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朝向两个方向:一是探索自然界,一是了解人类自身。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参数和数据积累方式以及描述所研究规律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逐渐形成了界限分明的不同学科。一个成熟的学科应符合以下条件:明确的定义(包括内涵的排他性和外延的自限性),规范的参数配置和检测手段,稳定的方法学(包括数据积累和度量的可重复性,结论论证的逻辑性),准确的规律性和规范的表达。自然界和人体自身的规律是复杂多样的,限于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发展水平,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只能是逐步深化的。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仅囿于古老、传统的方法来研究,往往不能探究到客体的复杂规律。为了深人揭示内在规律,除了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外,采用邻近学科的方法学为本学科服务是科学研究方法学发展中的一个方向。这种趋势使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研究应运而生。森严壁垒的学科界限被打破,但学科方法学的规则并未“破”,也不能“破”,即所谓“隔行不隔理”。在跨学科研究中,尤其要强调方法学的严谨性、对结果解释的局限性、对概念和术语外延的限制性等原则。违反这些原则,所得结果会引起错误的判断,不当的推论又会引起错误导向。

  • 标签: 跨学科研究 研究方法学 研究活动 自然界 研究对象 检测手段
  • 作者: 陈瑞安 王琳琳 朱朝阳 包家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科教部,杭州 310030,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生理学科系,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医学信息中心,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浙江省生物电磁学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58
  • 简介:摘要新医科是教育部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和杰出医学科学家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战略,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是新医科的重要建设内涵。本文以医工结合为例探索跨学科医学教学方法,提出了基于临床问题的跨学科知识交叉和基于不同学科知识的临床最优解决方案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课程的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5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5.3%(143/15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能更好地帮助学习相关临床医学课程,93.3%(140/150)的学生认为有强分析性,88.7%(133/150)的学生认为开拓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学科交叉教育可促进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 标签: 教学 新医科 学科交叉 医疗器械 医工结合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妇产科护理教学跨学科合作的实践与展望。通过分析目前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跨学科合作现状,总结了跨学科合作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展望。实践中,跨学科合作能够促进知识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然而,合作中也存在协调难度、沟通困难等挑战。未来,应加强师资培养,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跨学科合作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深化与发展。

  • 标签: 妇产科护理,跨学科合作,教学展望
  • 简介:【摘 要】:跨学科合作在护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促进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然而,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学科边界与角色的模糊性、沟通与理解的困难、领导与管理问题以及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尽管如此,跨学科合作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如知识和技能的互补性、创新和研究的协同发展、整体护理的提升与改善,以及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现。为了促进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教育与培训、团队建设与领导、沟通与协调机制的建立以及制度与政策的支持等策略与方法被提出。鉴于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和潜力,我们呼吁护理教育和实践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加强对跨学科合作的关注和支持。

  • 标签: 护理实践 跨学科合作 挑战 机遇
  • 简介:摘要:护理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事这一职业的医务人员,既要具备较高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所以,在护理教育中,要把理学科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 标签: 护理教学 学科知识 实践技能 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跨学科团队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收~2023年6月出院的80名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跨学科团队护理。护理结束后进行现场调查,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十分制进行评分,10分为非常满意,0分为非常不满意。收集数据后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7±1.21)分,实验组为(9.62±0.71)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42,P<0.01)。 结论:本研究表明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整合式课程在胃肠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实习的学生中随机挑选40名,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分别纳入20名实习学生。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课程教学,观察组学生接受多学科整合式课程教学,观察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对教学满意率情况。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实习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评分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况更佳(p<0.05)。对比分析两组实习学生对教学满意率情况,观察组中仅有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5.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况更理想(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教学中应用多学科整合式课程具有较高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理论知识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多学科整合式课程 胃肠外科教学 临床技能操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跨学科合作模式下,神经外科护理带教的新模式。通过分析跨学科合作对神经外科护理带教的重要性和影响,结合现有带教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借助跨学科合作优势,创新护理带教模式,提高带教效果和质量。

