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人与自然(天)的依存灾系,既有必然的科学基础,也有客观的理论根据,还有着真实的时空表征,即人天在人类历史层面上的时间表征,和它们在现今全球层面上的空间表征。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人天依存关系的时空表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依存关系 时空 表征
  • 简介:唯识的时空观是以“内因缘缘起”,即阿赖耶识缘起为立论的总根据。以“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和“过未无体”来说明时空的无自性。用唯识的“种熏”说,来说明时间的“刹那灭性”。本文引入自证分对回忆与预想的证知,来说明自证与时间意识之间的深刻联系。在回忆、期待和感知三种时间意识行为中,只有感知(证知)具有当下性。不论是因果同时还是因果异时,都是自证分的“证知”,它们不过是自证分这一受熏持种主体之“行相与体性”两种不同的功能显现而已。在这样一个“回忆卜现在(证知)_期待”构成的三维时间结构中,我们看到三者的相互依存。本文以“波粒二象性”量子实验来说明时间与观察者有关。以经验心识观之,光波(能量、空)会“坍缩”成粒子(物质);以觉性观之,粒子又会还原成空无。所以,与其说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不如说我们“心识”存在的状态具有波粒二象性。

  • 标签: 唯识 时空观 自证分 波粒二象性
  • 简介:<正>引言俄罗斯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MikhailMikbailovichBakhtin,1895—1975)以其在哲学、美学、文艺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整个世界的人文思想研究。他的'边缘'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个性,使得他的理论涉猎极广,并总是能独辟蹊径地作出新意逼人、一针见血的论断,但从整体上来看,他的理论中作为'三大主干的对话主义、时空体和狂欢化,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抵触,即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整体之间,也存在着前

  • 标签: 赫金 时空体 拉伯雷 庞大固埃 时空坐标 狂欢化
  • 简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向奎教授是造诣深厚、博学善思、富于创造的学者。值此杨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五十五周年之际,笔者拜访了杨先生,请他谈一些研究心得。现将杨先生论学大要摘述如后。(一)在历史文化方面孔子曾经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句话,从中国传统文化角

  • 标签: 杨向奎 天人之学 哲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 和谐
  • 简介:道教延续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以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对于时间、空间的思考,并与其长生久视、飞升成仙的宗教目标联系起来,将对生命价值的追寻落实到对道的永恒探求之中。无论是“白日升天”还是“山林隐化”,无论是缩地装天的道术还是文学瑰丽的想象,都共同讲述着一个打破或者超越时空有限性的梦想。在审美的时空里,修道者逍遥遨游,实现并完成了自我。在改变时间与空间的努力中,在实现从“人”到“仙”的跨越中,呈现出神圣的超越的无与伦比的审美境界。

  • 标签: 道家 道教 审美时空
  • 简介:《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里的玄同指与大道混同其一的状态与境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和光同尘。这是太上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财富。这里的光也可以认为是时间、时代,而这里的尘也可以解释为空间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和光同尘可以理解为与所处的时空相协调,相适应。

  • 标签: 道教 教义思想 时代精神 民族文化
  • 简介:《带我去吧,月光》是台湾著名才女朱天文写于1989年的作品,因其内容风格独特而引人瞩目。它以感伤而苍凉的笔触写出了母女两代人感情的幻灭,体现了一种时空变更、天地不仁的残酷世态。同时朱天文由对人物乡愁的浓浓抒写到对探亲的精微再现,也表达了一种对世事人生的崭新认识。

  • 标签: 朱天文 幻灭 时空 风格独特 苍凉 感伤
  • 简介: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北魏、隋唐、明清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于政治的需要不断对之以充实、丰富。目前,保存下来40余座文殊寺庙,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透过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时空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信仰形态、文化内核以及历史积淀。

  • 标签: 五台山 文殊寺庙 时空分析
  • 简介:管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曾写下辉煌的篇章。管子的思想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也发挥着重大作用。1909年,清政府和立宪派忙于“预备立宪,维新国政”,著名学者梁启超把目光投向管子,为管子重新作传。梁启超从史学家的责任和精神出发,认为管子在先秦时就已经初步主张在中国实行立宪政治,从而将管子的爱国精神、民族主义置于近代民族危亡的环境下进行解读。

  • 标签: 梁启超 《管子传》 缘由
  • 简介:白和混沌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现代设计作品最频繁出现的两种状态。白和混沌除了从物理角度的颜色认知而存在外,更体现了一种东方视角里的整体感觉。这种感觉通过外在于物内化于心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得以体现。这是独特审美文化生发出的设计的东方现代性品质。

  • 标签: 混沌 时间 空间 东方现代性
  • 简介:对面孔刺激敏感的ERP成分N170,其特异性至今仍有争论。本研究记录正立脸、倒置脸、动物脸、马赛克脸及七类物体类别图片刺激的ERP,分析ERP成分的峰值和潜伏期。正立脸比倒置脸、动物脸所引出的N170的峰值和潜伏期都高和早。其他类别刺激引出N170,其潜伏期早于脸刺激,峰值低于脸刺激。正立脸和动物脸VPP潜伏期显著长于其他类别刺激,之间没有差异显著性。脸刺激与其他物体类别刺激相比,N170和VPP是其特异性的脑波成分。

