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哲学观上看,文化是哲学的背景,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人文的思想文化是属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哲学的民族性。因此,西方环境哲学仅仅是属于西方民族的“西方环境哲学”,而不是普适于所有民族的“一般环境哲学”。西方学者所创造的环境哲学理论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生成并按照西方哲学的思维逻辑构造起来的,因而这种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存在着先天的理论缺陷和困境: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是对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的否定。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理论实质,就是要在自然与人之间作出选择:“到底应该用人去消解自然呢,还是用自然去消解人?”由于二者都以消灭对方为基本的价值指向,因而我们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内部找不到使这两个“中心论”得到和解的任何可能的途径。西方的环境伦理学仍然在西方主客二分的架构下,按照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去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问题,也必然陷入理论困境而不能自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中不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分法”,而是采用“天、地、人”的三分法,通过“道”去解释“天、地、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坚持“德”与“道”的统一性,用“道”解释“德”:“道”是“体”,而“德”就是按照“道”去行“人之事”。“德”,不是由外部强加给个人的伦理规范,而是一种通过对“道”的“体悟”而达到“觉”的一种“境界”(觉悟),这种“德”就是“道德”。西方环境哲学要想消除它所遇到的理论困境,就需要从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中去寻找新的理论资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是环境哲学的“故乡”,它对于当代西方的环境哲学

  • 标签: 哲学观 环境哲学的民族性 西方环境哲学的理论缺陷 环境哲学的故乡 环境哲学中国本土化 环境哲学的还乡
  • 简介:蚂蚁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生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族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我管这套哲学叫做蚂蚁四重奏。

  • 标签: 哲学 蚂蚁 世界 生物
  • 简介:侯学煜先生(1912-1991),安徽省和县人,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农学院农化系。1945-194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先在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任研究员,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室并任主任30余年,是新中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兼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教授。

  • 标签: 侯学煜 植物学家 生态学家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植物生态学 南京大学
  • 简介:1拍拍手,鸭子就有两条腿说的是一个人力资源的专家常讲的一个故事,要求做主管的要知道激励的重要性。从前有一位县官喜欢吃烤鸭.并且请了一名厨艺很好的厨师。有一天这位县官发现厨师端出来的烤鸭只有一条腿,感到很是奇怪,可是不好意思追问。

  • 标签: 管理哲学 鸭子 人力资源 厨师 烤鸭 厨艺
  • 简介:突飞猛进的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大有希望的未来,可是,技术异化、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焦点,如何行动成为哲学关注的主题。生态哲学就是哲学转向行动,是行动的哲学。它提倡关系、有机、整体,以此为基础关注人的行动,生态哲学意味着生态性的哲学哲学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这是哲学在不同时代的外在转向;哲学还有其内在发展逻辑。从外在的转向和内在逻辑的研究可以看出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的发展。它的构成应该有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生态方法论体现为环境伦理学。由于生态哲学哲学转向人的实践、人的行动,哲学在关注世界、关注人的思维之后,关注人的行动就是发展的必然。环境伦理、生态道德就是人的行为规范,环境伦理学把人的道德关怀扩展到生态环境,生态哲学才会在环境伦理学领域里率先发展起来。生态认识论的研究可以从人类思维的历史分析中来阐释,在时间维度的整体中考察哲学思想的历史。从哲学的逻辑起点开始,研究不同时代哲学所关注的主题,分析生态哲学思想之所以生成的逻辑必然性,解析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思维整体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这是认识论维度的生态哲学研究。生态本体论体现了生态世界观,本体论可借助于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哲学把认识世界的任务交付给了科学,生态哲学的本体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基础,那么生态哲学本体论的阐明就离不开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宇宙论是最宏大的自然观,它对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作为生态哲学科学基础的生态学科学、地史地质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混沌理论等如何支撑生态哲学,如何深化有关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是研究生态本体论不可缺少的。

  • 标签: 生态哲学 哲学的转向 哲学的内在逻辑
  • 简介:我的导师章祖同教授1952年从东北农学院农业生物俄文研究生班毕业后,留东北农学院翻译室,从事介绍原苏联农科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任务书的翻译工作,先后翻译原苏联草原科学著作7本,其中包括著名草原学家德米特里耶夫的经典著作《草地经营——附草地学基础》,全面介绍了原苏联草原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为我国创建草原科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体系、成立第一个草原专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草地经营 资源学 科学研究 经典著作 草原学 原苏联
  • 简介:李德新,男,1930年生,四川省威远县人,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学系,即赴内蒙古农牧学院任教,任草原科学系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内蒙古草原生态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内蒙古生态学会一、二、三届理事,内蒙古老教授协会理事,《中国草地学报》常务编委等职。在教学工作中,为“草原专业”讲授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草地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程,并编写了数材和拟学纲要;自1985年以后,培养指导研究生和博十生,为培养草业科学和生态科学的专门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列入《中国教育专家名典》。

