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少见类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113例原发于肝脏的少见类型良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患者中男51例,女62例。年龄12~83岁,平均44.3岁。91.2%为单发病灶,8.8%为多发病灶。手术方法包括肝脏部分切除98例,肝脏消融12例,肝脏部分切除联合消融3例。术后病理共21种类型,占比最大的5种类型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0例、肝细胞腺瘤16例、异型增生结节14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2例、黏液性囊性肿瘤11例,共占据了73.5%。术后随访6~120月均健在。结论少见类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术前不易确诊。术前磁共振检查有一定帮助。对于未有恶变报道的类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或随访观察,交界性或难以明确诊断者应积极手术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超声造影在诊断 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44 例 肝占位病变患者作 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 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 分别行常规超声 检查及超声造影 检查,比较 两种检查 方法的疾病诊断符合 率、不同 病灶大小的疾病诊断符合率 。结果 造影组在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癌、肝局灶性脂肪变性、肝局限性结节增生等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肝脓肿诊断符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肝占位病变应用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 标签: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6年 9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肝脏肿块患者 195例,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鉴别肝脏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脏恶性肿块的评分为( 4.15±0.47)分,明显高于肝脏良性肿块的( 2.22±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本组 195个肝脏占位病变中,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 185个,其中恶性肿块 85个,良性肿块 93个。 弹性成像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93.00%、 91.28%、 91.28%,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 91.00%、 89.74%、 89.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与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恶性肿块方面价值相当。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弹性成像 肝脏肿块 良恶性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90 例 肝脏肿块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 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 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 鉴别肝脏良恶性肿块中 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脏恶性肿块的评分为( 4.19±0.52 )分,肝脏良性肿块的评分为( 2.27±0.36 )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本组 90 个肝脏占位病变中,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 87 个,其中恶性肿块 34 个,良性肿块 53 个。 弹性成像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 93.15% 、 91.31% 、 91.29% ,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 92.14% 、 90.65% 、 91.0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弹性成像 肝脏肿块 良恶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ELRA)治疗肝脏复杂占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ELRA肝脏复杂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例,女14例;中位年龄为51岁,年龄范围为13~69岁。患者均行ELRA。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前6个月行个体化随访,此后每3~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LRA,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R0切除率为100%(50/50)。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30±186)min,其中9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患者手术时间为(684±168)min,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时间为(618±190)min。50例患者临时性下腔静脉重建与门腔分流操作时间为(35±9)min,无肝期时间为(256±71)min,术中出血量为2 000 mL(400~10 000 mL),剩余肝脏质量与标准肝脏质量比值为65%±16%,其中9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患者剩余肝脏质量与标准肝脏质量比值为63%±14%,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剩余肝脏质量与标准肝脏质量比值为65%±17%。50例患者中,35例血管侵犯(肝脏良性占位病变7例、肝脏恶性肿瘤28例),其中24例行体外血管整形重建术(肝脏良性占位病变6例、肝脏恶性肿瘤18例);12例胆管侵犯,因胆总管无法对端吻合行胆肠吻合术(肝脏良性占位病变5例、肝脏恶性肿瘤7例);2例胃癌肝转移、1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胰腺癌肝转移分别联合行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术后情况:50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5 d(11~169 d)。50例患者中,12例发生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引流术;10例发生胆汁漏,行腹腔穿刺引流术;3例发生胆总管吻合口漏,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或胆道支架植入术;6例行2次手术,其中4例因腹腔出血行剖腹探查术,1例因腹腔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行剖腹探查门静脉重建术,1例因肝衰竭行抢救性肝移植。