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项围结合口腔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7年5月-2019年4月本院7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及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颈项围结合口腔点治疗。2组均治疗3周。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电视透视X线吞咽造影(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观察液体状、稀糊状和糊状钡剂从患者口腔到咽喉、食道吞咽移动全过程的动态情况,采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进行渗透-误吸程度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SA评分[(25.05±5.27)分比(28.66±5.33)分,t=2.884]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VFSS口腔期液体状(t值分别为5.199、5.413)、稀稠状(t值分别为4.761、4.824)、糊状(t值分别为5.295、4.428)评分及咽喉期液体状(t值分别为4.986、3.919)、稀稠状(t值分别为4.789、4.170)、糊状(t值分别为4.136、3.673)评分均升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Rosenbek渗漏-误吸程度分级均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4.224、2.956,P值均<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2%(33/37)比74.3%(26/35),Z=1.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结论颈项围结合口腔点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摄食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 标签: 卒中 中风(中医) 吞咽障碍 围刺 点刺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黄精搭配蝙蝠拟青霉粉的增强免疫力和缓解体力疲劳作用。方法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的增强免疫力功能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检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黄精与蝙蝠拟青霉粉复配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功能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 标签: 黄精 蝙蝠蛾拟青霉粉 免疫 疲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板栗所致眼部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因板栗造成眼部损伤的48例(48只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时间、病变部位、病变特征和治疗方式。结果48例(48只眼)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56±10)岁(19~74岁)。受伤时间集中在9月下旬(25例)和10月中上旬(2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时间最短为伤后3 h,最长为伤后8个月。临床表现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者共13例(27.1%),入院后均急症给予角膜和(或)巩膜异物取出术治疗。临床表现为真菌性角膜炎者共24例(50.0%),其中18例患者的患眼存在角膜溃疡,感染累及角膜浅层或全层;6例患者的患眼角膜表面无溃疡,为深基质及角膜内皮面的感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真菌阳性率为87.5%(21/24);根据真菌感染的深度给予单纯药物(2例)、角膜清创术(5例)、结膜瓣遮盖术(2例)、角膜基质内注药(1例)或穿透角膜移植术(14例)治疗;链格孢霉菌为主要病原菌。临床表现为坏死性巩膜炎者共11例(22.9%),均给予巩膜切开探查术治疗,其中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仍发现有巩膜异物残留,给予手术取出;4例在巩膜坏死部位涂片查到真菌。结论板栗造成的眼部损伤主要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真菌性角膜炎、坏死性巩膜炎3大类。板栗异物应尽早取出,一旦发生真菌性角膜炎应尽早药物或手术干预。坏死性巩膜炎常由长期异物存留诱发,巩膜切开探查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70-375)

  • 标签: 板栗 眼损伤 眼异物 角膜炎 巩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 简介:摘要《中医学药名词》以"平"为规范名,以"横""沿皮"为又称,释义为:"针体与腧穴皮肤约呈15°左右角度刺入的方法"。考察多种古代文献可知,这一释义与"横""沿皮"是相符的,"直针刺""卧针刺""横针""横""沿皮""地平""皮下"都是同义词。而"平"在首见文献《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的含义却与此释义根本不同,是指进针后以达到得气为主而不分补泻的方法,即后世平补平泻法的雏形,与针刺角度毫不相干。所以,将"平"作为"横""沿皮"的规范词值得商榷。在实际使用中当注意"平"及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避免失误。

  • 标签: 平刺 横刺 沿皮刺 直刺 平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医学研究以痤疮为研究疾病,应用皮部血引流法进行治疗,观察后续疗效结果。方法:研究总计选取了97例痤疮患者参与本次医学研究,我院将这些患者各自分为49例Z组与48例X组,对Z组患者以单纯针刺法进行治疗,对X组患者则以皮部血引流法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观察期结束后的疗效结果与痤疮皮损积分统计结果。结果:从最终统计结果可以显然看到,Z组疗效率为73.47%(36/49),X组疗效率为95.83%(46/48),在统计疗效率中可以看到组间数据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371),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而在痤疮皮损积分统计对比中,Z组与X组在治疗前的痤疮皮损积分大小并无明显差异性,此时P值大小为(P=0.4122),而在治疗后的痤疮皮损积分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性,组间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418),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结论:在治疗痤疮疾病中,以皮部血引流法开展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为优异的治疗应用价值,可在临床加强推广应用。

  • 标签: 痤疮疾病 皮部刺血引流法 痤疮皮损积分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改良短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 80例于 2019年 5月 -2020年 2月来我门诊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 ,均在我科室行针刺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 40例。将传统针刺操作方法运用于对照组,将改良短法 [1]治疗运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 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 3个疗程后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增生运用改良短法治疗 ,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有效缓解,相比于传统针刺法,其临床效果更高。