  • 标签: 面孔识别N170 VPP 特异性
  • 简介:下面所展示的意象组合法,是在多年的读书生活中碰到的.一方面由于并没有在一段时间内专门到书林中去搜寻“意象的组合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阅读范围极其有限;所以这里汇集的诸法对于意象组合法的全体来说就不啻挂一漏万了。其中只有很少几则算是我的想法。也是在前人论说的启发下获得的。之所以不怕大方之家“哂由”,只是为要揭示一下:

  • 标签: 组合法 意象 思维 素朴 读书生活 阅读范围
  • 简介:采用“词汇-图片”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组合加工过程中的关系启动效应,探讨了关系竞争理论与图式取向理论之间的争论.结果:实验1发现,在目标组合概念与启动组合概念的主名词或修饰词相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2表明二者之间没有相同的子概念(修饰词或主名词),也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3在排除视觉特征因素条件下,再次证实本研究中出现的是关系启动.结论:支持图式取向理论,即概念组合中的关系信息不受修饰词和主名词的限制,是独立表征的.

  • 标签: 概念组合 名词-名词组合概念 关系启动
  • 简介:<正>一、管仲的业绩与理论组合的模式管仲相齐,正逢春秋初期。那时,王室衰落,形成了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也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与此同时,还形成了列国兼并,诸侯争霸的格局。管仲的改革事业,就是在这时完成的。管仲的政治经济改革是成功的。从内政看,齐国执行重本禁末,富国强兵的政策,只用

  • 标签: 宏观经济政策 管仲学派 马克思恩格斯 管子 诸侯 轻重理论
  • 简介: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教师夏林的新著《穿越资本的历史时空——基于唯物史观的现代性批判》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商品拜物教这一特殊理论视角对现代性的成因、流变、类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做了独特而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的“物自体”理论起面临的就是现代性问题,显性的自我意识哲学根源于现实经济生活,

  • 标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现代性批判 唯物史观 历史时空 资本 德国古典哲学
  • 简介:20世纪以来,关于信念的形而上学研究,主要有表征主义和倾向论两条基本路径。基于对信念的组合性特征的阐明,一方面,组合性是信念的构成性条件;另一方面,组合性不是信念的构成性条件,因为典型的物理倾向和心理倾向都不具有组合性,而且,一个组合性的倾向谓词不必然谓述一个组合的倾向。因此,在形而上学上,信念不是倾向。进而,考虑到表征主义能够为信念的组合性提供最佳解释,论文主张,信念的组合性特征是支持信念表征主义的有力理由。

  • 标签: 信念 组合性 表征主义 信念倾向论
  • 简介:艺术表现形象是艺术的对象世界、创作者主体世界、鉴赏者接受世界交互作用的变相产物。在这三个世界动态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形象变相的重心可以倾向于这一界,也可以倾向于那一界,从而产生变相程度、变相方式的各种差别性。实赋之象、虚幻之象、比兴之象,这三种差别较大的表现类型,就是在艺术三个世界的组合变相中,偏向于不同侧面的结果。

  • 标签: 艺术表现 组合类型 形象 主体世界 相论 交互作用
  • 简介:<正>《周易》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著作,涵育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学术,同时也从思维的深层影响着现代世界哲学与社会的发展。《周易》之所以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在于它本身蕴含着的“动”的思辨和“变”的真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从这古老的哲学著作中寻求解释、寻找智慧、寻找到达彼岸的道路。《周易》把世界上千变万化、复杂纷纭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故《系辞》称“一阴一阳之谓道”同时,《易》伴随“阴”“阳”而产生的“动”“变”又寓于时位(时间和空间)的变通中。《周易》昭示于人们的,要“变通趣时”亦即说这种变动又要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乃指在时空交变之中,既要执常御变,又要御变求常,这便成为管理之学的不二法门。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又有自身的历史过程。当它发展到

  • 标签: 周易 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 道家思想 哲学著作 阴阳五行
  • 简介: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空前兴盛并日益世俗化,佛教信仰广泛地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佛菩萨信仰中,不同的神灵司职不同的领域,由于民众所遇到的生活事物不同,大都会从个人的自身利益出发去信仰某一神灵,这种信仰的流行往往也伴随着造像的产生。有时不同佛菩萨共同出现的组合,更能得到大众普遍的崇敬与膜拜,因此在民间信仰生活中,许多是以多尊像同时出现的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的祈求。本文即以地藏菩萨像为主轴,通过对石窟造像的组合形式、题记和相关文献的研究,说明地藏菩萨与西方净土信仰的关系。

  • 标签: 地藏造像 造像组合 西方净土信仰 地藏十王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