50例患者术后90 d内死亡9例,均为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例死于重症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死于急性肝衰竭,2例死于腹腔出血,1例死于肺动脉栓塞。(3)随访情况: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19个月。50例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17个月(1~119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0%、45.9%、41.1%和41.9%、33.4%、30.8%;9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68个月(10~114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为88.9%;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15个月(1~119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4%、36.6%、31.0%和31.5%、21.0%、18.0%。肝脏良性占位病变肝脏恶性肿瘤患者ELRA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26,11.766,P<0.05)。结论ELRA可用于治疗肝脏复杂占位病变,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筛选标准应更加严格,以降低围术期病死率。

  • 标签: 肝肿瘤 离体肝切除 自体肝移植 围术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同轴套管针穿刺活检联合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采用超声引导下同轴套管针穿刺联合超声造影行肝脏肿物穿刺活检的16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9例,女56例;平均年龄(56±11)岁;病灶直径(3.4±1.2)cm。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超声引导下同轴套管针穿刺联合超声造影进行肝脏肿物定位穿刺活检。观察穿刺和取样情况、病理诊断、穿刺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同轴套管针一次穿刺可多点、多次、多方向取样。穿刺成功率100%(165/165),平均取样次数为3~4次。病理结果确诊率为100%(165/165),其中肝细胞癌98例,胆管细胞癌12例,炎性假瘤3例,上皮源性肿瘤2例,结核2例,结节性肝硬化9例,转移瘤18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肝腺瘤5例,炎症性改变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胆管错构瘤1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1例。穿刺后并发症包括局部轻度疼痛,发生率33.9%(56/165);出血,发生率0.6%(1/165)。结论超声引导下同轴套管针穿刺联合超声造影进行肝脏肿物穿刺活检操作简单易行,能清晰显示穿刺目标,辨认病灶活性,且可一次穿刺,多点取材,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活组织检查,细针 超声检查,介入性 同轴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在占位肝脏病变小肝癌患者诊断方面的应用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占位肝脏病变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均为疑似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就其在肝癌诊断方面的效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示肝癌者48例,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92.98%,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在占位肝脏病变小肝癌患者诊断方面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均较高。

  • 标签: MSCT动脉三期 CT血管造影 占位性肝脏病变 小肝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肾上腺区肿块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预后的价值。方法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长沙市妇幼保健院43例胎儿肾上腺区肿块的临床资料、超声声像图特征、预后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72 561例胎儿中产前超声检出43例肾上腺区占位病变,检出率2.49/10 000(43/172 561)。肾上腺血肿19例(其中5例不排除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可能),膈下型隔离肺10例,肾上腺囊肿8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上腺畸胎瘤3例。产前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100%。膈下型隔离肺的孕周早于神经母细胞瘤、血肿、畸胎瘤及囊肿(P=0.035、0.031、0.043、0.02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块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膈下型隔离肺的初始发现孕周最早,43例胎儿出生,其中18例行手术治疗,24例观察,1例放弃治疗并在随访中死亡,其余病例预后良好。结论产前超声对胎儿肾上腺区占位病变的产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优势;该类患儿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肾上腺 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影像学检查方法和 CT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2017年 3月 -2019年 5月,将本院 64例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基于随机方法均等分为两组,每组各包含 32例,参照组行超声影像学检查,研究组行 CT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衡量项目。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衡量项目高于参照组,组间有差异( P< 0.05)。结论: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实施基于 CT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能获取准确有效结果,支持患者获取良好治疗干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肾上腺占位性病变 超声影像学检查 CT影像学检查 诊断结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占位病变鉴别诊断中高频彩超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本院就诊乳腺占位病变患者共91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2020年8月期间开展回顾性诊断研究。研究期间,研究病例先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后接受超声引导下乳腺占位病变病理穿刺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基准,分析良性、恶性乳腺占位病变阳性检出率、敏感度,比较良、恶性乳腺占位病变血流信号指标差异。