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办刊宗旨:生物医学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说生物医学发展代表着个时期生命科学发展主流和方向,起着带动性和变革性重大作用,并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本身产生革命性影响。当前,生物医学发展异常迅猛,不断出现新研究领域,而且有的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边缘。

  • 标签: 生物医学 投稿指南 生命科学 人类社会发展 办刊宗旨 科学发展
  • 简介:投稿论文格式必须严格按照我刊投稿格式撰写(详情见本刊网站:www.shengwuyixue.toni,www.swcx.periodicals.net.on)。

  • 标签: 投稿 生物医学 论文格式 .NET WWW
  • 简介:申宝忠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哈医大四院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享受省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国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中国医院院长领导力杰出业绩奖、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奖励。

  • 标签: 生物医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编 黑龙江省 医学影像
  • 简介:从1980年代开始,美国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被我国许多专家、决策者和管理者认定是考核科研人员和机构学术水平,以及衡量整个国家科技实力普适标尺。受此观点支配,形成了我国“SCI核心期刊”政策:科研人员要想获得经费和晋级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断地发表SCI论文。

  • 标签: 核心期刊 SCI 科学 中国 科研人员 学术水平
  • 简介: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不断发展,以动物脂肪和植物油料作为基本原材料油脂工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当代粮油食品工业关键性组成部分。但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促进发展,也为了使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得到更好运用,我们必须加大对着方面的研究,以促进不断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国现代油脂工业主要发展现状对发展趋势具体展开探讨。

  • 标签: 油脂工业 生物技术 现状 发展
  • 简介:背景】鬼针草属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入侵我国后给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等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目前,关于它们研究主要针对单个物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2外来鬼针草入侵能力和入侵机制,本文开展这2入侵与近缘本地之间比较研究。【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低肥和高肥2个养分水平,测量和计算2外来鬼针草与近缘本地金盏银盘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形态和生长参数、生物量及其分配、繁殖持续期、单株种子产量以及表型可塑性指数等。【结果】低肥条件,除了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外,2外来和本地大多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高肥条件,外来白花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明显高于本地,而三叶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却显著低于本地。在对土壤养分可塑性方面,白花鬼针草株高、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叶面积比、相对生长速率、平均叶面积比和种子产量方面的可塑性均高于其他2植物;三叶鬼针草与金盏银盘相比,大多参数可塑性指数较接近。【结论与意义】白花鬼针草是入侵能力很强外来。长繁殖持续期和高种子产量是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有别于本地金盏银盘重要入侵性状。本研究可为揭示三叶鬼针草和白花鬼针草入侵机制和影响因素提供依据,并为入侵预测和控制提供基本资料。

  • 标签: 白花鬼针草 三叶鬼针草 金盏银盘 生长特征 可塑性 入侵性
  • 简介:描述中国南方发现1个小香菇属新,因其腐生于竹杆上、菌柄细长,因而命名为竹生小香菇。模式标本(GDGM5271)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

  • 标签: 竹生小香菇 担子菌纲 新种 中国
  • 简介: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中国恒河猴感染传代过程中产生可能神经侵袭性和神经嗜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静脉感染SIVmac251-155p6N8只实验猴中出现严重神经症状1只猴中,监测病毒及免疫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猴脑组织病变,单拷贝PCR扩增病毒gp120序列并分析变异及糖基化位点变化情况。结果感染猴晚期出现明显艾滋病脑病症状,病理切片显示脑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及神经元变性、坏死。脑基底节分离出单序列病毒,氨基酸序列与血浆病毒及感染毒株SIVmac251-155p6序列差异主要位于Gp120V1和V4区,并且C1区66位出现个糖基化位点缺失。结论SIVmac251猴体长期传代过程中表现出神经嗜性毒株特征,对AIDS脑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艾滋病脑病 SIVmac251 GP120 变异 神经嗜性 神经侵袭性
  • 简介:背景】沙巴拟刀角瓢虫和越南斧瓢虫是自东南亚地区引进粉虱类害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然而其控制烟粉虱有效性尚未明确。【方法】在室内研究2瓢虫幼虫捕食烟粉虱若虫时取食、爬行与休息等行为时间分配,以及2瓢虫幼虫和成虫既定时间内对烟粉虱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结果】随着瓢虫幼虫龄期增大,取食烟粉虱低龄和高龄若虫时间和休息时间均逐渐减少,而爬行寻找猎物时间逐渐增多。沙巴拟刀角瓢虫幼虫取食烟粉虱各虫态时间显著长于越南斧瓢虫幼虫,取食量也显著大于后者;而沙巴拟刀角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时间长于越南斧瓢虫成虫,但取食量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与意义】2瓢虫对烟粉虱都有较好捕食作用,但其时间分配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田间烟粉虱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瓢虫进行释放。

