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4号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大豆品种。该品种于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利用冀4号及其衍生材料,通过杂交育种、诱变等手段,河北、山西、陕西3省育成了16个品种通过省审或国审,其中国审品种7个、高油品种5个,脂肪含量为21.79%~23.97%。育成的品种适宜我国黄淮和北方两大大豆主产区种植,在大豆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冀4号在育种上的广泛应用,证明其不仅是一个优良品种,也是难得的优异种质。筛选和培育优异种质是大豆品种选育的前提,也是大豆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 标签: 大豆 冀豆4号 选育 优异种质
  • 简介: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金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国家食用行业科研专项以在我国生产和出口创汇及食品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绿豆、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食用豆科研、生产、产后利用等方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食用豆 科研 行业 “十一五” 资金支持 食品加工
  • 简介:以夏大豆杂交种杂优1号及亲本(W931A和WR016)为材料,进行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合势等光合特性的测定,以探究杂优1号光合特性方面的杂种优势规律,为大豆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杂优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在8:00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杂优1号与亲本相比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从而说明杂优1号较强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从群体光合势分析,杂优1号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盛花期、结荚期、鼓粒期3个不同时期都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从盛花期到结荚期、结荚期到鼓粒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杂优1号较强的光利用能力、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 标签: 大豆 杂优豆1号 光合特性
  • 简介:郑州135×泗2号是黄淮海地区衍生大豆品种最多的组合之一,以郑州135×泗2号及其衍生种质为亲本材料在全国8个省市选育出87个通过省审或国审的大豆品种,其中国审品种39个、高蛋白品种20个、高油品种11个,获省部级以上奖13项。郑州135和泗2号的育种贡献,证明了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种质创新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

  • 标签: 郑州135 泗豆2号 育种 应用 衍生品种 系谱
  • 简介: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国家食用产业技术体系以产销量较大的绿豆、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为主要突破口,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栽培管理粗放种植技术落后、

  • 标签: 产业技术 食用豆 品种混杂退化 “十一五” 资金支持 现代农业
  • 简介:利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了14份不同地理来源、表型具有差异的油莎品系的分子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0对引物中共有多态性引物42对,扩增出多态性带328条,平均每对引物7.8条。28对引物在12个品系上具有特征谱带,除品系4和14外,均可用1对引物进行鉴定;采用引物组合法仅用Me2/Em6和Me8/Em11这2对引物就可将14份材料区分开,并利用这2对引物构建了上述品系的数字指纹图谱。UPGMA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参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2~0.75之间,平均为0.42,表明我国不同地理来源的油莎品系遗传差异较大,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标签: 油莎豆 SRAP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 简介:【背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常造成农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的象耳根结线虫,由于其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以及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重要病原根结线虫,因而引起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学者的广泛关注。【方法】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海南岛农作物上采集到的10个根结线虫纯化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象耳根结线虫在海南岛大面积栽培的10种农作物和南药植物,包括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辣椒、番石榴、海巴戟、沈香和丁香上均有寄生,其形态学、酯酶表型和mtDNA-PCR扩增产物均有别于常见的根结线虫种类;用引物18S和28S扩增象耳根结线虫种群的rDNA-IT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象耳根结线虫4HBJ种群分别与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同源性均仅为88%左右。【结论与意义】本文准确鉴定了象耳根结线虫,首次阐述其对海南岛多种农作物的致害性;阐释了象耳根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并明确了其与3种常见根结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象耳根结线虫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象耳豆根结线虫 鉴定 RDNA-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