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代际正义是现代社会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由于后代人不在场,代际正义问题有其特殊性,这与代内正义不同,但代际正义问题思考的主体依然是当代人。在当代社会中,由于消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帝国主义、环境殖民主义的盛行,代际之间不公正的问题日益凸显。代际正义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代内与代际资源公正分配的问题,确立代际经济公正的储存原则,提倡节约,进行以节约为核心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代际正义。

  • 标签: 代际正义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今中国正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比较早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上,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概括起来,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可持续推进:加快改革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协调而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二是人口可持续控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三是资源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必须加快开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新资源;把发展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四是生活可持续提高:逐步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是社会可持续进步:坚持全面发展,推进两个文明。社会主义必须是富强、民主、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坚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可持续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 经济体制
  • 简介:“没有基本的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利益协调整合的秩序基础,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从“场论”知道:从根本上讲,这种“秩序基础”是由一个社会中的体制结构决定的,且常见的三类体制结构中,树结构最差,果结构最好,树一果结构接近果结果。而我国的体制内改革,正是从现行的树结构向树一果结转变,而大众股份制的确定,正是这种树一果结构的建立。这是中国走向稳定、持续发展的根基。

  • 标签: 持续发展 股份制 稳定 中国 大众 体制结构
  • 简介:我国的环境危机正进一步加剧,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必须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和资源问题,以及造成我国环境和资源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途径.

  • 标签: 环境 资源 可持续发展 途径
  • 简介:五台山是我省旅游的"龙头",其庙宇之多、之古老,名扬中外,享有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五台山回来不看庙之美称.五台山高大雄伟,苍松翠柏,泉水溪流,清净幽雅,白云、蓝天和时时呈现的"佛光",虽不及黄山的云海和奇峰,但地势开阔,五个台顶挺拔云间,红墙黄瓦的寺院点缀在山峰深谷之中,不似黄山胜似黄山!

  • 标签: 黄山 云海 旅游 持续发展 五台山 佛光
  • 简介:本文以游牧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以我国牧区城镇化为议题,论述了牧区城镇化的目的、意义和成就,对牧区城镇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了理性思考和建议。游牧民族创造的草原游牧文化,是适应草原生态环境的唯一选择。本文对牧区城镇化与游牧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 标签: 牧区城镇化 现状问题 对策建议 游牧文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一、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命题的由来及现状的简要分析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改善的今天,务川仡佬族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从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看,都极有可能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旅游业来培植。若规划得当,集约化程度高,从长远看,将不啻是务川这个贫困县的福音;从区位上看,也必将惠及遵义市,从而进一步扩大遵义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笔者之所以大胆提出这个命题,综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务川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现状的自然要求;2、务川在遵义所处的区位特点与即将形成的特殊优势;3、有遵义红色旅游大背景的有利条件作依托;4、民族文化旅游是二十一世纪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5、科学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现实需要与历史责任。

  • 标签: 民族文化旅游 社会经济 发展之路 可持续 拓宽 基础设施建设
  • 简介:从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自身环境现状出发,根据生态旅游的内在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五台山的宗教旅游的生态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五台山生态旅游应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努力构建草地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以及地质地貌生态旅游.

  • 标签: 五台山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 简介:贵州是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多民族山区省份。贵州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南方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一个亚热带强烈岩溶化高原山地,环境独特,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内部差异明显。由于地处高原,区位条件差,交通不便,旅游资源保护良好。旅游业是一个创新的行业,只有那些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突出自己特色的旅游资源“产品”

  • 标签: 旅游资源保护 可持续发展 民族习惯法 贵州 云贵高原 山区省份
  • 简介:持续城市经营的概念是城市经营理念发展与丰富的产物,其含义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或经济干预手段,促使城市各系统之间都能够协调稳定地发展,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整体效益,从而达到良性互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城市经营具有多目标性,其中,良好的城市生态是城市经营的重要目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生产力的运行受到生态环境的恒定的制约。建设生态城市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其中包括良好的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的政策环境体系和科学的消费结构等。

