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思维的一个先验主体的“我”是一个伴随着一切概念的意识,它只能和意识到它的作为内感官的经验性意识一同“出现”,这是康德对“我”的最为基础性的认识。在实践哲学里没有出自感性的病理学的我的地位,尽管也考虑到了肉体性的“我”的有限性,但理性自己就已独立地规定了意志。理论化的“我”也探入到情感领域,情感得依赖一种朝向知识的可传达性。所以康德理论化的“我”伴随着写作,风格是先验哲学无风格的风格。但理论化的“我”在康德那里是无疑具有情感侧面的,如对道德律的敬重始终是这一理性原理的最为紧密的伴随物。另外,康德字面上并不出现的理性的“我”即使是理论化地隐匿地加以表达,还是必然具有参与世俗生活的社交性。

  • 标签: 康德 写作 风格
  • 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伦理学家魏英于2014年11月17日21:15时在杭州市浙江医院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0岁。魏英1935年6月29日出生于辽宁盖州,满族,1956年9月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团委常委、宣传部长,1970年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标签: 伦理学家 逝世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北京大学 研究生导师
  • 简介:《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论题,白朱熹以之作为道统论的依据,并提出了完整的理论解释后,此“十六字心传”便为理学家们所广泛讨论。明末的蕺山对十六字诀有着极大的兴趣,终其一生都探讨不断,尤其是晚年蕺山结合诚意慎独之说,

  • 标签: 刘宗周 诠释 宋明理学 道统论 理学家 刘蕺山
  • 简介:王建平,山东著名画家。现为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以佛教题材见长,尤其擅长罗汉形象的刻画与创作,其人物造型生动,线条准确古朴,墨色淡雅古拙,体现了罗汉身在世间、普度众生的无尽愿力,深受信众的喜欢和好评。他的佛教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政府收藏。

  • 标签: 佛教题材 王建平 绘画欣赏 艺术研究院 艺术创作 中国书画
  • 简介:宗周将《大学》八目之一的“诚意”中的“意”解释为一种深微的道德意向,即心的道德主宰,而不是已发的善恶意念。以此为基础,他对阳明的“四句教”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新“四句教”。通过对阳明四句教的批评,宗周一方面对阳明四句教潜在的矛盾及可能的流弊进行了揭示,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前四目的重新解释,将知纳入到意中,力图以此解决阳明后学知而不行、知行分离的流弊。

  • 标签: 心意知物 诚意 良知 四句教
  • 简介:汉末魏初,儒学德性我式微,才性说盛行,《人物志》集其大成。具有一定个体独立性和自由精神的才性我存在三个面向:轻视儒家规范而仍以道德为终极关怀,但新道德并不明确,是不清晰的德性我;重视直觉洞鉴的智悟,但程序性逻辑推理阙如,是不彻底的认知我;将个体生命看作艺术的审美存在,但欠缺退而瞻远的超越意识,是不健全的情意我。材质自然主义凸显才性说之自我又使之不完满,魏晋个体之种种自主性据此伸展.

  • 标签: 才性 《人物志》 个人 自我 自然主义
  • 简介:10月25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界专家、放桐教授的40余位学生齐聚上海,祝贺放桐教授执教60周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和党委副书记承功出席了会议。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江怡代表学会致辞。会议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主持。

  • 标签: 哲学教学 回顾与前瞻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学术成就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