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瞿秋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主义哲学政治特质,坚持理论探索与思想批判相结合,始终运用马克主义哲学寻求中国革命的“政治解决”方法,构建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支撑,实现了中国政治实际与马克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政治目的。

  • 标签: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中国革命
  • 简介:“有无之辨”历来都为中外哲学所重视,马克主义哲学同样如此。马克主义经典作家从其特殊需要出发,对“非存在”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了梳理,区分了“绝对的非存在”和“相对的非存在”,并形成了其富有辩证色彩的非存在思想。马克辩证的“存在一非存在”观体现在对人、劳动、精神观念等具体范畴的分析当中,它揭示出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存在和非存在,它们是相对的,始终只能作为矛盾统一体的双方出现。马克主义哲学的“有无之辨”克服了以往“有无之辨”和非存在研究的各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化解了“有无之辨”的一些常见难题,对于本体论、认识论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启发意义 非存在 矛盾统一体 认识论研究
  • 简介:自库恩从科学研究和科学革命的视角提出“范式”和“范式革命”以来,“范式”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哲学词语。马克主义哲学研究领域范式转换的呼声也比较高,但是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马克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还在形成过程中。从学理上看,把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方式表面上的差异称为样式更加合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基本样式 哲学研究范式 范式革命 “范式” 科学革命
  • 简介:当前多重理论视野的马克主义哲学研究需要一些判断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水平和方向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总体上讨论马克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马克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含方面:一是在理性与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优先于理性,可称之为实践优先原则;二是在历史发展与伦理道德批判的关系中,历史发展优先于伦理道德批判,可称之为发展优先原则;三是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中,价值判断优先于事实判断,可称之为价值优先原则。该问题的难点是后两个原则的关系问题。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优先原则 发展优先原则 价值优先原则
  • 简介:12月20-21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由哲学研究杂志社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全国部分院校、杂志社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的主题展开讨论,集中关注当前现实中的诸多重大思潮,并重点突出了马克主义的当代意义。在主旨发言中,北京大学丰子义、聂锦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南开大学王南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复旦大学余源培、冯平、陈学明、孙承叔、汪行福教授,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中山大学刘森林教授,清华大学韩立新教授,求是杂志社李文阁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喜教授,南京大学刘怀玉教授和武汉大学陈立新教授等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论坛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政法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7月13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30余位学者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表示,深化马克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从马克主义哲学角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前马克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国化的马克主义、中国化的马克主义哲学离不开中国的当代实践。《求是》杂志文化部主任李文阁认为,最近几年的历史唯物主义讨论推动了国内的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深化了对中国道路的认识,但讨论往往“学院气”较浓,过多纠缠于概念的辨析和文本考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当代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学术研讨会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李达多维度、重学理、重结合地系统传播马克学说。他以“马克学说与中国”为切入点,“慎重研究和考校”马克学说,根据马克学说与中国国情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应用于中国实践,勾画出“系统介绍-研究考校-制定政策-初步实行”的独特实现路径。

