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里默氏杆菌又称传染性浆膜炎,其病原为里默氏杆菌(曾称氏杆菌),是现代养鸭业中造成严重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发展,本呈上升趋势,且本易于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相混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该病的发病日龄一般在12-40日龄,发病率5%-90%,死亡率为5%-80%,严重时会全群覆没。我服务中心曾诊断多例里默氏杆菌,现将最近一例的发病和诊断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疫里默氏杆菌病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治
  • 简介:氏杆菌也称霍乱。是由多杀性氏杆菌引起的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关节炎及麻痹。因其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常给养禽生产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 标签: 鸭巴氏杆菌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治疗 诊断 败血性传染病 纤维素性
  • 简介:氏杆菌又称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种禽类,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急性病例表现为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表现为体内炎性出血和败血症。2014年4月份,新余市下村镇某养殖场只突然发病,死亡率高,经过临床症状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最后确诊为由多杀性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氏杆菌(禽霍乱)。

  • 标签: 巴氏杆菌病 出血性败血症 多杀性巴氏杆菌 急性病例 禽霍乱 炎性出血
  • 简介:1904年首次报道里默氏杆菌,70年代后已逐渐传播到全球许多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和地区,亚洲许多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均报道本的存在。1975年邝荣禄教授曾提出本在我国的存在。自1982年郭玉璞教授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三个商品场发生里默氏杆菌之后,本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上海、江西、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海南等省的番、蛋和肉群中都有发生。

  • 标签: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绿头野鸭 诊断 北京郊区 集约化 黑龙江
  • 简介:多杀性氏杆菌、鸡、鹅、火鸡等家禽中易发,尤其易感,对未接种禽霍乱疫苗的鸭子致病率很高,日死亡率可高达10%以上,对已接种禽霍乱疫苗的鸭子仍可感染多杀性氏杆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起病例,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种鸭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诊断
  • 简介:1发病情况2006年6月28日某农场王氏兄弟购进雏番1200只,采取平养育雏。自购进第2天开始,阴雨连绵7d,高温潮湿,没有干垫料不能更换,育雏舍内闷热潮湿,饮水器周围有积水。饲养密度过大(52只/m^2)。开食的头2天用水泡的小米,以后用蛋鸡雏的颗粒料。颗粒料存放在一个用塑料布搭设的小棚内,堆放离地面只有4~5cm,由于高温、潮湿叉不通风,使饲料发霉。因经济条件的限制,把肉眼看到发霉的饲料弃掉,用所谓好的饲料(实际已发霉)喂雏,再加上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

  • 标签: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鸭曲霉菌病 饲料发霉 诊治 并发 发病情况
  • 简介: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又称氏杆菌败血症、综合征、传染性浆膜炎,是、火鸡和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Hendrickson和Hilbert1932年首次报道纽约长岛的北京发生本,并把该病原命名为斐佛氏菌(Pfeifferellaallatipestifer);

  • 标签: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鸭疫巴氏杆菌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 防治 疫苗 接触性传染病
  • 简介:里默氏杆菌又名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的急性、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大肠杆菌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出血性、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两均能使不同日龄和性别的番感染发病,尤以2~5周龄的番易感。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番养殖较为集中,番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较为多发,现将一例雏番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简述如下,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 标签: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 混合感染 雏番鸭 诊治 败血性传染病
  • 简介:近来,我县大渡口镇个体饲养的雏发生了一种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以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等病理性病变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以大面积发生,死亡率在75%左右,而且疫情不断蔓延扩大,对养鸭业危害很大,经济损失惨重,后经综合诊断,确诊为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混合感染 大肠杆菌 巴氏杆菌 防治 病毒性疾病 纤维素性
  • 简介:近来,我县部分乡镇个体饲养的雏发生了一种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以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等病理性病变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以大面积发生,死亡率在75%左右,而且疫情不断蔓延扩大,对养鸭业危害很大,经济损失惨重,后经综合诊断,确认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 混合感染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 简介:里默氏杆菌是危害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幼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目前,本已成为世界性疾病,广泛分布于养鸭发达的地区。由于本的存在,使抵抗力降低,继发感染大肠杆菌,造成雏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饲料报酬明显下降,消耗大量药物、人力,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 标签: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大肠杆菌 混合感染 诊治 接触性传染病 败血性传染病
  • 简介:氏杆菌义称绵羊出血性败血,以发热、呼吸粘膜及内脏器官广泛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本多见于幼龄羔羊,偶尔成年羊也发病,通常情况下,本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善,或长途运输等应激刺激或圈舍阴暗潮湿通风不畅有直接的关系.集中圈养时过于拥挤更易诱发此。零星散发时,2-3岁羔羊发病较多,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年龄的羊都可感染,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较多。

  • 标签: 巴氏杆菌病 绵羊 出血性败血病 诊治 发病季节 内脏器官
  • 简介:2008年12月10月,本镇某养殖户购进商品雏2000只,雏2周龄时开始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群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畜主用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均无效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很快传染整个群,发病率达50%,死亡率达30%。笔者前往诊治,确诊为沙门氏杆菌感染,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很快控制病情。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沙门氏杆菌病 雏鸭 诊治 药物治疗 消化道症状 喹诺酮类
  • 简介: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常见和多发病,而这两种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给防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1流行特点这两种的混合或继发感染的现象非常普遍,凡是目前有这两种流行的地区,大多数群都存在两种的混合感染。2-5周龄幼多发,自然感染发病率20%-40%,有的群感染率达90%,死亡率5%-80%,这取决于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及应激因素。一般新饲养的场地和在流动水域饲养的很少发病,然而,连续饲养几批之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有所提高,特别是旱地养鸭,每批均于2-3周发。不少群随着饲养批数的增多,

  • 标签: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 混合感染 流行特点 饲养管理 防治
  • 简介:氏杆菌(PasteurellosisSuum)也称“猪肺”,是由多杀性氏杆菌(Pasteurellarnultocida)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若临床误诊,轻则延缓病情,重则发生严重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2月笔者治疗一起以肺炎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氏杆菌。经药敏实验,综合防治病情得到迅速控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猪巴氏杆菌病 乳仔猪 诊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 热性传染病 发病情况
  • 简介:2014年8月22~25日,淮安区一养鹅户饲养的1600只、45日龄仔鹅发生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剧烈腹泻、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并相继有136只鹅死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氏杆菌。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鹅表现精神萎靡,呆顿,尾翅下垂,打瞌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升高达42~43℃,

  • 标签: 巴氏杆菌病 仔鹅 食欲减退 剧烈腹泻 临床症状 翅下垂
  • 简介:氏杆菌是由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本无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一般在炎热、潮湿、闷热、通风不良的环境或者气温突变的时候容易发生本。近几年来,随着养兔数量的增多和生产的集约化,本发生的比较多,引发兔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及治疗费用增加等,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 标签: 兔巴氏杆菌病 地方流行性 综合预防措施 气温突变 无季节性 饲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