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脏黏液肿瘤是一种囊、上皮肿瘤,罕见,每年每20万~100万人中发生1例,占肝脏囊肿约5%,几乎只发生于女性,发病年龄28~76岁,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我们报道2例肝脏黏液肿瘤,总结临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要点。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2和64岁,均予手术切除。组织学呈囊结构,囊壁衬覆黏液上皮,呈单层柱状、立方或扁平状,上皮下为卵巢样间质,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与心血管疾病有许多共同的致病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以及脂肪因子谱改变等。近年研究发现,NAFLD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又是NAFL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NAFLD及其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机制是一个热点问题。该文对NAFLD与冠心病的相关进行了论述。

  • 标签: 冠心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椎管内孤立纤维肿瘤2例。该2例患者分别因双下肢无力伴小便失禁2个月余和右下肢麻木半年就诊,MRI上表现为与椎管平行的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最终术后病理诊断为椎管内孤立纤维肿瘤。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椎管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胰腺囊肿瘤(PCN)是一组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及恶性潜能的胰腺病变,在临床中经常被分为两类:黏液PCN,主要包括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和黏液肿瘤(MCN);另一类包括非黏液的浆液肿瘤(SCN)和其他罕见的囊瘤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和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检出率逐年升高。而针对PCN患者最佳的监测、治疗、随访等策略,也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综述主要总结了黏液PCN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最新进展,比较了相关PCN诊治指南间的异同,供临床决策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SFT)作为一种梭形细胞间叶源肿瘤,好发于胸膜,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其中眼内SFT十分罕见。本文报道2例脉络膜SFT患者,经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确诊。眼球摘除术后目前均未见复发或转移。

  • 标签: 脉络膜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 简介:摘要肝脑病(HE)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肝脑病,提示慢性肝病患者预后不佳。轻微脑病(MHE)是HE的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但在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测试中表现出异常的结果。MHE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业及驾驶能力并具有进展到显性肝脑病的高风险。应探讨诊断MHE的各种方法,加强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对MHE的重视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有效的MHE筛查。

  • 标签: 轻微性肝性脑病 诊断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与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的相关。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20例(其中合并NAFLD60例),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ALT、TG、TC、空腹血糖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郁症合并NAFLD组患者BMI、腰围、糖尿病、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ALT、AST、GGT、甘油三酯、空腹血糖、HOMA-IR、HAMD评分水平高于抑郁症组(P

  • 标签: 抑郁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就延迟发生的脾脏破裂情况进行法医鉴定的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确定。方法 针对供给137名由于外伤造成延迟出现的脾脏劈裂问题,进行了统计和梳理,明确所有实验对象的疾病情况,以及不同实验对象由于脾脏的破裂造成的后遗症情况。结果 根据损伤直接造成的伤害情况,按照法医学的鉴定标准规定,其中重伤以及轻伤的患病者数量分别为107人、30人(包括一级和二级);根据伤残等级规定,由8级开始统计结果分为为79/32/26;此外根据劳动相关的鉴定规范,7级至10级伤残者分别为49人、32人、32人、24人。结论 对外伤造成的延迟出现的脾脏劈裂情况进行鉴定时,需要根据临床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的分析结果,综合对象个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的鉴定结论。

