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关键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protein3,RIP3)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感染作用。方法用5.25×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TCID50)流感病毒H1N1PR8通过滴鼻方式感染RIP3敲除(RIP3-/-)小鼠和野生型(WT)C57BL/6小鼠,连续14d每天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分别在感染后第3天(daypostinfection,d.p.i)和第7天处死解剖小鼠。取整个肺称重,左叶肺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检测感染后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流式微珠阵列术(CBA)检测肺匀浆上清中部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结果5.25×10^3TCID50流感病毒感染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一定程度临床症状:RIP3-/-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50%)较WT组小鼠(87.5%)显著降低(P<0.05)。分别对比每天两组小鼠体重,发现从第3天开始,WT组小鼠体重降低比率大于RIP3-/-组,但两组小鼠体重总体改变趋势无统计学差异。病毒学方面,两组小鼠相同时间点(3、7d.p.i)病毒载量差异均无显著性。炎症应答方面:两组小鼠肺指数(肺重体重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方面:肉眼观察大体病理及HE病理切片显示:RIP3-/-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较轻,炎症浸润较少;小鼠肺部炎症细胞因子也较WT组相对减少。结论RIP3敲除条件下,流感病毒H1N1PR8感染小鼠时因减弱了炎症应答导致肺部病理损伤减轻,提示RIP3可能在H1N1PR8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促炎症病理作用。

  • 标签: 细胞程序性坏死 RIP3 流感病毒 炎症应答
  • 简介:【目的】二化螟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钙黏蛋白(cadherin,CAD)是一类重要Bt杀虫蛋白受体,获得二化螟钙黏蛋白基因(CsCAD1)基础上,明确CsCAD1蛋白Cry1Ac和Cry2Aa蛋白结合能力。【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CsCAD1基因片段,构建pET-28a-(+)-CsCAD1重组质粒转入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Ni柱亲和纯化后SDS-PAGE电泳检测,利用westernblot和ligandblot技术分析其Cry1Ac和Cry2Aa蛋白结合能力。【结果】重组载体可在表达菌株BL21表达一个约44ku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显示该蛋白条带单一,且纯度较好。Ni柱亲和层析纯化该目的蛋白后进行Ligandblot分析,结果显示CsCAD1重组蛋白可以Cry1Ac和Cry2Aa蛋白结合。【结论】CsCAD1蛋白可以Cry1Ac和Cry2Aa蛋白结合,是潜在Cry蛋白受体,所得结果有助于阐明Cry1Ac和Cry2Aa蛋白对二化螟作用机制。

  • 标签: 二化螟 钙黏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结合
  • 简介:目的利用胰腺癌PDX模型,评估临床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筛选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新鲜胰腺癌手术标本移植裸鼠皮下,建立PDX模型并稳定传代;利用STR基因分型检测PDX模型肿瘤组织溯源性;选择临床使用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三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并测量肿瘤体积;利用TGD值数学模型方法,辅以血浆CA19-9检测评估三种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结果PDX模型肿瘤组织样本溯源性99.99%,原发瘤保持一致;对照组相比,伊立替康组和吉西他滨组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P=0.001),且吉西他滨抑瘤效果更为明显;伊立替康药物毒性作用最小,吉西他滨次之。结论成功建立胰腺癌PDX模型并稳定传代,通过TGD值数学模型法筛选,发现吉西他滨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最为显著,推荐其作为该胰腺癌个体化治疗首选药物

