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诊。结果皮肤活检(右上臂及右面部)表皮角化过度,有痂壳及水疱形成,真皮血管周围淋巴样浸润,有核异型及核分裂。CD3ε(+)、CD4(-)、粒酶B(+)、CD56(-)、CD20(-)、CD30个别大细胞(+)、Ki-67阳性率约为20%。EBER(+)。诊断为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

  • 标签: 淋巴瘤 NK/T细胞 皮肤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淋巴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各型恶性淋巴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细胞T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CD16+56),对两者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辅助性T细胞(CD3+/CIM+/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患者组中CIM/CD8细胞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在恶性淋巴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为后期病情判断及可能采取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淋巴瘤 T辅助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淋巴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7月到2012年4月这三年的时间里所收治的原发性皮肤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9例原发性皮肤淋巴癌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患者4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是3例,无效的患者是2例,总有效率是77.7%。结论原发性皮肤淋巴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上,仍然需要不断探求新的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原发性 皮肤淋巴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鼻腔NK/T细胞淋巴是发生于鼻部的恶性肿瘤,对放疗敏感,但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严重的放射性口腔炎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往往使放疗暂停,造成放疗的疗程延长,甚至中断或放弃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放疗前的预防性护理,放疗中的对症处理,放疗后的出院指导,能够有效地减轻放射性口腔炎反应及防止其加重,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化疗联合治疗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的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患者,对照组18例接受单纯放疗治疗,治疗组36例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其中12例化疗1个周期后再放疗,24例同步行放化疗,化疗采用LOA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5000~6000U/m2,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5天;长春新碱1mg/m2,静脉滴注,第1天;阿糖胞苷100mg,每日1次,共5天;强的松45mg,每日1次,共5天,1周期21天)方案治疗3-8周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转,完全缓解率为86.1%,高于对照组(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治疗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淋巴瘤 NK/T细胞 放射疗法 淋巴瘤 NK/T细胞/化学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属于非霍奇金淋巴中的一个亚型,其共同特征为肿瘤细胞呈间变性,多呈巢状分布,并伴有淋巴结的坏死和明显的沿窦和滤泡间侵润,本文就其在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CD30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骨髓侵犯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细胞学工作者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骨髓侵犯的进一步认识;虽然近年来随着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但是骨髓形态学仍然不失为确定恶性淋巴患者骨髓累及的主要手段。

  • 标签: 骨髓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淋巴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 标签: 肝脏 淋巴瘤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恶性淋巴患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体温超过38.5℃时给予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慎用乙醇擦浴,以防加重皮下出血。做好保护性隔离在患者接受化疗后,且骨髓受到抑制期间应减少探视人员,减少活动,尤其是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并戴口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音变化、动脉血气分析,痰液的量、颜色及患者的神志变化。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的CT特征。方法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7例,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多发结节3例,多发片状影l例,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周围间质浸润4例,4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增强明显,。结论原发性肺淋巴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必要时应积极行穿刺病理明确诊断。

  • 标签: 原发性 肺淋巴瘤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是成人中发病率最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在组织形态、分子遗传学和免疫表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基因和免疫分型对DLBCL的诊断分型和临床治疗,以及评估预后均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寻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机理及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基因表达和免疫组化标记。本文重点对DLBCL的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分子遗传学 免疫表型 组织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ALK+间变大细胞淋巴(ALCL)的认识,总结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5例ALK+间变大细胞淋巴(ALCL)的病史、免疫组化等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论ALK+间变大细胞淋巴多以外周淋巴结肿大及高热等起病,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免疫组化表型,临床误诊率高,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手段。国内外报道预后有较大差异。

  • 标签: 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
  • 简介: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临床上常见淋巴累及脾脏,而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罕见[1]。脾脏套细胞淋巴(splenicmantlecelllymphoma,SMCL)报道极少,套细胞淋巴(mantlecelllymphoma,MCL)是一种独立的B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2]。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脾肿瘤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2例中女7例,男5例,平均年龄60岁,平均病程11个月;8例甲状腺蛋白抗体和(或)微粒体抗体升高;病理证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MALT型)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伴大细胞转化型(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型)5例,10例伴有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或桥本氏甲状腺炎;ⅠE期5例,ⅡE期2例,ⅢE1例,ⅣE期4例。1例行手术切取活检术,11例行甲状腺腺体切除术,2例同时行气管造口术;10例术后明确行CHOP方案化疗等治疗。12例平均随诊31个月,1例ⅢEDLBCL型、1例ⅣE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死亡,10例平均存活36个月。结论对于老年、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例,应积极处理其迅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大的情况;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手术主要起明确诊断的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MALT型、Ⅰ~Ⅱ期病例预后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淋巴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 标签: 淋巴瘤 检查 PET CT 应用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