结 果:良性乳腺占位病变、恶性乳腺占位病变高频彩超阳性检出率较病理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良性乳腺占位病变、恶性乳腺占位病变高频超声诊断敏感度均高于90%;恶性乳腺占位病变高频彩超诊断中PSV、RI、PI指标数据均高于良性乳腺占位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频彩超 乳腺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9年 3月 ~2020年 5月,于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 88例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 n=44,采用 B超诊断)和观察组( n=44,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并比较观察组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经相应诊断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恶性病变、交界性病变以及良性病变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突出,优于 B超诊断,且与手术病理结果相近,准确性较高,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 B超 手术病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颞叶占位病变伴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取得的疗效。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接收的 30 例 颞叶占位病变伴癫痫患者,将其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展开探讨。 对所有患者实施术前检查,采用颅脑磁共振成像、视频脑电图、脑磁图等,对患者脑部病灶情况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开颅手术。 结果:手术后与手术前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 30 例颞叶占位病变伴癫痫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且无肢体功能障碍和感染的发生。其中,有 3 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短暂性的失语现象,失语率 10% ,持续 1 周后恢复正常。结论:采用手术方式治疗 颞叶占位病变伴癫痫,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水平。

  • 标签: 颞叶占位性病变 癫痫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为肝脏疾病医学影像研究提供了新契机。为促进肝脏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肝脏疾病精准诊疗能力,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医学影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腹部学组和磁共振学组联合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标注提出初步指导意见,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人工智能算法和产品的建立与验证。本共识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分类、标注类型、标注原则等各个方面阐述专家组所达成的一致意见,旨在提高肝脏数据标注的质量,促进肝脏局灶性病变人工智能规范化研究的发展。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人工智能 标注
  • 简介:摘要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延伸与补充,可进一步揭示生物体内水分子运动的非高斯扩散模型,更适合反映人体内微环境,较DWI、DTI技术可提供更准确、真实、丰富的组织微观结构信息。DKI技术问世以来,逐渐应用于各系统疾病的研究,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现出良好的临床价值。DKI可反映微观信息,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肝脏疾病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就DKI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 标签: 肝疾病 肝硬化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肝脏巨大占位病变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术中分离巨大占位时因分离困难及间断多次阻断肝门,往往出血量大,血压波动剧烈,而合并其他重大脏器基础疾病的病患更是加大了围手术期精准医疗管理的难度。本案例报道的是1例既往行右侧全肺切除术及缩窄性心包炎右侧心包切除术的肝脏巨大占位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 标签: 心包炎,缩窄性 麻醉 全肺切除 肝脏巨大占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艾滋病合并肝占位病变中应用介入超声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在 2018年 3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30例艾滋病合并肝占位病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实质性肿块穿刺活检以及囊性肿块置管引流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病理结果进行统计,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次共计发现 19例肝脓肿患者, 3例患者显示原发性肝癌, 5例患者为肝淋巴瘤, 1例患者为肝结核, 2例患者为转移性肝 MT。肝脓肿患者中有 8例患者为阿米巴肝脓肿, 8例菌肝脓肿, 3例为结核性肝脓肿。其中, 19例肝脓肿患者中有 12例选择置管引流,有 7例患者选择穿刺抽肿。另外, 13例轻度转氨酶升高患者恢复正常,经超声复查后发现患者脓肿得到显著缩小,甚至消失。结论:在艾滋病合并肝占位病变中应用介入超声诊断具有着安全、有效和微创等特点,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介入超声 艾滋病 肝占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心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3 678例受检者中,心脏占位病变患者共51例(1.39%)。将28例有病理诊断的心脏占位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84 (52±14)岁。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良性组(组1,n=9),原发恶性组(组2,n=9),淋巴瘤组(组3,n=6),继发恶性组(组4,n=4)。患者均行早期(1 h) 18F-FDG PET/CT显像,其中22例患者(组1、2、3、4分别有6、7、6、3例)行延迟(2 h)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cheffe检验比较4组间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病灶/本底比值(TBR)差异,TBR=SUVmax/肝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另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组1、2、3、4早期显像SUVmax[SUVmax(early)]分别为2.6±1.5、9.9±4.0、20.5±6.1、9.2±5.8 (F=21.39, P<0.01),其中组1低于组2和组3,组3最高(均P<0.005);4组早期显像TBR(TBRearly)分别为1.1±0.6、4.1±1.6、9.4±2.6、3.7±2.0 (F=29.15, P<0.01),其中组1低于组2和组3,组3最高(均P<0.005)。