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西方有着两千多年的听觉文化理论资源,其发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古希腊时期逐渐形成的通过“看”来认识世界的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为视觉中心主义奠定基础;其次是德国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比较重视理性,将二元对立的对象性形而上学体系建设得近乎完善,继承古希腊时期用“看”,而不是“听”的方式认知,以哲学的角度而非艺术美学的角度建构理论体系;在此之后的现代时期,尼采、海德格尔等人反思传统形而上学的危害性,欲将人类从传统的视觉至上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用听觉来影响、平衡或者是替代视觉中心.

  • 标签: 听觉文化 音乐 形而上学
  • 简介:传统的反应时任务只能为听觉词汇加工提供定量数据,而不能提供定性信息,Gating范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以上两种信息,使研究者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听觉词汇加工的即时过程。而且它的适用群体广泛,可被用于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Gating范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期待它被更多的研究者所认识和使用。

  • 标签: Gating范式 听觉词汇加工 汉语研究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耳机以叠加法和分离法传送双重听觉信号的知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1)响度感觉是听觉中枢对同一信号的双耳输入强度加工整合的结果;(2)信号间的中枢干扰作用比外周干扰作用要小.前一论点在对三维虚拟听觉显示研究中也是应十分注意的.

  • 标签: 双重听觉信号 叠加法 分离法
  • 简介:政党执政方式的合法性,是大多数公民对政党执政方式的自觉认同。一个政党获取执政方式合法性的基本途径,是构建一种支持该执政方式的同质文化、证明该执政方式有效的业绩和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苏共执政方式的种种弊端,最终耗尽了执政的合法性,这是导致苏共失去执政地位的重要内因。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执政方式 合法性 政治学
  • 简介:听觉词汇识别是理解口语的重要基础,而语音是影响词汇识别的重要因素。当前口语理解的研究热点是不同类型的语音信息如何影响口语词汇识别过程。本文综述了语音信息对口语词汇识别的作用。为进一步认识听觉语言加工的实质,本文在介绍语音信息作用的基础上,阐述并分析了当前影响较大的听觉词汇识别理论模型,同时对语音信息在听觉词汇识别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 标签: 语音信息 口语理解 听觉词汇识别 理论模型
  • 简介:选取一组先天聋被试和与之匹配的听力正常被试,采用线索提示范式考察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被试在辨别任务中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有中央线索化的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和听觉障碍被试都出现了返回抑制,但是听觉障碍被试消失得比听力正常被试早。无中央线索化的辨别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被试组仅在SOA=650ms时,听觉障碍被试没有发现返回抑制现象。结果表明听觉障碍被试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更易受中央线索化条件的影响,听障被试的空间注意调节机制更具策略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中央线索化 听觉障碍 辨别任务 返回抑制
  • 简介:研究加工通道的差异以及减法和乘法心算的编码特征,选择100道心算算式,在视觉和听觉两种输入通道下记录并分析了14例正常人的脑事件相关电位(ERP)。结果发现,视觉和听觉通道引发了趋势相反的早中期成分,在额区和中央区产生了显著分离。在慢波阶段,听觉通道下更多激活了颞区,而视觉通道下更多激活了顶-枕区,且慢电位的ERP特征也表现出通道差异。减法和乘法运算以左半球激活为主,但听觉通道下的顶区和颞区出现了显著的右半球优势。减法在视觉通道下优势较大,说明其主要依赖视空间表征;而乘法在听觉通道下更具优势,则主要是由于其以听觉的言语表征方式为主。

  • 标签: 输入通道 乘法心算 减法心算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  在众多的学科中,艺术,尤其是音乐的创作自由度最高.教师在给学生上好专业技能小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正确地演唱(演奏)作品、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此过程中内心听觉训练尤为关键.……

  • 标签: 中的内心 内心听觉 创作中的
  • 简介:本研究用绝对辨认法与信号清晰度和响度适宜性主观评价测试了60、70和80dB(A)三种噪声水平下与言语通讯同时呈现的高优先权音调信号的最小强度增量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设置的强度范围内,音调信号的辨认正确性主要取决于信号的相对强度;而音调信号的清晰度和响度适宜性与信号的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都有关.对于采用信号强度自动增益控制的告警系统,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双重听觉信号 信/噪比 信号强度增量
  • 简介:一、事件背景2011年3月15日(周二)晚上,一名中途辍学、外出打工的初三女生张某,回老家办身份证,顺便回学校看望昔日的同学。晚上张某想在学校宿舍借宿,生管老师查房时,她担心生管老师会反对她留宿,于是藏到了走廊尽头的卫生间,还给同学发了条短信告知自己的藏身之地。

  • 标签: 突发事件 恐惧 应激心理干预
  • 简介: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成了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邓小平稳定思想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本文简要地运用邓小平稳定思想的方法论,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特点和对高校稳定的影响,进而探讨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以期对高校安全稳定的维护有所启迪。