  • 标签: 生态学家 内蒙古草原 草地生态学 生态学会 生态科学 中国教育
  • 简介: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英国JohnInnes中心的研究人员从基因角度阐述了寒冷是如何控制拟南芥属植物开花的。拟南芥属植物因生长周期短,被各国实验室广泛用来作为实验植物,被称为"植物界中的小白鼠"。研究人员发现,法国第戎气候温和,生长在此的拟南芥比生长在气候寒冷的瑞典斯得哥尔摩的拟南芥开花要提早很多。

  • 标签: 拟南芥属 基因 科学家 研究人员 植物界 实验植物
  • 简介:<正>加科学家发现,所有响沙的每个沙粒都很圆,表面光滑;沙粒表面有一层由水气和二氧化硅形成的凝胶状物质,这些物质使沙粒之间互相粘连。当风力或其它机械力作用

  • 标签: 科学家 响沙 凝胶状物质 氧化硅 机械力 谐振器
  • 简介:建设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指导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活动,找到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学者们将关注点投向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哲学实践指向性上。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对现实经验的总结,阐述了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并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时期环境哲学的实践指向性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在分析比较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和谐社会体现了环境哲学的现实属性和实践诉求,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社会化的媒介以及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目标。目前,中国的生态和谐社会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但它是环境哲学实践性转变的核心步骤,因此,每位公民无论在任何领域都应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努力。

  • 标签: 环境哲学 实践指向 生态和谐 生态和谐社会
  • 简介:《文化哲学》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是中国读者了解施韦泽提出和论证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方法和过程,并且探讨其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关系的最好资料。《文化哲学》的文化批判是其文化哲学的起点,敬畏生命伦理学则是其文化哲学的结论。而施韦泽所体现的向东方思想的转向和跨越,使其原本还没有直接针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成为当代“生态伦理学革命“的先声,并由此成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思想渊源之一。

  • 标签: 施韦泽 《文化哲学》 敬畏生命 生态文明
  • 简介:随着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观念,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生态哲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生态哲学丛书”无疑是当前我国系统、深入研究生态哲学的重要成果。盖光、陈红兵教授等主编的“生态哲学丛书”,是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的集体成果。该基地前身是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生态文化研究机构之一,2007年升格为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标签: 生态哲学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山东理工大学 总体格局 低碳发展
  • 简介:众所周知,人类目前自知陷于前所未有且日益加重的全球性环境危机之中却难以自拔,这一难题已成为全人类最高时代课题,对它解决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一个民族的后代能否生存,一个社会在国际共同体中地位如何,也是评价各国大学科学创新层次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实际角度看,环境冲突已经成为双边、多边、地区间和国际间的重要事务,

  • 标签: 环境哲学 哲学研究 国外环境 成果 可持续发展 环境危机
  • 简介:德国林学家芬次尔是民国时期来华工作的著名外国专家之一。他先后在国立中山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参与了这两所大学林场的创建,同时也为粤陕等省的林业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足迹遍及粤、琼、浙、陕、甘、青、宁、川等省,在人工育苗、造林、保护天然林、林业行政组织、林业法规、水土保持等方面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将德国的林业科学带入了中国。芬次尔一生热爱中国,为中国的林业发展殚精竭虑,并最终长眠在了中华大地。

  • 标签: 德国林学家 芬次尔 事略
  • 简介:马毓泉,1916年2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9年就读于当时国内闻名的江苏省立苏州中学,193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大学二年级转学到北京大学生物系就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毓泉下决心从军救国,1398年春考入黄埔军校,为第15期学员受军官训练一年零三个月,1939年毕业后开始从国,先后担任少尉、中尉附员、上尉参谋。

  • 标签: 植物分类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黄埔军校 苏州市 江苏省
  • 简介:中国的农业科学家们正在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决心将"不值钱"的蛋壳变废为宝。研究包括将蛋壳中的无机钙转化成有机钙、用生物酶法提取蛋壳内膜中的角蛋白用于制药以及化妆品工业,以及从残留蛋清中提取一种叫做"溶菌酶"的抗菌剂和保鲜剂等。"鸡蛋壳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是天然的绿色钙源、经加工可以入药,成为净化剂、

  • 标签: 我国科学家 研究蛋壳 科学家研究
  • 简介:章祖同,男,1925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同年去哈尔滨入东北农学院农业生物俄文研究生班,学习当时先进的原苏联农业生物科学,于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后调入内蒙古农牧学院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 标签: 资源学 中国共产党 草地 农业生物 农学院 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