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如果说喝茶有助于抵御病毒此前还只是一种定性推断,那么,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学报》上报道了定量发现:茶叶中名为"茶氨酸"的化学物质可以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强5倍.任职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杰克·布科夫斯基博士21日接受美联社记者保罗·雷采尔采访时说,茶氨酸的作用,是调动人体免疫细胞抵御病毒、细菌以及真菌,或许有朝一日可以充作药用.

  • 标签: 病毒 预防 保健功能
  • 简介:<正>据德国《工程师协会信息报》报道,奥地利图尔思农业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生物塑料,这种称之为“FASAL”的热塑性塑料是以刨花、锯未为原料,加工时在原材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玉米粉,在制

  • 标签: 热塑性塑料 生物塑料 技术研究所 再生原材料 奥地利 玉米粉
  •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与诊断猪圆环病毒的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可扩增10ng的阳性质粒的DNA.可以从30μL病料组织悬液或全血中扩增检测PCV,并且该方法可以区分PCV1和PCV-2,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如PPV、PRRSV、SIV以及许多细菌不能检出。应用此方法对6省市的12个猪场的225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电镜观察与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离的病毒为PCV-2。

  • 标签: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2型 PCR 分离鉴定
  • 简介:猪圆环病毒(PCV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主要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猪皮炎肾炎综合症(PDN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生长发育。且致死率较高,此病可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患猪体质不良、皮肤苍白或有黄疸、消瘦、死亡等,病理特征主要为全身器官的炎性变化。该病自1991年开始报道以来.已成为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致病机理
  • 简介: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本病感染猪群早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除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产外,患病哺乳仔猪高度呼吸困难,1周内的新生仔猪死亡率很高,主要病变为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公猪和肥育猪都有发热、厌食及呼吸困难症状。而猪细小病毒病几乎仅见母猪流产。早产、死产、木乃伊胎,其他猪均为隐性感染。4.猪传染性死木胎病毒感染。本病主要引起胎儿死亡、胎儿木乃伊化、胎儿和新生仔猪畸形、母猪不孕等症,与猪细小病毒病很相似,在临床上难以区分,需采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鉴别。5.猪布鲁氏菌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布鲁氏菌病流行地区,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

  • 标签: 细小病毒感染 病原体 诊断 治疗
  • 简介:果树病毒病危害严重且时间长久,防治困难,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和重视。国内果树的带毒株率在60%左右。果树感染病毒后终生带毒,生长衰弱,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国内外的系统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栽培无病毒茁木是防治果树病毒病的根本对策,无病毒栽培从选址、建园、肥水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并据此才能生产出优质无公害水果,同时还可显著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品质量,增强抗逆性和适应性,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环境等。

  • 标签: 无病毒苹果 栽培技术 病毒病 危害 防治 生长发育
  • 简介:随着西药抗病毒药物越来越严格地被禁止用于动物口服用药,抗病毒中药将日渐受宠,比如下列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中药: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中药 口服 西药
  • 简介:猪轮状病毒病(PorcineRotavirUsdis-eaise)是由轮状病毒(RV)引起的仔猪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腹泻为特征。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轮状病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除感染猪外,还可感染人及牛、羊等动物。本病最早(1943)在患腹泻的儿童中发现,Woode和Bridge1975年首次从猪中分离

  • 标签: 轮状病毒病 轮状病毒 流行特点 症状 病理变化
  • 简介:猪圆环病毒(PCV)在1982年被发现,当时被认为是PK-15细胞系的一种污染物。血清学调查证实德国(1982)、加拿大(1989)、新西兰(1991)、英国(1994)、美国(1995)都有本病毒存在,可以说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 标签: 圆环病毒病 症状 致病机制 诊断 防治
  • 简介:提高面粉加工质量,是广大面粉企业不断进行科技投入、开发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新型雾化着水机就是提高面粉加工质量的首选机械.

  • 标签: 雾化着水机 面粉 加工质量 作用机理
  • 简介:天鹰椒是日本枥木县选育出来的一个农家品种,我市自1978年引进种植后,椒农们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市天鹰椒产量逐渐下降,病毒病发生也日趋严重.为防治病毒病的危害,我们研究并采取了综合防治病毒的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将该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 标签: 综合防治技术 病毒病 天鹰椒 农家品种 引进种植 经济效益
  • 简介:2000年6月初,巢湖市居巢区黄麓镇某养殖场从合肥购回2000套一日龄种鹅,12日龄时鹅出现多只发病,发病后即注射抗小鹅瘟血清,同时饮水中加入氟哌酸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不明显,两天后病鹅开始死亡,10天后死亡达到高锋。之后死亡缓慢减少,病程持续20多天,共死亡鹅189只,死亡率9.45%,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电镜观察确诊为鹅的副粘病毒病。

  • 标签: 雏鹅 副粘病毒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农村家蚕常见病毒病有血液型、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各有其表现症状.需从消毒、管理、选用抗病品种等方面着手进行病毒病的防治,以提高养蚕效益.

  • 标签: 家蚕 病毒病 症状 防治 种类
  • 简介: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取健康的三龄起蚕经口接种BmCPV后不同时间段取中肠后部固定、制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家蚕中肠圆筒形细胞组织变化,作者认为随病毒的入侵复制增殖,病蚕圆筒形细胞出现的病理变化是与病毒复制增殖、多角体形成相关的,细胞内出现浅染小空白点时正是病毒发生基质与病毒粒子大量产生阶段;细胞松弛、先端膨大变形、出现多空泡时正是多角体逐步增多时期.结合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光镜下观察的组织病变进一步说明病毒的复制和多角体的形成都是由细胞顶端部位开始,逐渐向基底部推进,最后新的多角体充满整个细胞,使细胞溃烂破裂,大量多角体和病毒粒子落到肠腔.

  • 标签: 细胞 组织病理 病毒增殖 溃烂 镜下观察 不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