  • 标签: 沙巴拟刀角瓢虫 越南斧瓢虫 烟粉虱 时间分配 捕食行为
  • 简介: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典型国家战略性产业。我国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必须具备独立制造和发展高精尖科学仪器能力。1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缺乏战略统筹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支持力度,但从整体和长远看,我国科学仪器发展至今尚未彻底摆脱内忧外困不利局面。I)内忧。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明显不足;能源、材料、环境、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急需、量大面广科学仪器设备国产率不高。依靠进口科学仪器进行科学研究,已成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低于国际水平重要原因之

  • 标签: 科学仪器 创新型国家 国家战略 原始创新能力 仪器设备 新兴产业
  • 简介:2011年12月6日,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两部推出了数量多达7个相关文件或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意见》中,多次提到“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这与2008年年底两部颁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中“教育计划”条目中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要求致。这些信息明确表明,国家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十分重视,对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课程整合改革非常明确推动方向。2012年必将是医学教育多个领域同时启动变革改革之年。在这个医学教育改革大环境,生理学课程发展何去何从,确实让人兴奋,也让人有所顾虑。从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看,课程整合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个必然发展阶段。生理学作为门生物医学基础课,课程编排方式是基于系统生理学内容,非常适合与其他相关课程混合编排成为新整合课程。但是,作为主讲生理学内容生理学系或生理学教研室或生理学课程组,却不很愿意放弃对生理学课程主导地位或控制,特别是在有生理学实验课主导权教学单位,这种情结更甚。如何应对这种即将或已经到来新情况、新变革?我们全国生理学同行面前选择至少有三是积极参与所在院校开展医学教育课程整合改革,努力把生理学内容充实到新课程中去,以适应学生培养目标,同时达成发展生理学、壮大生理学队伍目的;二是继续保持生理学课程独立性,并扩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把生理学课程打造成�

  • 标签: 课程改革 医学教育 教育改革 生理学 环境 临床医学专业
  • 简介:通过水稻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杂交,套袋隔离和自然授粉两条件,对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类型及杂交后代群体中杂草稻发生频率、类型及主要特征以及杂草稻发生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直接验证和重演杂草稻起源主要路径。杂草稻主要特征为:颖壳褐色或金色,种皮红色,散穗、易落粒,中长芒或无芒。结果表明,如果以近缘野生为亲本,在其F2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生类似杂草稻单株;杂交组合中杂草稻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杂草稻或野生稻/粳稻(44.16%)〉杂草稻或野生稻/籼稻(27.84%)〉籼稻/粳稻(3.30%)〉籼稻/籼稻(1.41%)〉粳稻/粳稻(0)。这结果显示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在后代中出现杂草稻类型植株频率就越高。套袋条件,后代中杂草稻出现频率为10.70%,而不套袋情况下为4.90%。

  • 标签: 有害生物 杂草稻 野生稻 籼稻 粳稻
  • 简介:报道猫耳衣属多毛类地衣中国大陆新记录——小黑猫耳衣(Leptogiumtrichophoroides),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该中国大陆具更宽海拔分布范围和稍大子囊孢子。

  • 标签: 分类学 子囊菌门 地卷目 胶衣科 地衣型真菌
  • 简介: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较多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3个,即雪白弯颈霉(T.niveum)、柱孢弯颈霉(T.cylindrospo-rum)及地生弯颈霉(T.geodes),其中(T.cylindrosporum)和(T.geodes)为中国新记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真菌为喜冷真菌,表现出具有海拔分布特点。

  • 标签: 分类 弯颈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科学社会学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体与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总体情况做比较,考察二者之间异同和联系;统计和研究表明,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群体中院士占据大多,但目前中国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关联性依然不尽理想,二者之间时常出现有悖常理冲突,因此,两大制度对杰出科学认可机制均有彼此参照校准基础上进行进步完善必要和可能。