  • 标签: 李达 系统传播 马克思主义 哲学
  • 简介:马克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在当下的中国处于一种在场状态。但马克主义哲学的这种当下在场,无论是在学术意义上还是在政治意义上,都不足以充分地体现出马克主义哲学的现实价值,即马克主义哲学虽然看似在所有场域都持续在场,但在诸多时空条件下,则表现出空场或缺场。比如,中国道路已经践行三十多年,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哲学界对于中国道路的内在机理和发展逻辑并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当代中国 问题意识 哲学理论 政治意义 学术意义
  • 简介:马克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从积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化促进了马克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同时为马克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及经验借鉴;从消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等,曾使马克主义中国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这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启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主义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俄国 双重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 经验借鉴
  • 简介:7月15—18日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由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中国理论网协办。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党校系统、科研院所等80多个单位的16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围绕会议主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一,“中国梦”的哲学问题。与会学者从历史时间角度阐释提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从现实空间角度阐释“中国梦”的哲学内涵,从本质特征上阐释“中国梦”所蕴含的思维方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梦 学会 马克思主义研究 《教学与研究》
  • 简介:9月1-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吴向东、鲁克俭、罗松涛、徐克飞应特赛德大学(TeessideUniversity)考灵(MarkCowling)教授的邀请参加会议。张曙光教授提交题为“唯物史观与中国经验”的论文,提出应把唯物史观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经验”相结合。吴向东教授宣读题为“中国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论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重塑社会价值秩序、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国家认同感、形成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相应的文化软实力。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经验 论坛 大学哲学
  • 简介:8月22—30日在南京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以及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等国内外30多所高校的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约130余人参加。暑期学校课程的主题包括“英国马克主义,特别是新左派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走向”、“当代美国马克主义在文化、政治和经济问题上的最新研究”、“英美生态学马克主义研究”、“‘后马克主义’及当代英美激进思潮”、“当代英美马克主义研究中的空间问题”、“批判实在论与马克主义的对话”和“法国、意大利激进思潮在英美马克主义研究中的理论效应”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美国 暑期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后马克思主义 批判实在论
  • 简介:传媒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其具有法制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喉舌功能、价值引导功能和议程设置功能三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从遵循以人为本的法制观念、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等方面着手对传媒的法制传播进行调控,以保障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 标签: 马克思 传媒 法制 功能 调控
  • 简介: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主义围绕实践概念进行的讨论作了梳理,认为卢卡奇等通过对劳动、意志、日常生活、批判、兴趣、交往行动、个体实践等的阐释为实践概念注入了新的思想文化元素,为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主义实践本体论提供了丰富的资养。认为在构成实践的各种元素中,劳动是最基本的,但只有和繁衍结合在一起,才可能构成人与自然的原初关系,实现从生物人到现代人的过渡。马克主义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恩格斯表述过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即"生命的生产",它回答了作为始源或基元的日常生活的基本结构、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以及人类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问题。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即人的救赎,历史上有关经验之美与超验之美的讨论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马克主义实践本体论的确立为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践本体论 美学
  • 简介:引言世界历史的进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类在感受到一次又一次跃进的同时,也间或会遭受到跃退的困扰。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人一跃。然而,时隔70余载,这一强大的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人们在感叹唏嘘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跃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毁灭性打击。在苏联,首先跃退的不是外在的政治制度,而是人们内在的信仰,信仰的震荡会导致国家政治的震荡。我们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这一跃一退,不禁要思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信仰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世界历史 人类历史
  • 简介:中国模式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与概括。马克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理解中国模式的一把钥匙。中国发展道路本身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中国模式及其内涵的客观存在性。但中国发展道路的高度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动态性,又决定了我们要用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观点,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待中国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本质和规律,并将其概念化为'中国模式'。因此,中国模式的形成、发展及不断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模式才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的发展模式。

  • 标签: 中国模式 马克思主义 价值判断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单称肯定判断或单称肯定陈述。马克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符合原典,二是符合国情(文情),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深刻的历史反思性、强烈的理论批判性,以及对于实践的科学指导性、纠错性。如果把"中国化"当作筐,一切都往里装,便不但消解了"中国化"的严肃性、科学性、正当性,而且可能将"中国化"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飘浮的"能指",甚至变成一个藏污纳垢的伪命题。毛泽东之所以提"马克主义中国化"而非"马列主义中国化",并非"反苏"、"反列宁主义",而是一种"去苏化"、"去国际化"理论策略。不过,清除了旧的教条主义,却又产生了新的教条主义,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理论品格
  • 简介:建国后十七年,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根据人民大众的特点以及对马克主义哲学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马克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问题,开辟出了文本传播、媒体宣传、教育引导、思想改造、制度安排、组织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而又相互配套的具体路径。总结归纳这些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建国后十七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