  • 标签: 跨学科合作 神经外科护理 带教新模式
  • 简介:摘要: 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存在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感,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难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因此综合护理干预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管理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跨学科团队合作的干预,并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呈现,旨在探讨跨学科团队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关键词包括慢性疼痛;综合护理;跨学科团队;干预;案例研究。本研究采用了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以期全面管理患者的疼痛和相关症状。结果显示,经过跨学科团队的综合干预,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讨论部分将进一步分析跨学科团队合作的优势和挑战,为慢性疼痛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论部分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建议,以期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管理方案。

  • 标签: 慢性疼痛 综合护理 跨学科团队 干预 案例研究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各个学科整合是正在发生的客观现实,只有组建一支由内分泌专家为主、多学科专家参与的治疗团队,包括如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医学、营养学、外科、中医等,才能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进行系统分析,把握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综合管理 学科整合
  • 简介:摘要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及老年综合征,相比传统的专科就诊模式,以患者整体为中心,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老年医学多学科整合团队(GIT)模式成为老年患者的重要诊疗模式。现就GIT模式国内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多学科整合团队 医师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高校跨学科实体机构运行与管理机制。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国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成熟的跨学科实体研究机构的运行与管理机制,为国内高校跨学科研究机构的良好运行及科学管理提出参考性意见与建议。结果国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实体机构多具有人才组织形式灵活、科研平台共享机制充分以及与产业界密切合作的特点,有效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产生、传播及转化的全过程与良性循环,驱动跨学科实体机构的高效运转。同时,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与评估体系为管理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撑。结论国内高校跨学科实体机构应采取矩阵式、灵活的人才团队组建方式,真正实现多元化背景的人才流动,提升交叉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建立实质性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跨学科研究共同体的建立;探索"外延式"知识转移机制,促进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在充分考虑交叉学科研究关键因素的前提下形成科学明确的机构管理办法与评价体系。

  • 标签: 跨学科实体研究机构 运行机制 管理办法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聚焦中美世界一流高校跨学科研究机构的教师聘任制度研究,对不同聘用及评价制度的积极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剖析,为我国高校如何优化创新教师聘任制度,促进交叉学科建设提出建议参考。方法本文聚焦中美代表性高校为促进跨学科研究发展所采取的新型教师聘任制度,采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以及深度访谈等方法对不同的制度进行梳理和剖析。结果基于"新观念-(人工)选择—稳定化"制度变迁广义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跨学科联合聘任的实施已经历了"新观念产生"阶段,但目前仍处于"制度体系确立及稳定化"的变迁阶段,从事跨学科研究工作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完善,在考核评估和晋升压力、资金资源保障、教师归属感及行政管理成本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结论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我国高校应重点破除成果利益分配的藩篱,促进跨学科人才评价机制的完善;视需求选择多种灵活聘任制度,构建跨学科人力资源良性流动生态;完善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加强跨学科文化体系建设。

  • 标签: 研究型大学 跨学科 教师聘任制度 中美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中的效果。方法成立跨专业跨学科项目管理小组,确立项目计划,制定对策,研讨改进。结果2016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事件14例,2017年发生跌倒事件6例,(P<0.05)。结论项目管理能有效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

  • 标签: 项目管理 精神病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聚焦临床医学领域,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本研究前期基于特征匹配法构建的跨学科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期为跨学科的科研评价提供支撑与铺垫。方法运用特征匹配法、德尔菲法以及归一化评价等方法对临床医学领域重点二级学科构建一套科技论文评价体系,并进行相关的案例验证。结果归一化评估系数反映了科研工作者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的难度系数。经过特征匹配与归一化过程发现,与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外科学领域相比,肿瘤学、内科学领域科研人员更容易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结论通过案例分析,本研究验证了跨学科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基于特征匹配法、归一化评价方法的跨学科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临床医学各学科特征,为评价临床科研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临床医学 评价 特征匹配 归一化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学由传染病学演变而来,部分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种类多,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可单个或多个被感染侵犯并产生免疫反应以及病情复杂等特点;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要解决感染性疾病的临床防治问题,应用生物医学模式将思路局限于某一系统、器官、组织显然不利于感染性疾病的科学诊治;必须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指导下,应用整体整合医学(HIM)的方法开展临床诊疗。本文以中国感染性疾病科需要重点关注的4组疾病即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和肝硬化性心肌病(CCM)诊治为例,阐述HIM在感染性疾病科应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 标签: 整合医学 感染性疾病学 传染病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 肝硬化性心肌病 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