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雌激素是维系女人第二特征的重要因素,可以使女人的皮肤看上去柔嫩、细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的分泌量也随之减少,皮肤失去以往的光泽和弹性,特别是女性在40岁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将给女性带来难言的麻烦和远期影响,这是一种退行性变化,因此35岁以后女性大多需要补雌激素,尤其是有失眠、潮热、多汗、阴道干涩、心悸、情绪不稳定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

  • 标签: 雌激素水平 青春 退行性变化 更年期症状 情绪不稳定 第二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71岁女性患者出现夜尿增多(2~3次/晚)2~3个月,门诊查血钙3.11mmol/L。追问病史,患者因骨质疏松症及骨性关节炎近2~3年规律服用碳酸钙D3(含元素钙300mg/片,1片/d)、阿法骨化醇(0.5g/d,1.5年前增加为0.75g/d)及两种保健品(多种维生素,每片含维生素D31000U、元素钙500mg,1片/d;关节王,每个剂量含维生素D32000U,2个剂量/d)。另外,患者因高血压长期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每片含氯沙坦钾50mg和氢氯噻嗪12.5mg)、1次/d。入院后查25-(OH)D〉280μg/L,故考虑患者为维生素D中毒及高钙血症。停用钙片、保健品及氯沙坦钾氯噻嗪,多饮水并增加食盐摄入,给予硝苯地平,并予以水化。4d后查血钙水平稳定在2.33~2.41mmol/L。

  • 标签: 维生素D 高钙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羊水补充疗法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日常饮食,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服用牛奶、汤等2000ml以上,同时静脉给予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在羊水破前1d和治疗后5d、8d的羊水指数以及患者的妊娠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羊水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羊水补充疗法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一方面治疗比较简单经济,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降低患者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羊水补充疗法 早产儿 孕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患者进行口服营养补充(oralnutritionalsupplements,ONS)的疗效。方法选取出院时处CD缓解期患者40例,用安素进行ONS,运用NRS-2002评估其营养不良风险,并监测主要营养指标,与未进行ONS的18例CD缓解期患者比较。结果经ONS的患者其营养不良风险总评分和主要营养指标与未进行ONS的患者相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CD缓解期患者予以ONS是可行且有益的,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克罗恩病 口服营养补充 NRS-2002 安素
  • 简介:摘要雌激素的功效很多,比如改善绝经症状,消除泌尿生殖道萎缩病因,在一定的程度上阻止骨丢失等。不过对于接受过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女性患者来说,能不能实施雌激素进行辅助治疗学术界尚存争论。原因在于有些妇科恶性肿瘤和雌激素之间本身存在一定的关联,比如子宫肉瘤、宫颈腺癌等,而宫颈鳞癌、外阴癌并不依赖非雌激素。就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没有大规模研究可以告诉我们患有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接受性激素刺激是否会对肿瘤复发或患者的生存造成影响。不过有些学者的小规模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性激素治疗后,患者愈后生活质量有所提升,肿瘤复发率和存活时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 标签: 妇科,肿瘤,治疗,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医学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其中的检测重点环节进行控制,并最终实现对临床科室提供可靠以及全面的检测报告。方法通过对我国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进行全面的基础信息分析,并将仪器设备、试剂管理、软件条件及检验后的报告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整个控制过程质量符合要求。结果在对临床医学进行检测的时候,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在检验过程中因主、客观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促进和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结论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事关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加强对检验过程中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精确的检验数据,有效提高医院临床检验和诊疗水平。

  • 标签: 医学检验 临床学科 合作 探讨
  • 简介:通过检索近年来文献,并结合相关法规要求和药品说明书现状,对中药注射剂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报道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中药注射剂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发现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内容几近空白;研究报道显示,有些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使药效增强或减弱,其作用机制包括CYP450酶介导、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药物在肾脏的重吸收等,以及影响药效学。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内容亟需完善;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可产生药动学和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但相关领域的研究尚很欠缺,需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临床用药时应关注中药注射剂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芬吗通激素补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妇科门诊就诊的86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芬吗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治疗加用芬吗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有效的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围绝经期 激素补充 芬吗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骨质疏松诊断中骨密度检查与X光检查的互补必要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质疏松诊断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采用X光检查和骨密度检查,观察分析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过第一次诊断,其中1.3%的患者无法进行明确诊断,经过第2次诊断,与第一次相比,正常人所占比率下降2.7%,骨密度减少患者所占比率下降13.4%,骨质疏松患者所占比率增加13.3%,伴发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所占比率增加4.1%。结论通过结合骨质疏松诊断中骨密度检查与X光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骨质疏松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诊断 骨密度检查 X光检查 互补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左卡尼汀补充对血浆游离肉碱(freecarnitine,FC)水平影响,以期为早产儿左卡尼汀补充治疗提供一个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生后2天、5天补充左卡尼汀(10mg/(kg.d))的9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无左卡尼汀补充的65足月儿作为对照,于生后1天、3天和7天采集足跟末梢血,用串联质谱技术测定FC,分析早产儿早期血浆FC随日龄变化特征。结果无左卡尼汀补充的足月儿血浆FC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足月儿相比,早期早产儿血浆FC保持在出生时的水平。同时研究还发现,出生当天早产儿血浆FC较足月儿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通过合理的补充左卡尼汀,能够使其血浆游离肉碱维持在出生时的水平,从而为早产儿脂肪酸代谢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 标签: 左卡尼汀 游离肉碱 早产儿 串联质谱技术
  • 简介:摘要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护模式,具有与病案信息管理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主要将主要介绍病案信息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的作用与临床路径对病案信息管理的相关影响。采用完善的电子病案及信息系统,提高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意识,是促进临床路径有效实施及推广的有力措施。

  • 标签: 临床路径 病案信息 病案管理 电子病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利用CT诊断的准确性及MRI的补充诊断意义。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我院的44例中心型的肺癌患者,给予患者CT诊断与在CT诊断的基础上补充MRI进行诊断。记录并比较中心型肺癌患者在单纯的CT诊断和CT补充MRI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单纯利用CT诊断的中心型肺癌患者中误诊例数为4例,误诊率为9.01%;漏诊例数为5例,漏诊率为11.36%;诊断准确的例数为35例,诊断准确率为79.55%。利用CT补充MRI进行联合诊断的中心型肺癌患者中误诊例数为1例,误诊率为2.27%;漏诊例数为2例,漏诊率为4.55%;诊断准确的例数为41例,诊断准确率为93.18%。CT补充MRI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仅用CT诊断,经比较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中心型的肺癌患者在CT补充MRI进行联合诊断后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优于仅用单纯的CT诊断准确率,提供给临床早期的治疗方案可靠依据。

  • 标签: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MRI补充诊断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补充营养并预防院内感染对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情况的影响,指导日后临床实践工作的开展。方法选择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行优质护理(补充营养、吸氧等),参照组行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以及血糖异常情况。结果对比80例患者中的轻重度窒息患儿情况,体重以及胎龄等指标对于轻度窒息患儿的影响明显<重度,P<0.05。同时,从实验组的血糖正常率等相关指标分析,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实施营养支持以及预防感染处理,对于改善患者血糖值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轻重度 血糖值 补充营养 预防园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