  • 标签: 邓小平稳定思想 方法论 高校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 简介:一、事件回顾2014年9月的一天下午,上完体育课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结伴从操场返回教室。初三的小林和她的几个伙伴也有说有笑地往教室走着,突然间,正在上楼的小林向后倒去,滚下了楼梯。只见小林抱着头,嘴唇发紫,一脸痛苦地躺在地上,身边的伙伴顿时傻了眼,马上下楼查看小林的情况并通知班主任,拨打120急救电话。

  • 标签: 哀伤辅导 校园突发 事件 团体辅导
  • 简介:(一)一月五日下午,二○二次列车正满载着乘客在北同浦线上奔驰。当列车经过朔县时突然从喇叭里传出播音员的急促声音:“旅客同志们请注意,四号车厢有一位危急病人,现在吐血不止,哪位是医务工作者,请速前来帮助抢救。”我们听到播音员的紧急呼吁,立即向四号车厢奔去。这时,四号车厢六十三号座位的四周已围满了人,一名女乘务员和几名乘客正扶着一位青年

  • 标签: 铁路医院 大同站 马斌 别无他物 龙泉 传染病科
  • 简介:1心理学家关注突发事件的社会背景我国正在进行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社会安定有序.而突发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近年来.国内外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带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公众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实现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

  • 标签: 和谐社会建设 突发事件 心理危机干预 咨询心理学 临床 经济发展
  • 简介:一、案例简介周一上班时,我刚打开办公室房门,就发现有什么东西掉下来,捡起来一看,这是学生小唐的一封咨询来信。平时学生的咨询来信都是放在咨询室外面的悄悄话信箱里的,而且许多学生喜欢使用很精致的信封信纸,小唐的信件却显得尤为特别——信封是拿透明胶布手工粘的,信纸也是作业本上撕下来的,最让我惊讶的是,

  • 标签: 偶发性偷窃 角色扮演 空椅子技术 认知领悟
  • 简介:发性移民就是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合理开发资源,进行结构调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的。实践证明,凡是认真贯彻执行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库区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库区广大干部和移民群众的改革开放意识

  • 标签: 开发性移民 水利水电工程 可持续发展意识 改革开放意识 搬迁安置 生态环境
  • 简介:儒学在当代中国近30年来有充足的发展,就儒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显然有贞下起元的趋势。但当前儒学能否面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同时挑战,既克制现代性的工具理性而又基于理性建立整体的价值观点,既超越个体化的自由任性而又能在群体性中激励个体的创新,应是儒学当今追求的方向。事实上,儒学也面临着存在与发展的困境,这显然是儒学对自身的发展的历史不能有效地掌握,对儒学的反思精神以及本体与宇宙的基础性不能有深切的认识所致。至于与其他传统的哲学理念如何沟通而实现其独特性与独立性,更有待相互认知对等的深化。何以至此?固可以做出诸多解说,但如果未能维护儒学本有的真诚性,又未能持续发展其创生性,在自然有为的生命意义的自觉中,发挥儒学本有的德性精神与实践力行精神,贯注于理论的建设与文化价值的创建,则即有所获也必“既得之,必失之”。海峡两岸儒学发展各有一偏,一为唯识化的心性哲学,一为经学化的政治哲学,加上外来的只着眼于关系主义的角色伦理,构成了当前儒学发展的“三偏”。相应于此的“三正”之说是:相对于心性哲学可以发展更具积极性的生命哲学;相对于经学政治哲学可以论述易学与儒学的交互整合,形成一套向往以德法为本体的政治诉求;同时,可以提出生命责任伦理来规范极易流于表象主义与自欺欺人的角色伦理。

  • 标签: 儒学 真诚性 创发性 三偏 三正
  • 简介:<正>发明家认为,他试验过了他所知道的技术设备的一切可能的组合,并分析了完成自己课题的一切方法,但是,却没有想出自己所需要的结构。这些毫无结果的探索使他精疲力尽,他只好停下来,去从事其它的工作。有一次,他在完成另一项看来与使其烦恼的技术课题毫无关系的工作时,却突然间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启发法 启发式 控制论 技术课题 解决问题
  • 简介:<正>1898年5月,出生于波兰的罗莎·卢森堡从田园牧歌式的瑞士流放地前往德帝国繁华的工业化城市柏林。她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运动,领导该运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SPD)是那时最强大的社会主义政党。罗莎·卢森堡既支持该政党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最终目标而奋斗,也支持为实现无产阶级短期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而斗争。罗莎·卢森堡是个身高不超过1米5的小个子,(1898年)她28岁,看起来像一个女大学生。但她是19世纪末极少数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毕业于瑞士的苏黎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德国社会民主党 田园牧歌式 工业化城市 党的领袖 政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