  • 标签: 院士制度 奖励制度 杰出科学 认可机制
  • 简介: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较多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3个,即雪白弯颈霉(T.niveum)、柱孢弯颈霉(T.cylindrospo-rum)及地生弯颈霉(T.geodes),其中(T.cylindrosporum)和(T.geodes)为中国新记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真菌为喜冷真菌,表现出具有海拔分布特点。更多还原

  • 标签: 分类 弯颈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背景】薇甘菊是最具危害性世界性杂草之,目前已入侵我国香港、广东、海南、台湾、云南等地,而嘧磺隆是防治薇甘菊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喷雾法,研究商用药剂嘧磺隆与洗衣粉或柴油混合使用,对薇甘菊根、茎、叶片杀灭效果及对后期残留茎干萌发率和种子萌芽率抑制作用。【结果】嘧磺隆单独处理28d后,薇甘菊叶片、茎和根死亡率分别为86%、92%和84%;而与洗衣粉混合处理后,死亡率分别升高至98.33%、97.67%和89.67%;与柴油混合使用后,死亡率分别升高至92.33%、95.33%和98.33%。经嘧磺隆单独处理后薇甘菊后期茎干萌发率为9.67%;与洗衣粉、柴油混合使用后,萌发率分别降低至6%、5.33%。经嘧磺隆单独处理后,薇甘菊种子萌芽率为44.67%;而与洗衣粉、柴油混合使用后,种子萌芽率分别降至28.67%、25.33%。【结论与意义】嘧磺隆与洗衣粉或柴油混合使用,对薇甘菊组织杀灭效果及对后期茎干萌发率和种子萌芽率抑制作用均优于嘧磺隆单独使用。本研究可以为薇甘菊防控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薇甘菊 70%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洗衣粉 柴油 防控效果
  • 简介:背景】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急性毒性尚未明确。【方法】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铜(Cu2+)、锌(Zn2+)、镍(Ni2+)、镉(Cd2+)、铅(Pb2+)和锰(Mn2+)等6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效应,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环境风险。【结果】滤纸接触法48h测定结果表明,6重金属对蚯蚓L%为3.17(2.53—3.81)~90.42(69.45~140.47)μgcm-2,毒性次序为Cu2+〉Zn2+〉Ni+〉Cd2+〉Pb2+〉Mn2+。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6重金属对蚯蚓LC50为1347(1236~1453)~6936(6144~8930)mg·kg-1,毒性次序为Cu2+〉Cd2+〉Ni+〉Zn2+〉Mn2+〉Pb2+。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u2+、Zn2+、Ni+、Cd2+、Pb2+和Mn2+等6重金属暴露比(toxicity/exposureratio,TER)分别为3.37、4.46、8.68、1428、13.87和5.85。【结论与意义】6重金属对土壤动物蚯蚓均具有潜在毒性效应。Cu2+、Zn2+、Ni+、Mn2+等4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而Cd2+和Ph2+对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风险水平是可接受。该评价结果可为我国制定基于风险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标签: 重金属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 简介: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 标签: 医学名词 真菌学 审定委员会 科学出版社 药物名称 著录
  • 简介:烟粉虱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20多年,烟粉虱些遗传群入侵世界各地,严重危害作物生产。烟粉虱遗传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早已被关注,但分类地位,尤其是烟粉虱到底是个包含多个生物型还是个包含许多隐物种复合体,直颇受争议。近几年,有关烟粉虱种系发生和系统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证据推论个包含至少31个隐物种复合体,但生殖隔离证据仍显不足,种系发生分析结果也因仅依据COI个基因而受到质疑。因此,大多从事烟粉虱研究同行接受其为个物种复合体概念同时,仍有同行沿用生物型概念。我国境内已先后报道包括13个本地和2个全球入侵在内15个烟粉虱隐。本地主要分布我国南部及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岛东南沿海地区,隐多样性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入侵“中东小亚细亚1”隐(MEAMl)(即“B型”)和“地中海”隐(MED)(即“Q型”)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003年前后入侵我国,并在许多地区迅速取代本地而占据优势地位。全国范围内调查数据显示,这2个入侵可在大部分区域共同存在,但自2005年以来,MED许多地区陆续取代MEAMl,这很可能与MED对大量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较强抗性有关。本文还讨论烟粉虱隐复合体分类所面临命名等难题以及大范围抽样调查数据偏差问题。

  • 标签: 烟粉虱 隐种复合体 种系发生 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