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动是电能向机械能转换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应用己经遍及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字从传统“三相六状态”驱动方式入手,介绍了“三相电流连续”驱动方式原理,并对想情况下无刷直流电动六拍控制过程展开了相应的论述,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三相电流 无刷直流 电动机 驱动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进行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等系列检测,分析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为患者选择同型的血液进行输注。结果在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236例,其中自身冷抗体82例,血浆蛋白异常60例,血型亚型47例,血型抗原或抗体减弱36例,因输血或妊娠发生同种抗体5例,人为操作因素6例。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大多数是由自身冷抗体,血浆蛋白异常,血型亚型,血型抗原抗体减弱等引起的。因此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应采用多种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互相验证,以保证血型鉴定无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ABO血型 正反定型 血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反转型银屑病1例。患者男,31岁,头皮、鼻唇沟、腋窝、腹股沟等处皮疹,自觉瘙痒2年。专科检查:头皮、鼻唇沟、肘部、腋窝、腹股沟、阴囊可见红色的斑疹、丘疹、斑块,大小不一,境界较清,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表面覆有粘着性鳞屑。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见灶状中性粒细胞聚积,真皮浅层血管丰富并充血,炎细胞浸润,未见确切棘层细胞松解。诊断:反转型银屑病。治疗:予阿维A胶囊30mg,每日1次;维生素E胶囊0.1g,每日3次;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艾洛松、卡泊三醇外用,每天1次。2周后患者诉皮疹较前变暗,瘙痒明显减轻。

  • 标签: 银屑病 反转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的患者,对其初检采用微柱凝集法进行正反定型,复检采用相应的血型血清学进行确认,并且同时检测白蛋白以及球蛋白比值。结果共检出90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其中有10例属于抗原减弱、52例属于抗体减弱、9例属于不规则抗体、19例属于自身抗体。表明白蛋白以及球蛋白的比值和正反不符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ABO血型在定型的过程中,应该和临床信息相互结合,然后采用多种办法实施血型鉴定,这样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ABO 正反定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ABO血症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解决方法。方法选择收治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36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输血,对其开展抗体筛查、吸收放散试验、亚型检测、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经ABO疑难血型3步法分析和鉴定不符的原因。结果36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患者中,4例是人为因素引起,其他32例原因包括自身抗体因素、生理因素、血浆蛋白异常、血液疾病、不规则抗体等,其中比例最高的是不规则抗体因素。结论实际中很多因素都会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临床血型鉴定中应采取针对性确诊试验和鉴定分析,应采用正确辅助手段进行ABO血型鉴定,以确保获得准确的血型鉴定结果,以提升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原因 处理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本地区献血者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原因和特点,为准确的血型鉴定和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健康献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将正反定型不合的血液标本送血型参比室做进一步鉴定,并分析原因和特点。结果285282例血液标本中,共检出ABO正反定型不合375例,阳性率0.131%,其中男性阳性率0.104%,低于女性阳性率(0.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原因分析中,特异性抗体引起的295例,占78.7%;冷凝素干扰28例,占7.5%;非特异性抗体21例,占5.6%;抗-M(26.1%)、冷抗体(23.4%)及ABO亚型(20.7%)等是引起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常见特异性抗体;AB型中的AxB亚型(27.9%)、A2B亚型(13.1%)和B型中的B3亚型(11.5%)等是引起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常见ABO亚型。结论献血人群有一定的ABO正反定型不合发生率,多种原因可导致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发生,通过准确的血型鉴定和原因分析,才能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重要的建议。

  • 标签: 血型鉴定 疑难血型 不规则抗体 ABO亚型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分析90d内婴儿不同年龄段的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符合率。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和手工微柱凝胶卡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767例标本正反定型一致为444例,符合率为57.9%,各年龄段符合率分别为:0d57.2%;1~7d63.1%;8~30d48.1%;31~60d52.9%;61~90d68.2%。结论:90d内婴儿血型正反定型符合率跟年龄非正相关,符合率与血型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血型 正反定型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献血者和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和差别。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40例送检ABO正反定型不符献血者67例(47.86%),患者73例(52.14%)进行检查。结果IgM特异性抗体41例(29.29%),其中献血者31例(22.14%)、患者10例(7.15%);自身冷抗体40例(28.57%),其中献血者8例(5.71%)、患者32例(22.86%);自身抗体9例全部为患者(6.43%);高效价抗-A(B)9例(6.43%),其中献血者1例(0.72%)、患者8例(5.71%);A(B)亚型28例(20.00%),其中献血者22例(15.71%)、患者6例(4.29%);弱抗-A(B)抗体13例(9.29%),其中献血者5例(3.57%)、患者8例(5.72%)。结论引起献血者和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各项原因均有明显差别。

  • 标签: ABO 正反定型 特异性抗体 自身冷抗体 自身抗体 A(B)亚型
  • 简介:摘要反转型滤泡性淋巴瘤(reverse varia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RV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该亚型极为罕见,检索目前仅有4篇英文文献共8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0岁女性腋窝淋巴结的病例,形态学表现为肿瘤性滤泡中央深染、周围淡染,同时该病例得到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证实。该形态学亚型多数病理医师不熟悉,所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发生误诊;同时需要积累更多该亚型的病例,以明确其临床及预后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建立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的操作规程。方法对34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分别选用洗涤、改变反应温度、吸收放散试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以及检测血型物质等实验方法。结果经确认实验,分别判定为18例抗体减弱,12例冷凝集,2例红细胞抗原减弱,1例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失调,1例由于血液中可溶性血型物质过少引起的正反定型不符。结论ABO血型鉴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根据表现型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血清学实验,正确鉴定ABO血型。

  • 标签: ABO血型 正反定型
  • 简介:摘要目的ABO血型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至关重要,如何准确的发出血型结果考验着每一个输血人,方法利用血型正反定型(微柱法、试管法)、ABO亚型鉴别试验、吸收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等试验,现就我院2014-2017年52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抗体减弱患者25例占59%,人为因素4例占8%,试剂因素3例占6%,血浆蛋白凝集干扰3例占6%,不规则抗体干扰4例占8%,冷自身抗体干扰6例占11%,亚型1例占2%,结论利用纠正试验来鉴别、推理,得出正确的血型结果。

  • 标签: ABO血型 不规则抗体 冷自身抗体 亚型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正反定型不符者的正确定型,探讨产生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为临床血型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A2Bx型,多种原因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结论:正反定型不符者应综合病情、输血史及特殊血清学检查等因素来确定血型。

  • 标签: 血型系统 血型血清学 ABO血型 正反定型
  • 简介:摘要:ABO血型是发现最早,对临床输血最有意义的血型系统。它的特征之一就是红细胞上存在血型抗原和血清中存在血型抗体。正常情况下要求正反定型一致才能确定ABO血型。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ABO血型不合的输血会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在ABO血型鉴定过程中,常因年龄、亚型、某些恶性疾病、不规则抗体阳性、高效价冷凝集素、异常血浆蛋白等因素导致患者血型鉴定困难,为临床安全输血埋下隐患。为了分析临床常见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并找到各自适合的输血对策,我们对科室近一年来送检的住院患者ABO血型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报告如下。

  • 标签: ABO血型 ABO正反定型不一致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血管高信号(FvH)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见的颅脑核磁表现。这一征象被称为慢血流。虽然FvH代表大的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但FvH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在这篇综述文章中,我们描述了FvH的机制,以及它与功能结局,大动脉狭窄的关系,并讨论了未来的前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