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部结膜肿瘤的医疗。方法对各类眼部结膜肿瘤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结论对于结膜肿瘤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并做到切除彻底,严防恶变。

  • 标签: 眼科 结膜 肿瘤 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眼部疱疹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以来收治的24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镇痛、抗病毒、抗炎、神经营养药联合治疗。结果24眼均治愈。结论采用镇痛、抗病毒、抗炎、神经营养药联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有效。

  • 标签: 眼部带状疱疹 镇痛 抗病毒 抗炎 神经营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部碱烧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20眼)眼部碱烧伤进行急救及护理,然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失明1眼,0.05~0.2者3眼,0.3~1.0者16眼,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结合眼碱烧伤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急救及护理,能取得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 标签: 眼部 碱烧伤 急救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CT诊断儿童眼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对20名患有眼部良性肿瘤的儿童患者的影像综合诊断、临床诊断以及手术病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0名患者中,有18名眼部良性肿瘤儿童患者有比较明确的CT诊断,另外还有2名患者的影像征象和临床征象不明显,在手术之前难以诊断。结论影像征象通常在很多儿童眼部良性肿瘤中都比较明确,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在对患者进行定性诊断中,CT有非常重要的医学应用价值。

  • 标签: CT 儿童 眼部 良性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眼部带状疱疹继发青光眼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治资料并随访6~12月年。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其中8例(8只眼)行药物治疗后痊愈;2例行滤过手术后痊愈。结论眼部带状疱疹继发青光眼尽早明确诊断、及时的干预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是神经,避免高眼压对神经的进一步损害。

  • 标签: 带状疱疹 继发 青光眼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东胜区小学儿童屈光不正及其他眼部疾病的患病率。方法对总共1100名,年龄在7岁到12岁的小学儿童(其中男生570名,女生530名)进行屈光不正,色觉缺陷和其它眼部疾病的调查。对这些儿童进行视力,眼前节检查,色觉检查和眼底检查。结果396名儿童(36%)被发现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眼部异常。其中,屈光不正占29%、色觉缺陷占1.6%、斜视占2.5%、内眦赘皮占1.9%、上睑下垂占0.9%、倒睫占0.3%、霰粒肿占0.4%、沙眼占7.8%、过敏性结膜炎占4%、结膜痣及面部毛细血管瘤占0.1%、先天性白内障占0.2%。结论近视是小学儿童最常见的屈光不正。在小学入学时有眼科医生对儿童进行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和其它眼部疾病,有利于早期治疗并减少视功能的损害。

  • 标签: 视力 上睑下垂 儿童 屈光不正 斜视 色觉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结膜放射切开、冲洗治疗中、重度眼部碱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近4年(2007-2011)收治的46例(54眼)中、重度眼部碱烧伤患者行球结膜放射切开,在结膜下用林格氏液冲洗。结果本组病例经治疗后随访半年至2年,角膜透明,染色阴性,视力恢复1.0以上者31眼,占57.4%。轻度角膜斑翳,上皮完整,染色阴性,无其他合并症者15眼,占27.7%,角膜缘新生血管,留有角膜白斑,假性胬肉增生者5眼,占9.26%。结论球结膜放射切开、冲洗在早期治疗中、重度碱烧伤,疗效明显。

  • 标签: 球结膜放射切开 冲洗 重度眼部碱烧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翼状胬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0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58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切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MMC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临床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3眼,复发率为6.7%,对照组复发9眼,复发率为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C能显著提高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临床复发率。

  • 标签: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GNAQ的突变情况,并分析GNAQ突变与眼部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标本(葡萄膜黑色素瘤27例,非葡萄膜黑色素瘤18例),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GNAQ第4、5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GNAQ在45例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为35.6%(16/45)。16例突变样本中,Q209突变有12例(75.0%)。GNAQ在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为51.9%(14/27),在非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为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GNAQ突变与性别、年龄、有无溃疡和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均无关。结论GNAQ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尤其是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突变频率较高,为以GNAQ为靶点的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研究提供了线索。

  • 标签: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 GNAQ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初诊时眼部病变的损害情况,及治疗一年后眼部病变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其眼部病变的主要因素,为防治AIDS眼部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400眼)初次确诊AIDS患者进行一年定期眼部追踪检查,并对发生眼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D4+T细胞计数进行描述和分析,探索AIDS患者不同时期的眼部情况,期望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及其引起的相关因素。结果200例AIDS初诊患者中,有96例发现眼部病变,总发病率48%。初次检查眼部病变96例中,诉视力改变者41例。眼部病变主要有眼底微血管改变48例,占眼部病变的50%,其表现为视网膜棉绒斑或小片状出血斑;眼部感染35例,占眼部病变36.45%,其表现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21例,葡萄膜炎10例,角膜基质炎4例;神经性眼部病变8例,占眼部病变8.33%,其表现为视神经萎缩3例,视盘乳头炎5例;眼部肿块1例占眼部病变1.04%,表现为眼部球结膜恢黑色肿块;其它4例,占眼部病变4.16%,表现为继发性青光眼4例。眼部病变在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中的发病率71.43%,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中的发病率28.44%。经一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及眼科对症治疗后,眼部的并发症4.5%。结论AIDS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率48%,主要病变多在视网膜,尤其是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中的发病率较高71.43%,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视力未发生改变时,其眼底已发生病变,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一年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率4.5%,因此,对AIDS初诊患者常规眼部筛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眼部并发症,提高AIDS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樟柳碱(CompoundAnisodine,CA)、葛根素(Puerarin,PR)注射液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Ocularischemicdiseases,OID)。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OID病患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PR、妥拉苏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CA、PR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视力及视野情况,并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野缺损及视力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PR注射液治疗OID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视野缺损情况,提高视力,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葛根素 眼部缺血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