在对APL患者予以全反式维甲酸进行治疗时,应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如维甲酸综合征等并发症,且及时处理,从而提升疾病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维甲酸综合征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长春新(vincristine,VCR)与盐霉素(salinomycin,Sal)联合作用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jurkat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水平。结果:VCR、Sal单独及联合处理Jurkat细胞株均显示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两药联合使用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显著(P〈0.05),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组BCL-2蛋白水平较VCR和Sal单独处理组明显减少,而caspase-3和caspase-8水平明显增高;VCR和Sal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较VCR和Sal单独处理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长春新联合盐霉素作用于Jurkat细胞具有协同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 标签: 长春新碱 盐霉素 急性T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株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