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明清之际,论诗之风极盛。一时论诗专著如春花烂漫,景象峥嵘而壮观。王夫之的《诗话》,堪为装点此时旖旎风光的一朵瑰葩,光泽璀璨,馨味透鼻沁心。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后半生隐居湘西石船山,潜心翰墨达四十年,筚路篮缕,著述甚丰。是明清间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批评家。王氏论诗之著作,有《绎诗》一卷,《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一卷,及《南窗漫録》一卷。近人丁福保汇辑《清诗话》,仅撮其前两书的部分材料,编成《诗话》,收入《清诗话》中,且为这一佳构之压卷篇。

  • 标签: 论诗 夕堂永日绪论 旖旎风光 文学批评 三百篇 文艺批评家
  • 简介:<正>本文可看作是书法家林柚女士的读诗心得,果然有过人的独特领悟,见解高妙,清水出芙蕖。通读下来,学术含量相当于大学的古典文学专业课。有些论点和论据,令受过四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正规授课的我,也需要再去找些专业书籍参照学习——这是一个十分愉悦的过程,犹如又回到大学课堂上听讲,不单教我诗词的专业知识,也督促我用功学习,把系统读书再次列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同时,本文亦是一篇十分精巧的散文。在今天这个"消费时代"里,在"快餐文化"、"消遣文化"、"浅阅读"天长地久的浸淫中,我们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样诗意充沛的散文了,这是真正喻人、娱人、予人的文化散文。

  • 标签: 文化散文 诗心 观棋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书籍 大学课堂
  • 简介: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的《容诗话》是宋人诗话中比较有价值的一部,它辑之于《容随笔》,不仅保留了其广博、翔实的辩证特点,也为后人研究诗艺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本文就《容诗话》中部分谈杜诗命意与技巧的篇什加以分析,认识杜诗命意的深刻和技巧的高妙。

  • 标签: 命意 诗话 杜诗 诗艺 《容斋随笔》 宋人
  • 简介:  春游,古称踏青,也叫"探春""寻春",即春日郊游.踏青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子的弟子曾皙就曾借春游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魏晋以后,春游的习俗更加盛行.……

  • 标签: 春游诗话
  • 简介: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吟咏春节的名篇佳作,反映了人们期待万象更新,憧憬美好明天的心情。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而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更是喜庆热闹,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因此,在吟咏春节的诗作中,春联、爆竹就颇具代表意义。北宋王

  • 标签:
  • 简介:王嫱,字昭君(后因避晋文帝司马昭的讳,改“昭”为“明”),汉元帝时南郡秭归人。昭君出塞,千古美谈,历朝历代歌咏昭君的诗就有600多首。

  • 标签: 昭君诗话
  • 简介:<正>不仅仅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在更多的时候是内容的生命。语言表现与情感蕴含永远是不可分割的血肉。哪怕只割下两磅,不带血的肉和不在肉的血是没有的。自我之爱与渴望不朽是诗人的本来存在。真实的诗总是幻想以一颗小小的心包容大大的世界。哪怕本身是萤萤一尾虫灯,也想在无月无星的夜照亮一角荒芜。因为诗人的自我之爱已极致到了一种超越的境界,他爱世界爱生活爱人们,正是爱一个无限扩展的自我。他为之歌唱为之哭泣为之号呼为之细语,只有在他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并且以为

  • 标签: 不可分割 无限扩展 雪花 语言表现 尾虫 境界
  • 简介:立春是春季农业劳动的开端.这天早晨,按天象来说,"房星"出现在天空的正南.古时人们在此日早晨看见房星时便去翻土耕地,开始农业劳动,因此又称这颗星为"农祥".

  • 标签: 立春 节气 农业劳动 中国
  • 简介:一拐又一拐一撇进深山忽闻牧笛声来自云雾间乡音多亲切悦耳又缠绵,双走路,脚跟脚入室,排排坐右边,一个你左边,一个我前面,是老师你我,在听课.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出今朝”。我国人民欢庆元旦,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元旦,古称元日、正日、元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怀作诗,为我国诗坛留下了不少佳句。

  • 标签: “元旦” 古诗 萧子云 《介雅》 文学研究
  • 简介: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因日月都是九数,故名重九;据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九是阳数,故又名重阳。古代到这天,人们携带馥香的茱萸登高望远,饮酒赏菊。唐人杜甫有诗云:“旧日重阳日,停杯不放杯”;

  • 标签: 诗话 阴阳五行学说 重阳节 古代
  • 简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无论冬天多么漫长,春天总会到来的。伴随春天而来的,还有轻盈飘逸的燕子。

  • 标签: 燕子 诗话 《破阵子》 清明 梨花 冬天
  • 简介:<正>与诗之缘每年惊蛰时节,春雷初鸣,丛丛芍药新芽破土而出,其色红烂似火,其势亦如火苗升腾,极具大地诗情迸发之象。及至立夏前后盛开之时,又一畦畦、一丛丛,如锦张绣铺、赤城霞起。其时如若沐风沾雨,则又"多情芍药含春泪"(秦

  • 标签: 一丛丛 晃补之 万花会 张绣 金带围 张泌
  • 简介: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轮番上岗,不过春和秋总是偷懒,把大好时光拱手让给夏和冬。这不,才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又迎来了凛凛寒冬。正所谓“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冬天给了懒虫们一大堆逃避学习的借口,你看大家发的朋友圈,都在吐槽这寒冷的天气。

  • 标签: 诗话
  • 简介:语文是什么?“标准”答案是“中国汉语言文学”语文的实质是什么?答案则纷纷纭纭,莫衷一是,最权威的观点认为:语文的实际是工具性。我认为,单纯满足语文实质的工具性是片面的,

  • 标签: 语文 诗话 汉语言文学 “标准” 工具性
  • 简介:“又近清明,又近清明/向阳的坡上有我的祖宗/映山红开了一溪又一溪/年年清明,年年清明/种下的乡愁长遍了四月/过了清明,又等清明/清明在乡下的小村,雨丝密密……”这是诗人笔下的清明。诗人的清明是缱绻的、惆怅的;清明的天空是飘逸的、迷离的。

  • 标签: 清明 诗话 诗人 乡愁 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