  • 标签: 胰腺癌 PDX模型 个体化治疗 药物筛选 TGD值数学模型
  • 简介:报道1由枝孢样枝孢霉引起肺部感染,患者女,52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气短3”就诊。根据肺泡灌洗液液基薄层形态学检查、G实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诊断“侵袭性肺枝孢样枝孢霉病”,经伊曲康唑0.4g/d抗真菌治疗、头孢他啶抗细菌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枝孢样枝孢霉 肺部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女,26岁,确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并维持性腹膜透析7年,腹痛2d入院,腹透液浑浊,全腹压痛、反跳痛。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透管隧道分泌物培养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予抗感染治疗,手术拔除腹透管,术后20d好转出院。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真菌 腹膜透析 隧道炎
  • 简介:糖苷水解酶第一家族(GH1)β-葡萄糖苷酶(BGL1)有葡萄糖耐受性,进口端位点对酶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有很大影响,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嗜热革节孢GH1BGL1进口端W168、L173、F348、W349、C169、F180、D237、Y179、A260、H307、N335和E437这12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突变酶野生酶(WT)毕赤酵母中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酶活性和葡萄糖耐受性测定WT相比,所有突变酶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中W168H、N335F和W349G几乎丧失活性。突变F180H、D237S、A260N和H307YKm低于WT,所有突变kcat都降低。除L173Q外,其余突变都保持葡萄糖耐受性,高浓度(400mmol/L)葡萄糖时,Y179F和D237S酶活受到显著抑制。本研究表明,进口端位点对酶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均具有一定影响,催化活性通道结构特异性可能是葡萄糖耐受机制。

  • 标签: Β-葡萄糖苷酶 定点突变 进口端 葡萄糖耐受性
  • 简介: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微炎症介质水平影响。方法:86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对照组40,两组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水平,肢体正中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明显下降(P〈0.05),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CV均较治疗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S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肢感觉减退、四肢远端麻木烧灼感、不宁腿综合征、肢端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痛变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且可显著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

  • 标签: 甲钴胺 尿毒症 周围神经病变 微炎症
  • 简介:Insulinsecretorygranules(ISGs),agroupofdistinguishingorganellesinpancreaticβcells,areresponsibleforthestorageandsecretionofinsulintomaintainbloodglucosehomeostasis.ThemolecularmechanismsofISGbiogenesis,maturation,transportation,andexocytosisarestilllargelyunknownbecausetheproteinsinvolvedinthesedistinctstepshavenotbeenfullyidentified.Subcellularfractionationbydensitygradientcentrifugationhasbeensuccessfullyemployedtoanalyzetheproteomesofnumerousorganelles.However,useofthismethodtoelucidatetheISGproteomeislimitedbyco-fractionatedcontaminantsbecause1SGsareverydynamicandhaveabundantexchangesorcontactswithotherorganelles,suchastheGolgiapparatus,lysosomes,andendosomes.Inthisstudy,wedevelopedanewstrategyforidentifyingISGproteinsbyproteincorrelationprofiling(PCP)-basedproteomics,whichincludedISGpurificationbyOptiPrepdensitygradientcentrifugation,label-freequantitativeproteome,andidentificationofISGproteinsbycorrelatingfractionationprofilesbetweencandidatesandknownISGmarkers.Usingthisapproach,wewereabletoidentify81ISGproteins.Amongthem,TM9SF3,anine-transmembraneprotein,wasconsideredahighconfidenceISGcandidateproteinhighlightedinthePCPnetwork.FurtherbiochemicalandimmunofluorescenceassaysindicatedthatTMgSF3localizedinISGs,suggestingthatitisapotentialnewISGmarker.

  • 标签: INSULIN SECRETORY GRANULES (ISGs) PROTEOME LABEL-FREE
  • 简介:目的:探讨初始沙盘特征对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诊断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92心理门诊患者研究对象,对其初始沙盘特征进行编码,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估其社会功能程度,使用差异检验探讨不同初始沙盘特征患者社会功能之间差异。结果:292患者,空白领域是否过大,沙盘是否存在分裂,是否存在无功能桥、船等其他工具以及是否具有隔离空间栅栏等维度上,社会功能缺陷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初始沙盘特征能够反映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 标签: 初始沙盘 社会功能 差异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即G实验)对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11~2017.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患者中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患者132,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使用MB-80微生物快速检测动态系统及其试剂进行,用ROC曲线比较G实验、真菌培养、G实验联合真菌培养检测结果。结果132高危院内IFI感染患者,共有43诊断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真菌培养敏感67%,特异96%,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是0.72和0.80,G实验敏感70%,特异88%,PPV和NPV分别是0.73和0.86;G实验真菌培养检测敏感提高84%,特异提高92%,阳性预测值0.78,阴性预测值0.92;G实验Youden指数0.58,真菌培养Youden指数0.63,联合检测Youden指数提高0.76;G实验结果、真菌培养结果及联合检测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57及0.798。结论G实验是一种快速、简便、实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联合传统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敏感、特异及诊断价值。