  • 标签: 改良短刺法 乳腺增生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针刺加点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取 60例顽固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 30例。将针刺加点放血治疗运用于观察组,将单独针刺治疗运用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达到 53.33%痊愈率,对照组达到 36.67%痊愈率,两组效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顽固性面瘫运用针刺加点放血治疗,具有较短的疗程,相对很高的治愈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 顽固性面瘫 点刺放血 疗效。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左眼麦粒壳划伤后眼红伴视物不清,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左眼角膜中央色素性隆起病灶,颞上方及颞下方浸润灶处上皮缺损,下方角膜表面散在多处卫星灶,见羽毛状边界。真菌培养及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均提示盘孢属真菌,经测序确诊为盘孢属真菌性角膜炎。药敏实验后给予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行左眼眼内容物摘除术。(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38-14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 联合康复训练 在 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 201 9 年 1 月至 201 9 年 1 2 月本院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 6 0 例,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0 例,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 观察组30 例,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前,治疗 7 天, 治疗 14 天 , 分别用简化的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接受治疗后,病患病情均出现好 转,但观察组 病患 的 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明显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针 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 值得推广 。

  • 标签: 针刺取穴疗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采用血拔罐退热法治疗急诊内科发热的临床效果进行过分析。 方法 将 80例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40例,对研究组进行刺血拔罐退热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退热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体温出现下降的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退热效果。

  • 标签: 刺血拔罐 内科发热 退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毫针浅法在 妊娠期 的 周围性面瘫 治疗中应用的效果 。 方法 : 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了 2017 年 2 月到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10 例 妊娠期 患有 周围性面瘫 的 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 毫针浅 和 TDP 照射 的方法,并对患者的 治疗效果 进行观察 。 结果 : 所有 患者均 获得 痊愈 。患者的 运动评分 是 6 分 , 并发症程度 的 评分 上是 0 分 ,其中,治疗次数最少的是 11 次 ,治疗次数最多的是 20 次。 结论 :将 毫针浅 的治疗方法应用在 妊娠期 的 周围性面瘫 治疗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 。

  • 标签: 毫针浅刺 妊娠期 的 周围性面瘫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中风患者会出现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同时患者还伴有口歪眼斜、半身不遂等症状。该类疾病由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还伴有各种复发症,并发症等等特征,对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传统的中医学在中风病诊治和治疗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了解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病症相关研究进展,笔者在下文中对该治疗方法在中风病症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

  • 标签: 刺络放血疗法 中风病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药配合血拔罐这种治疗方法, 对于黄褐斑所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出现黄褐斑的患者 100 例,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保证每组 50 例患者。 分别用对照和观察给予其命名,其中观察组的患者接受的是中药配合血拔罐这种治疗的方法, 对照组患者则是服用维生素 C、 维生素 E,还有迪维霜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的人数达到了 49 例,对照组患者有效的人数为 37 例,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黄褐斑治疗的过程中, 采用中药配合血拔罐的方法, 其整体的效果较好,并且可靠度较高, 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面部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药 刺血 拔罐 黄褐斑
  • 简介:摘要: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芒针速法治疗,观察芒针速法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 2018 年 5 月到 2020 年 5 月,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研究组使用芒针速治疗。 结果: ( 1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3.67% ,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8.48% ,( P<0.05 ),结果有差异。( 2 )研究组治疗后 JOA 评分为 26.63±5.84 (分),参照组为 20.47±4.25 (分),( P<0.05 ),结果有差异。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采用芒针速法治疗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芒针速刺法 毫针针刺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络放血配合火罐的效果。方法选取茌平区中医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常规组、氦氖激光组,各50例。三组患者均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并进行局部护理。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络放血和火罐治疗,氦氖激光组接受氦氖激光仪局部照射治疗。统计并对比三组有效缓解率。结果治疗第6天,联合组有效缓解率显著高于氦氖激光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氦氖激光组有效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联合组有效缓解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氦氖激光组有效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氦氖激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治疗和氦氖激光治疗相比,络放血配合火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更加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刺络放血 带状疱疹 氦氖激光 火罐
  • 作者: 田翠翠 夏艳茹 樊小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30038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301636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30038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300381 天津,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00381 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300381 天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量效关系实验室(三级)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疱疹完全消退后,受累部位仍有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然现今临床中对该病尚无规范化治疗。传统医学认为该病为皮损消退后余毒未尽,气血瘀滞所致。此病多累及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腰骶神经等,而累及正中神经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病例较为少见,笔者临床随师诊治此病,认为正中神经走形大致与手厥阴心包经相重叠,故采用芒针透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为主,行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疗效满意,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 标签: 芒针 正中神经 疱疹,带状 神经痛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中,浮针透久留针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 76 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因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行浮针透久留针治疗。 结果: 组间治疗后总有效率 92.11% 、 65.79% ,比观察组增高( p<0.05 );组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比,观察组明显缩短( p<0.05 )。 结论: 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中,常规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但浮针透久留针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应用。

  • 标签: 顽固性 面神经麻痹 浮针 透刺久留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