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对葡萄白腐病病菌生物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葡萄培养基最适宜其生长,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和硫氨酸;葡萄白腐病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对光照不敏感,病菌的致死温度为38℃。

  • 标签: 葡萄白腐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 简介:女贞尺蛾是危害桂花、女贞、丁香等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闽西北地区暴发成灾,因此观察并掌握该虫的生物特性对于该虫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并掌握其生物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建议。

  • 标签: 女贞尺蛾 桂花 生物学特性 防治
  • 简介:云斑天牛是近年来发生和影响比较严重的蛀干害虫,主要危害核桃、杨树等经济树种。它以幼虫在树皮的木质部蛀食,导致树木衰弱死亡。为了深入了解该害虫,课题组采用定期到林间调查研究的方法,明确了贵州省云斑天牛在核桃树上的生物特性。同时,还发现了两种对云斑天牛幼虫或蛹具有较高寄生或捕食能力的天敌昆虫。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贵州省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云斑天牛 生物学特性 天敌昆虫
  • 简介:研究采用人工饲料带毒法将苏云金杆菌作用于棉铃虫幼虫,观察其蛹期生物指标及产卵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该药剂的试虫化蛹率降低、产卵量减少,最终导致种群数量降低。

  • 标签: 棉铃虫 苏云金杆菌 生物学指标
  • 简介:通过对佳木斯大学校园园林植物害虫枸杞负泥虫的生物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研究,首次记录了枸杞负泥虫在佳木斯地区的发生情况,对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发生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枸杞负泥虫的多种防治方法,同时建议采用升麻等植物源杀虫剂进行枸杞负泥虫的生物防治。

  • 标签: 枸杞负泥虫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防治措施
  • 简介:锈色粒肩天牛是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国城市园林和行道树绿化造成了重大威胁。为研究并防治该物种,不少学者针对锈色粒肩天牛开展了大量研究。笔者从生物特点、防治技术、风险评估等方面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为锈色粒肩天牛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锈色粒肩天牛 有害生物 研究现状
  • 简介:为了探讨棉花主要成分——棉酚、槲皮素、单宁和Bt毒素(Bt棉)对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种群发展的影响,采用人工饲料法将各成分饲喂棉铃虫,观察其生物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浓度下,棉酚和槲皮素对棉铃虫的龄期、虫重、蛹重和繁殖力等生物指标影响较小;单宁和Bt毒素能够显著增加各虫态死亡率、延长发育历期、降低单雌产卵量,从而抑制棉铃虫种群的发展。

  • 标签: 棉铃虫 棉酚 槲皮素 单宁 BT毒素 生物学指标
  • 简介:《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期刊曾用名《广西农业大学学报》、《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创刊于1982年。从2009年开始,《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更名为《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综合性农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中国期刊方阵",先后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化学文摘》(CA:JYYSAZ)、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英国《动物学记录》(ZR)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收录。

  • 标签: 应用生物学 基因组学 中国期刊方阵 《动物学记录》 广西农业大学 农业科学类
  • 简介:根据2015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公布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CSCD)收录来源期刊目录(网址http://sciencechina.cn/cscd_source.jsp),《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榜上有名,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被誉为"中国的SCI",是中国最具权威的收录数据库之一,被CSCD收录标志着入选期刊在该领域的领先水平。

  • 标签: 应用生物学 核心库 基因组学 HTTP
  • 简介:为研究土壤特性对烤烟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生物特征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壤土掺沙和壤土掺泥处理,分析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土壤处理中壤土各多样性指数都相对较高。微生物生长分析表明,壤土有利于以糖类、脂肪酸类、氨基酸及酚酸类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掺沙后土壤则有利于以羧酸类、胺类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掺泥后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则表现最差。土壤酶活性分析表明,蔗糖酶活性以壤土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壤土掺沙﹥对照﹥壤土掺泥;脲酶活性为壤土掺泥﹥对照﹥壤土掺沙。综合认为,壤土特性条件下土壤通透性能好,烤烟根际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丰富,且有利以酚酸为碳源微生物类群的繁殖,加之相应的土壤酶活性协调,因而最有利烟草生长。生产上可以通过适当客沙或客泥来改良土壤,以改善土壤生物特性,促进烤烟生长。