  • 标签: (1-3)-β-D葡聚糖 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 真菌培养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本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构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131浅部真菌病患儿临床特征及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1浅部真菌病患儿,足部浅部真菌病最多,47(35.9%),其次是躯干部(除外股部)32(24.4%),指(趾)甲24(18.3%),股部12(9.2%),手部9(6.9%),头部7(5.3%);男孩84(64.1%),女孩47(35.9%),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孩年龄8个月~14岁,女孩年龄3个月~14岁;分离出96株菌株,红色毛癣菌最多(37株,38.5%),其次是白念珠菌(28株,29.2%)和犬小孢子菌(12株,12.5%),其他还有马拉色菌3株,热带念珠菌2株,其他念珠菌属10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未分类真菌2株。结论131儿童浅部真菌病中,足部浅部真菌病最多;致病菌种以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为主。

  • 标签: 儿童 浅部真菌病 病原真菌
  • 简介:目的观察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治疗足癣有效性及安全性,局部鞋袜应用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干预对预防足癣复发作用。方法120诊断足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及2%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分别于治疗2、4后计算其有效率及评价安全性。治愈后30患者给予鞋袜抗真菌干预即继续应用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喷鞋袜1个月,治疗后未干预30患者随访比较其复发情况。结果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和2%硝酸咪康唑乳膏对足癣患者4后有效率分别为92.1%%和81.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5);治愈后鞋袜干预及未干预组1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0%和26.7%,二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8)。结论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对足癣患者安全有效,鞋袜用药抗真菌干预有助于降低足癣复发率。

  • 标签: 足癣 复发 硝酸硫康唑喷雾剂 鞋袜喷药
  • 简介:目的了解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首次分离自HIV患者新生隐球菌34株,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种鉴定,ATBFungus3测定新生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MIC值;利用PCR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确定变种和交配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34株新生隐球菌绝大部分分离自中年男性,且主要来自脑脊液(73.5%)标本;初次脑脊液压力平均为(27.26±11.52)mmH2O,CD4细胞计数中位数28cells/μL(3~163cells/μL),脑脊液白细胞位计数32(2~110)×10^6/L,蛋白质定量中位数362mg/L(160~2730m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2.28mmol/L(1.50~5.98mmol/L);所有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均敏感,且所有菌株均为Aα、VNⅠ型;MLST分析共检出3种ST型,ST5(n=32)、ST32(n=1)和ST186(n=1)。结论近两年本地区HIV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主要以中年男性多见,常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不强,ST5是其感染主要克隆系。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HIV 流行病学 多序列位点分型
  • 简介:单克隆抗体(单抗)因其专一性、高效价、低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生物制药业行业发展最快领域之一,并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病和其他疾病等。从最初鼠源性单抗发展至现今全人源单抗,新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如单细胞分选和测序技术等。同时,通过改变全人源单抗糖基化水平、优化单抗亲和力成熟技术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亲和力。目前,全人源单抗疗效和安全性仍受到行业关注,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平衡降低其免疫原性同时,进一步提高其亲和力等,仍寄希望于新技术或策略。

