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侧重以互联网时代中国普通网民网络政治表达为研究对象,把网络政治表达视为一个完整传播过程,尝试从哲学、传播学和心理学视角,运用系统结构方法,对网络政治表达五个基本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体和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普通网民教育、主流媒体引导、网络传播平台建设和网络传播过程控制四个层面,去解决中国普通网民网络政治表达消极效果问题.

  • 标签: 网络政治表达 结构 中国普通网民
  • 简介:东周时期齐鲁交通线路主要有四条,莱芜谷道和过平阴要塞大道分居东西,其间还有多个山间谷道沟通齐鲁,齐长城上关VI则是谷道重要枢纽。西周早晚期交通线路因考古学文化分布格局迥异而不同,但是莱芜谷道可能不是交通主线。诸多考古材料说明新石器时代鲁中山间谷道已被作为沟通鲁南鲁北重要通道。有商一代,鲁南鲁北交通主要以汶水上游和泰山西侧大道为主,但不可忽视鲁中山地在商晚期交通中作用。

  • 标签: 齐鲁 地理交通 考古
  • 简介:施虐特质和冲动性人格均可引发攻击行为,但目前对施虐特质结构特征及其与冲动性特质关系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研究采用施虐倾向类型量表(VAST)、简版施虐冲动量表(SSIS)和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对485名中国大学生测量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对VAST中文版测验数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施虐特质由直接施虐和替代性施虐构成二维假设;(2)VAST与BIS-11运动冲动性维度仅具弱相关,提示施虐倾向是独立于冲动性人格的人格特质。

  • 标签: 施虐人格 冲动性人格 攻击行为
  • 简介:为揭示'院政时期'政治结构特点,以日本当代天皇'生前退位'为引,对日本平安时代后期出现天皇退位、'上皇'、'院政'等相关历史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分析表明,'院政'作为平安时代后期主要政治形式,它出现,导致了之前统一集中于朝廷日本国家权力出现了崩裂,分散到不同政治集团之中,进而出现了'双重王权结构',甚至'三重王权结构'奇特政治现象。同时,原本无缘于朝廷政治生活中下层军事贵族走进了国家权力中心,带来了武士阶级发展壮大乃至武士政权的确立,使得之后日本政治结构乃至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标签: 院政 天皇 平安时代 王权 摄关政治
  • 简介:从考古资料可知,东周齐国贵族墓葬有的殉葬马匹,集中见于中高级贵族墓葬中。殉葬马匹应按照一定标准选取,而非随意使用,其殉葬方式包括车马同殉和单独殉马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可知,在春秋早中期,齐国殉马主要是由东部莱国输入;春秋晚期开始主要是由本国饲养。

  • 标签: 东周 齐国 殉马葬俗 来源
  • 简介:在科学发展观深层滋养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突出矛盾与特定时空际遇催化下,“五大发展理念”得以积极生发并通过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以重要文本形式呈现。“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再次升华,深刻蕴涵着内在本质逻辑结构。五个维度各有侧重点:创新是促发展动力机制,协调、绿色与开放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共享是引领发展终极价值旨归。然而,他们却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互嵌共生统一体。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五大发展理念” 内在逻辑结构
  • 简介: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重要伦理规范。儒家阐释了作为道德活动责任伦理主体指向——责己和责人,从特定维度丰富了儒家责任伦理学和角色伦理学。历代儒家既讲责人又讲责己,但更重视责己;同时,儒家并不否定责人,而是主张敢于责君、敢于劝谏,提出了以责成人之道思想范式。儒家凸显责己,彰显了重责己轻责人价值导向。

  • 标签: 儒家 责任 自己 他人
  • 简介: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和民主呐喊声中走向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批判传统就不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然而,如果没有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同样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现在: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实用理性;和而不同、互鉴互学、博采众长会通精神;既必须以西方为师又否定资本主义矛盾社会心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文化心理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党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呈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在不断深化认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呈现出科学性与发展性统一,在理论成果和实践形态均取得丰硕成就进程中呈现出过程性与实效性统一。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及作用效力,可将40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大致分成根本经验、基本经验、具体经验和实践操作经验四个层次。在新时代,党思想政治教育将延承和发扬这些历史经验,继续发挥"生命线"和"中心环节"作用,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中国力量,最终促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向全世界更鲜明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标签: 改革开放40年 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特质 经验分层 时代展望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内外知名人士支持和参与下,西北地区兴起了工业合作社运动,通过发动民众开展工业合作,以实现群众自救和支援前线。其中,英国人乔治·何克是这场运动重要参与者。他先后作为战地记者、西北工合办事处观察员和工合直属机构培黎工艺学校校长,以中国普通群众抗战与生活为主要观察对象,撰写了许多报道和日记,为我们观察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动向提供了一个微观社会史视角。通过乔治·何克系列纪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百姓在艰难抗战环境中形成了齐心合力工合精神,成为支持抗战、实现民主、建设一个新中国希望。