  • 标签: 土壤特性 烤烟 生长 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 简介:猴头菇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的猴头菇多糖、猴头菇低聚糖、萜类物质、甾体化合物、吡喃酮类化合物、酚类物质等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本文论述了猴头菇的生物特性、营养价值和所含的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猴头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猴头菇 生物学特性 营养价值 活性成分
  • 简介:柠条尺蠖在宁夏灵武市山沙区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4月下旬成虫开始大量产卵,初孵幼虫取食嫩叶为害;4~5龄幼虫食量猛增,可吐丝借风飘移传播到附近林木为害,受惊扰后吐丝下坠,旋又收丝攀附上树。柠条尺蠖的防治可采用人工挖蛹、灯诱、化学防治等方法,防治最佳期为1~3龄幼虫期。

  • 标签: 柠条尺蠖 生物学特性 防治试验
  • 简介:为明确中国华北地区瓜类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现状及抗药突变株的生物性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未使用过咪鲜胺的112株瓜类尖孢镰刀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并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尖孢镰刀菌抗咪鲜胺突变株。结果表明:咪鲜胺对112株瓜类尖孢镰刀菌的平均EC_(50)值为(0.0301±0.0304)μg/m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_(50)值作为瓜类尖孢镰刀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药剂驯化共获得7株抗咪鲜胺突变株,其抗性倍数介于6.2-26.8之间;突变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和致病力等方面均明显低于亲本菌株,差异显著;仅突变株HG13052701-R1的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其他6株抗咪鲜胺突变株的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仅与戊唑醇之间有交互抗性,与多菌灵和齅霉灵之间均无交互抗性关系。研究表明,瓜类尖孢镰刀菌在药剂选择压下可以形成抗咪鲜胺群体,具有低等抗药性风险。

  • 标签: 尖孢镰刀菌 咪鲜胺 敏感性 抗药性突变株 生物学性状
  • 简介:2016年5月11日,由中国丝绸协会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6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在南充市举行。当天上午,中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峰会暨全国产销形式分析会在天来大酒店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研究所所长向仲怀在会上发言,就国内外蚕桑科技领域最新情况作了介绍。会议结束后,向仲怀接受了记者专访,就记者的提问做出了以下回答。

  • 标签: 向仲怀 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南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蚕桑业
  • 简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2012年开始《江西植保》更名为《生物灾害科学》(CN36-1320/S,ISSN2095-3704),江西农业大学为主管单位,季刊,邮发代号44-139,国内外公开发行。《生物灾害科学》是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农业、林业、畜牧和水产方面生物灾害研究(包括对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害虫、害草及其它有害植物、害鼠等有害生物及其防治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等,设研究综述、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动物疫病防治、水产保护、防控对策、研究简报等栏目。本刊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水科技工作者、

  • 标签: 生物灾害 水产保护 江西农业大学 动物疫病防治 森林保护 邮发代号
  • 简介:生物安全分为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批次化管理除了可以提高生产成绩之外,更有利于内部生物安全的提高。批次化生产管理方式,是指将原有连续式管理模式(即每天或每周配种、分娩、断奶和销售)的工作,改为很短的时间内将生产工作间隔分明,且有规则地完成,有利于阻断疾病。通常批次和批次之间应该严格区分,不能把不同日龄的猪混养在一起。

  • 标签: 生物安全 批次管理 生产管理方式 生产成绩 猪场管理 产仔率
  • 简介:利用生物膜净水原理研制的GHJ-Ⅰ型生物包具有净化水中氨氮、亚硝酸氮,将其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硝酸氮的能力。在水温17-19℃、溶氧5.2-7.4mg/L、pH7.23-8.48条件下,容积19L的生物包培养熟化时间为15d,平均处理氨氮和亚硝酸氮的能力为2.5g/d。

  • 标签: GHJ-Ⅰ型净化生物包 水处理 氨氮 亚硝酸氮
  • 简介:对于猪场来说,看不见的病菌比看得见的脏乱差更加恐怖。猪只运输车是最容易携带病原的移动工具之一,对车辆的生物安全措施必须细致到极致。猪场工作人员都知道,污染的运输车辆可以非常迅速地传播疾病。

  • 标签: 生物安全措施 养猪业 养猪人 适当浓度 生物膜 肥皂水
  • 简介:雷帕霉素是由吸水链霉菌产生的三十六元环含氮三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结构中包含非常特殊的被α,β-二酮己哌啶酸胺分子所掩盖的半缩酮。雷帕霉素最早在智利的复活节岛上分离获得,发现其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颗粒发癣菌等真菌具有显著的杀菌活性。后来发现,雷帕霉素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和抗排斥反应作用,由此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但其抗真菌研究反而因此被忽视。

  • 标签: 雷帕霉素 生物农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吸水链霉菌 白色念珠菌 Β-二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