  • 标签: 鼠源 全人源 单克隆抗体 糖基化 单细胞分选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外神经元蛋白酶激活受体2-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ε(PAR2-PKA/PKCε)通路痛转化作用,寻找同时干预急性痛和慢性痛可能方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诱发组、诱发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除空白组和假诱发组,所有大鼠均通过先后足部注射角叉菜胶和前列腺素E2(PGE2)建立痛觉敏化诱发模型。PGE2于角叉菜胶注射后7d进行足部注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大鼠于PGE2注射/后,分别给予PAR2抑制剂。观察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注射、注射后5h、3d、6d、7d0.5h、7d4h和7d24h大鼠机械痛阈(PWTs)变化,检测角叉菜胶注射后7d24h造模侧背根神经节(DRG)PAR2、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PKCε)表达。结果痛觉敏化诱发模型建立成功。角叉菜胶注射后7d给予PGE2,显著延长了PGE2诱发疼痛存在时间,角叉菜胶注射后7d24h假诱发组大鼠PWTs同期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诱发组大鼠PWTs明显低于同期空白组和假诱发组大鼠(P〈0.01)。诱发组大鼠造模侧DRGPAR2和PKCε表达角叉菜胶注射后7d24h明显提升,高于同期假诱发组和空白组(P〈0.05)。给予PAR2抑制,不论时间均能显著翻转角叉菜胶注射后7d24h,诱发组大鼠由PGE2诱发疼痛(P〈0.05),并抑制DRGPKCε表达。但,给予PAR2抑制剂不能影响PGE2诱发急性疼痛和调制DRGPKA含量。结论抑制PAR2表达能阻断急性痛向慢性痛转化,这可能与其抑制DRGPAR2-PKCε通路激活有关。但抑制PAR2并不能干预急性痛,这可能是因为DRGPAR2相关通路未参与急性痛产生。

  • 标签: 痛转化 慢性痛 背根神经节 酶激活受体2 蛋白激酶CΕ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鱼腥草素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PI3K、AKT1及mTORmRNA表达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24只,体重(220±2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鱼腥草素钠组(每组6只)。采用烟熏和脂多糖气管滴注联合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I3K、AKT1及mTORmRNA表达,并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PI3K、AKT1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P〈0.05),mTOR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相比,鱼腥草素钠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PI3K、AKT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mTO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地塞米松组相比,鱼腥草素钠组肺组织mTO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局部肺实变,肺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胶原染色显示肺间质纤维组织大量增生;鱼腥草素钠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鱼腥草素钠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呈轻度间质性肺炎,仅见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鱼腥草素钠能够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下调PI3K、AKT1mRNA表达、上调mTORmRNA表达有关。

  • 标签: 鱼腥草素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大鼠
  • 简介:我国是大豆消费大国,但主要依赖于进口,且进口依存持续增加。与国外大豆主要生产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还有很大差距,提高大豆单产是解决我国大豆危机关键。加快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引领大豆育种实现跨越发展,是赶超国外大豆生产重要途径。2017年我国科学家克隆了一批控制大豆生育期、高产、优质相关性状重要基因.且大豆重要性状耦合遗传网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标签: 大豆 生育期 高产 优质 性状耦合 遗传网络
  • 简介:油菜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每年可生产约450万t菜籽油,占国内植物油总消费量19.7%。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菜产业主要问题是产量低、品质差,年进口油菜籽约500万t。油菜基因组测序完成,极大地推动了油菜育种行业科研工作。据统计(webofScience检索),2017年油菜育种相关SCI论文共有728篇,其中完全由中国学者完成181篇,与其他国家合作完成62篇,合计约占全世界33.38%,但高水平论文数量还有待提高。2017年研究进展主要集中油菜籽含油量及品质、油菜籽产量、基因组驯化、雄性不育、非生物胁迫及抗病育种等方面。这些成果积极地推动油菜育种产业高产、优质及多元化发展,我国油菜分子设计育种实现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 标签: 油菜 育种 遗传改良 基因组 分子标记 基因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体重增减影响血糖水平变化规律特点。方法8龄雄性C57BL/6小鼠高热量饲料(脂肪热量占60%)喂养8呈肥胖模型,随机分入体重干预组(interventiongroup,IT)和肥胖组(obesitygroup,OB),肥胖组维持高热量饲料至终点。正常对照组(controlgroup,CON)喂食普通饲料。限制热量摄入使IT组体重先减至CON组水平(P>0.05),后恢复高热量饲料再次诱导体重反弹至OB组水平(P>0.05)时终止。采用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反映葡萄糖代谢水平,胰岛素耐受试验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胰腺病理HE染色观察胰岛形态学改变。结果IT组体重反弹时体重增速是干预2.27倍,空腹血糖则高达5.13倍。OB组相比,实验终点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P<0.05),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P<0.05),内脏脂肪增加(P<0.05),胰岛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体重波动导致内脏脂肪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葡萄糖耐量受损。

  • 标签: 肥胖 减重 血糖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严重威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氮唑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靶点 中药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