  • 标签: 法律鉴定 脾脏真性损坏 延迟伤害
  • 简介:摘要遗传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TTP)也被称为Upshaw-Schulma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为位于染色体9q34上的纯合或双杂合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基因突变,使血浆中裂解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多聚体的ADAMTS13严重缺乏,微血管血栓的风险增高,导致各种并发症。随着对cTTP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完善,重组人ADAMTS13和基因治疗在cTTP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本文对cTTP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浆输注 重组人ADAMTS13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骨质疏松和酒精肝病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饮酒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 g/d,女性≥20 g/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2例,女40例,年龄(40.0±14.6)岁。所有患者测量骨密度,检测肝功能、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脏彩超检查。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肝功能检测结果及腹部彩超分为3组,酒精骨质疏松症组35例、酒精肝病组45例、酒精肝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组42例。选择同期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酒精骨质疏松组、酒精肝病组、酒精肝病伴骨质疏松组的骨钙素分别为(24.73±3.66)μg/L、(27.34±2.94)μg/L、(17.44±3.09)μg/L,25(OH)D3分别为(22.47±2.82)μg/L、(25.63±3.84)μg/L、(16.87±4.33)μg/L,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2.65±3.27)μg/L、(30.21±4.22)μg/L],酒精肝病伴骨质疏松组骨钙素、25(OH)D3均低于酒精骨质疏松组和酒精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酒精骨质疏松组骨钙素、25(OH)D3低于酒精肝病组,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酒精骨质疏松组、酒精肝病组、酒精肝病伴骨质疏松组TNF-α分别为(10.33±3.41)pg/ml、(13.23±4.02)pg/ml、(16.94±3.92)pg/ml,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健康对照组[(5.54±2.39)pg/ml],酒精肝病伴骨质疏松组高于酒精骨质疏松组和酒精肝病组,酒精骨质疏松组低于酒精肝病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们考虑酒精肝病、酒精骨质疏松在发病过程中呈相辅相成作用。骨钙素、25(OH)D3、TNF-α可能为其共同的发病机理,其既是发病的始动因素,又是其导致的结果。

  • 标签: 酒精性骨质疏松 酒精性肝病 骨钙素 25-羟基维生素D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结肠炎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依从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溃疡结肠炎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其中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延续护理,对比两组依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规律饮食、科学用药、生活习惯、并发症监护依从均高于参照组,且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溃疡结肠炎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可提高依从,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推广及借鉴实效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体质辨识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安全。方法: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60例2020年8月-2022年8月,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30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ST、ALT、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体质分辨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 作者: 黄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终末期肾脏疾病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中,一般会采用维持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但是,通过长期透析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进而产生并发症,并且长期血液透析的治疗费用较高,会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还会有一定概率引发症状低血压,影响治疗效果。但在治疗期间,通过有效护理,能够调整患者的心态,降低治疗风险的发生率,从而保证预后效果。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急性过伸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间在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因持续或反复过伸脊柱后儿童脊髓损伤病例资料,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残损等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脊髓损伤组和不完全脊髓损伤组,回顾分析两组脊髓损伤病例的年龄、损伤后症状及演变、神经损伤情况、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预后及并发症等数据,总结这一类型疾病的特征。结果共有44例儿童发生儿童过伸脊髓损伤,年龄分布在3~10岁,95%的患儿<8岁且为女童。完全脊髓损伤组与不完全脊髓损伤组患儿的发病年龄、舞蹈训练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特征为持续或者反复过伸脊柱过程中出现腰腿疼痛、下肢无力或感觉异常,随后短时间内症状进行加重至截瘫。相关血液、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脊柱无骨折及脱位,MR检查显示胸腰段脊髓髓内弥漫水肿高信号影。完全脊髓损伤患儿占比达60%,预后差,后期脊髓萎缩,并发症多。结论10岁以下的儿童在反复过伸脊柱后可发生急性过伸脊髓损伤;完全损伤患儿预后差,并发症多,因此预防这一类型的损伤最为重要。

  • 标签: 脊髓损伤 儿童 疾病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遗传痉挛截瘫58型是由KIF1C基因突变所致的罕见遗传病。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患者为15岁女性,以震颤、小脑共济失调、痉挛截瘫为主要临床表现,颅脑磁共振成像可见双侧对称锥体束受累,全外显子测序发现KIF1C基因未曾报道过的c.425_426delTG(p.V142Gfs*10)纯合突变,经预测为致病变异。

  • 标签: 痉挛性截瘫,遗传性 小脑共济失调 磁共振成像 KIF1C基因
  • 简介:摘要家族发作疼痛综合征是以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可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发作神经疼痛。但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家族发作疼痛综合征的认识仍相对不足,同时缺乏统一的诊治标准作为指导,易漏诊和误诊。文中将围绕家族发作疼痛综合征的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治。

  • 标签: 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综合征 遗传 离子通道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