4组延迟显像SUVmax [SUVmax(delay)]分别为2.4±1.2、11.0±5.9、25.8±7.7、13.7±7.7 (F=16.01, P<0.01),延迟显像TBR(TBRdelay)分别为1.3±0.7、5.5±2.9、14.4±4.9、7.9±5.0(F=14.78, P<0.01),其中组3均高于组1和组2(均P<0.005)。ROC曲线鉴别心脏肿瘤良恶性的最佳界值如下:SUVmax(early)=4.2、TBRearly=1.6,SUVmax(delay)=4.6、TBRdelay=1.9,各界值对应的诊断心脏恶性肿瘤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9/19、8/9、96.4%(27/28);19/19、7/9、92.9%(26/28);16/16、6/6、100%(22/22);16/16、5/6、95.5%(21/2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心脏恶性肿瘤,而延迟显像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心脏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为有效判断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临床探究超声弹性成像用于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以我院 2015.2~ 2016.1期间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入院进行检查的 8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观察组,每组 87例。常规组患者行一般超声检查,观察组行超声弹性成像,后患者进行手术、穿刺取出病灶进行病理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两组检查方式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病灶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假阳性分别为 96.8%、 90.5%、 3.2%、 9.5%,与常规组 86.4%、 71.1%、 13.5%、 28.9%比较,观察组特异性、敏感性高,假阴性、假阳性低, P<0.05;常规组恶性、良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 79.7%、 80.0%,明显低于观察组 93.8%、 95.0%,观察组病灶诊断准确度高, P<0.05。结论 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以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能有效判断病灶良恶性、准确度高。

  • 标签: 病变 诊断 肝脏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肾脏非典型占位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男26例,女18例。年龄(55.9±13.7)岁。44例共47个占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肿物的位置、大小、回声、边界、彩色血流情况,做出常规超声诊断。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物增强时相、增强水平、增强模式、是否有环状增强,做出超声造影诊断。将超声检查诊断与最终病理或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47个病灶中,诊断为恶性15个,良性32个。19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诊断,分别为肾细胞癌13个、肾淋巴瘤2个、肾囊肿3个、炎性肉芽肿1个;28个经增强CT或MRI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或假性肿瘤,且定期随访≥1年无变化,分别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个、囊肿15个、肾连接部皮质缺损3个、肾柱肥大2个、未萎缩肾实质1个、驼峰肾1个、瘢痕1个。常规超声检查病灶最大径(2.5±1.3)cm。肾细胞癌常规超声检查以低回声多见(8/13);超声造影检查以快进快出为主(9/13),多为不均匀低增强(6/13),9个发现假包膜,6个发现坏死。2个肾淋巴瘤常规超声检查均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均为快进快出,等增强1个,低增强1个。5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检查为高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以慢进慢出为主(4/5),低增强2个,高增强2个,等增强1个。肾囊肿常规超声检查以无回声多见(16/18);超声造影检查,单纯性肾囊肿无增强,复杂性肾囊肿囊壁或分隔薄且均匀强化,呈慢进慢出、等增强或低增强。炎性肉芽肿常规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超声造影检查实性部分与肾实质同步强化,呈低增强。肾柱肥大、驼峰肾和局限性未萎缩肾实质常规超声检查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为与肾实质同进同出的均匀等增强,无明显包块轮廓出现。肾连接部皮质缺损和瘢痕常规超声检查为高回声,超声造影检查自始至终无增强。常规超声检查将1个炎性肉芽肿、1个未萎缩肾实质、2个复杂肾囊肿误诊为恶性,2个高回声肾细胞癌误诊为良性;超声造影检查仅将1个炎性肉芽肿误诊为恶性。常规超声检查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7.2%,ROC曲线下面积0.871。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6.9%,准确性97.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对于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困难的肾肿瘤,以及酷似肾占位病变的良性病变和解剖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优势。

  • 标签: 肾肿瘤 超声造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鞍区占位病变患者视神经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鞍区占位病变患者中眼科常规检查及视野检查无异常的22例(44只眼)为观察组;本院健康职工中选取22例(44只眼)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D-OCT检测视盘周围和其四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各层平均厚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视神经的损伤。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pRNFL)和mGCC对鞍区占位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pRNFL平均厚度[(96.19±16.86)μm]低于健康对照组[(109.59±7.7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5,P=0.000)。观察组mGCC、黄斑区神经纤维层(m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L+)的平均厚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4,3.478,3.557;P=0.005,0.001,0.001)。pRNFL、mRNFL、GCL+、mGCC的AUC值分别为0.757、0.643、0.702、0.688,诊断价值依次为pRNFL>GCL+>mGCC>mRNFL。结论SD-OCT在鞍区占位病变患者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其中pRNFL的诊断价值高于mGCC。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神经纤维 视神经 视盘 病变,占位,鞍区 断层扫描,光学相干,频域 复合体,神经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