  • 标签: 抗日战争 工合运动 乔治·何克 培黎工艺学校
  • 简介:本文以对云南省麻栗坡县蓝靛瑶过法仪式田野调查为中心,采用文本研究与宗教人类学相结合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地蓝靛瑶过法仪式中"师""道"二派分工与合作,发现了其"道阴师阳"内在关系结构。此外,本文还深入考察此结构在瑶族"生死轮回"过程中救度个体与家族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师""道"二派共同建构了蓝靛瑶生命周期完整救度链。

  • 标签: 过法 师派 道派 道阴师阳
  • 简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团队建设,主要根据“教学与科研”结构性内在规律,组成教学与学术研究团队,强调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关系。只有科研供给质量增强,教学需求质量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教学与科研”结构性视角.审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探寻教学新思路.不断提升新生长点.这是“学术强院、质量立院”关键点和突破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教学 科研 创新团队
  • 简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意识形态问题经典论述开拓了新论域、发起了新话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就是对这一论域和话题延续。在这一延续中既有着想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意味,但在具体问题研究中迷失在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复杂关系中。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这一问题上进路,进而对其迷思进行澄清,是不断接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真相、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真精神重要环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经济基础 政治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 简介:海德格尔著作中神深奥晦涩。透过对他思想整体方向把握,我们发现,在海德格尔这里,最后神是救渡人出离"存在离弃状态"之困境神,但他不是基督教上帝,上帝反倒是走向无神虚无主义起源。海德格尔敏锐地看到,近代以来人作为主体并未因脱离上帝而变得自由,反而精神贫困,无能于思考,无能于真理,人无根地生存。与此相对,海德格尔神召唤人出离困境从而踏上返乡之途。这种神有自己"面目"和出场方式,但他不是不缺乏任何存在最高存在者,甚至也不是存在自身。神不是神化的人,但人却从神获取尺度,成为"半神",在"家乡"中人共神同在。这种神是人确立自己本质必经之途和最短而最陡峭路径。这种非神学神打开了思考神性和人性另一条路。

  • 标签: 人的本质 存在历史 居有
  • 简介:一个有趣故事有位年轻“当兵”生病住院了,某天,他看见一位漂亮护士从病床前经过,怦然心动……千方百计打听到这位护士名字后,他暗下决心:明天一定要主动跟她搭话!

  • 标签: 英雄 朋友 护士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

  • 标签: 流动儿童 亲子依恋 城市适应 心理韧性
  • 简介:宗白华《美学散步》,共三大部分,二十二篇文章,无一不洋溢着诗性智慧。该书立足于中国古代不同艺术领域,对其进行了不同维度梳理;在简要介绍西方艺术论同时,采用中西例子兼用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艺术“通境”;并且该书采用诗史互证、文史互通论证方法,在阐发作者自身理念同时,随手拈来浩瀚古典文艺理论、哲学思想、历史史宴和诗词篇章作为例证;该书还以建立充满文艺美学理想人格为精神导向,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美学内核。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以《诗经》《周易》和《华严经》为代表中国古典生命哲学和近代西方柏格森生命哲学是其艺术意境诞生思想基础。作者在其形散而神不散论述中,体现了其对艺术意境之美的完整建构。

  • 标签: 宗白华 《美学散步》 艺术意境 建构 生命哲学
  • 简介:孟子仁义观源自孔子,受曾子和子思学派启发,因而对孔子之道做出了相应发展和推进.孟子之仁义观把仁、义组合为仁义,实现仁礼、仁智到仁义转变.仁、义到仁义组合弥补仁义分割而各自膨胀流弊;仁礼到仁义和仁智到仁义转变,为解决礼制丧乱殆尽而权谋术智大兴时代问题指明了方向.另外,孟子把孔子畏天知命天命观发展为以仁义立命天命观,主张人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够主宰领域即属于人性东西(比如仁义),而不是去追求那些不属于人性东西(比如富贵名利),从而化解人们在现实中不得志时烦恼.

  • 标签: 孟子 仁义观 孔子之道 发展
  • 简介:《鬼谷子》作为先秦纵横家唯一一部子书,许多教育思想在其中鲜活地存在。研究《鬼谷子》教育思想和他对“生命自觉”重视,这既是服务教育学研究中国性需要,也有益于在教育实践中“育生命自觉”之人。其育“生命自觉”之“圣人”教育目标、育“生命自觉”教育内容、育“生命自觉”教育方式,对理解“教育关系”中生命自觉、《鬼谷子》教育思想核心:生命自觉价值取向、教育要满足个体生命自觉正当需求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鬼谷子 教育 生命自觉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作为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对技术是持否定态度,实则不然,庄子多次肯定了技术重要价值和作用,只不过,庄子对技术局限性也有着深刻认知,因而容易给我们造成其忽视技术印象。

  • 标签: 技术观 庄子 当代 传统观点 否定态度 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