  • 标签: 城市经营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寺庙生态文化由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个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是指寺庙与其所在自然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复有"自然地理取向"与"宗教地理取向"两种形式,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方面将寺庙与尘世拉开距离。人文生态是指寺庙与其信众并社会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借助仪式法会、观光朝圣等等活动而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寺庙生态文化的基本原则是寺庙旅游开发恪守的底线。遗憾的是,如老君山等寺庙文化、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并未恪守此一底线。

  • 标签: 寺庙生态文化 自然生态 人文生态 旅游开发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他们提出了“两次提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设、“两个和解”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原则、“两种尺度”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等有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是理解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理论的重要思想平台。

  • 标签: 马克思 思格斯 可持续发展思想 社会发展理论 实践原则 评价标准
  • 简介:基层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传承古老的华夏文明文化,是基层博物馆面临的新课题。这得益于积极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热爱文化遗产的教育以及爱国、爱乡的教育,有利于以文物资源的交流推动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播,实现临时展览从"量"向"质、量双优"转变,从而切实加强馆际间的联合发展和交流。

  • 标签: 基层博物馆 历史文明 文化遗产 传承 可持续发展 交流
  • 简介:公共资源两难的根本问题是个人经济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一些人为了追逐个人利益最大,过度获取公共资源,走向"公共的悲剧",或不愿为公共资源作出贡献,"搭便车"现象流行。传统的研究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探讨公共资源两难博弈行为的机制,用"贪婪"来解释"搭便车"现象,并根据强化理论以奖励和惩罚作为主要对策。但是,这种理性经济人观点忽视了人的社会动机。实际上,公共资源两难博弈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方法论上有必要从社会人(Homosocius)的人性观来进行分析。本文在当前的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分析了公共资源两难博弈行为的动机模式,从社会学习理论出发,提出了公共资源两难管理的社会学习过程和动机释放机制

  • 标签: 公共资源两难 公共的悲剧 搭便车 贪婪与害怕
  • 简介:NBIC会聚技术是主导21世纪技术革命的新兴技术群,将掀开人类技术发展历史新篇章,产生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会聚技术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正在掀开"潘多拉之盒"。会聚技术发展将逐步改造人类的遗传物质与精神世界,最终变人类自身的自然进化为完全的人工进化,进而颠覆传统自然生命神圣伦理观;会聚技术将在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上撼动传统道德谱系,引发道德秩序混乱。因而,在发展会聚技术的开端就应当特别关注相应的社会问题,及早开展与研发同步的相关问题研究,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起一套法律、伦理、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去调控会聚技术的发展,并依据技术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不同的规约手段和规约机制

  • 标签: 会聚技术 伦理难题 伦理规约机制
  • 简介:持续是一种发展生存之道。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快,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中国.人们的生存空间却日渐缩小.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自然灾害不断“报复”着人类的“文明”。可持续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于工业化变革中的中国来说.是值得深思与探讨的。

  • 标签: 可持续设计 中国 经济高速发展 生存之道 “文明” 自然灾害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人的精神需求的经济杠杆,它迫使人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市场经济第一次把人的个性发展凸现出来,从多方面开拓人的思维的自由空间,变革着思维方式,为个性的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市场中的社会交往,建塑着独立人格和独立个性,使人的行为自主权日益扩大,反射到精神领域,又给精神领域的主体以独立的意志和自主的权利。文章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需求的发展机制,即自我发展机制、自我激励机制、自我约束机制、文化调节机制、心理平衡机制、社会控导机制

  • 标签: 精神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精神文明建设 自我发展机制 物质需求 经济条件下
  • 简介:<正>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今天人们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可以说,可持续性已经成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的一种发展观.然而,如果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伦理思考,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也许可以说,可持续性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而且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可持续性,是人类在工业文明走向新的文明转型期中的价值的基础.

  • 标签: 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性” 制度文明 文明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城市周边的农村出现了一批集中居住的新型小区。有些小区中存在着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缺乏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缺位、管理制度无法落实等突出问题。为了破解此类小区的管理难题,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在成都市金堂县磨盘山村的聚居小区开展了可持续管理试点项目,项目目标是探索农村聚居小区可持续管理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对聚居小区管理小组和住户进行能力建设,推动社区群众自主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可持续管理机制。该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和管理经费的可持续性,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明确管理主体是前提,好的制度设计是基础,外部社会组织是必要的协助者和陪伴者。

  • 标签: 农村聚居小区 可持续管理 公共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