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刊布的日本藏《诞生》是元代闽浙地区所绘制的教绘画,堪称稀世之珍。本文在日本、西方、中国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此与各种释迦诞生、《过去现在因果经》等有关佛经的细节作了比较:特别细致地与最近刊布的福建霞浦文书《光佛·下生赞》的描述作了比较。唐代《光佛教法仪略》是诞生故事的渊堰,五代、北宋出现了《下生赞》《太子下生经》等演绎这个故事的文献。《诞生》就是根据流传于江南的这个故事而制作的。教徒为了在江南佛教盛行地区向民众传教,制作《诞生》的过程中,模仿了佛传,参照了佛经,因此此有明显的佛教色彩。

  • 标签: 摩尼教 《摩尼诞生图》 霞浦文书 佛传图
  • 简介:朱熹早年仕宦泉州与晚年出知漳州,均涉教(明教).通过新资料,揭示朱熹仕泉时与草庵(教址)之关涉,提出前贤寻觅未果的呼禄法师墓的新线索.学界前辈认为朱熹知漳所禁为佛教.通过勾勒教在中国的流播及其对赵宋王朝的影响,征诸同时代陆游、真德秀遗留文献,辨析朱熹知漳所禁即教.

  • 标签: 朱熹 摩尼教 陆游 漳州市 泉州市 《劝谕榜》
  • 简介:教“拂多诞”一词,西方学界认为音译自胡语的教阶称谓。本文在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藉助中国传统史学的考据法,探讨该词产生的历史真相,解读该词的意蕴。认为其乃武则天延载元年(694)认可教在华传播的产物,原系其时朝廷为觐见某位高僧所取名号,而被教团作为第二教阶的汉文称谓。

  • 标签: 摩尼教 拂多诞 《下部赞》 《佛祖统纪》 《闽书》
  • 简介:正定隆兴寺的中心建筑殿始建于北宋皇祜四年(1052年),殿内所有墙体除内槽背通塑五彩悬山外,俱绘壁画,内容有佛教尊像画、经变画、佛传故事、吉祥云纹等。近日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壁画原面积应为38864平方米,现存335.06平方米。本文对该壁画的分布、内容及保存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画面内容进行了简单考证和研究。

  • 标签: 正定 隆兴寺 摩尼殿壁画 内容 现状
  • 简介:本文探讨式叉法的缘起、内容、异说及其修道意义,通过律典中的不同记载,揭示式叉法的历史内涵与时代意义。

  • 标签: 式叉摩尼 六法 学法女
  • 简介:根据科普特文《赞美诗》第CCXXIII首、所著“小赞愿经”残片(帕提亚文文书MM538与75)、粟特文文书M178、汉文《下部赞》第122—123、356—357、387—389颂,汉文教经里的“五种大”、“五大”为常明主、十二宝光王、无数世界诸国土、妙香空、金刚宝地。这应该是原初的核心教义之一。

  • 标签: 摩尼教 五种大 五大
  • 简介:华夏教向据《老子化胡经》之“化”说而依托道教。时至明代,福建民间明教徒还在继续将此说俚俗化,称老子寄形苏邻国禁苑石榴,王后食之受孕而诞。然本文所解读的霞浦钞本一篇汉文诗偈《下生赞》,却只言佛寄形石榴,不言老子所化;其所在科册则一反唐宋教攀附老子、依托道教之传统,不仅未提老子化,而且宁愿把古代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等的教主奉为主神,亦不延请老子入座,全科册未见太上老君身影,由是益证该科册不可能出自唐宋教徒之手。本文以宗教学的常识,解释科册包含夷教资料的原因,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证科册乃明末清初霞浦当地意在创立新宗的民间法师所造。

  • 标签: 霞浦钞本 《老子化胡经》 摩尼光佛 何乔远 苏邻国
  • 简介:在尼泊尔旅行期间,中国驻使馆的朋友为我们策划线路时,建议我们一定要去蓝毗,说蓝毗如同圣城麦加、耶路撒冷的地位,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这样的诱惑当然让我们难以拒绝,于是,怀揣一颗虔诚之心,我们踏上了蓝毗的朝圣之旅。

  • 标签: 诞生地 佛祖 耶路撒冷 释迦牟尼 旅行期 尼泊尔
  • 简介:来尼泊尔前,我就对佛教的4大圣地之一——蓝毗这一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宝地心仪已久,现在总算了却了前去拜谒的心愿。蓝毗距加德满都约360公里,位于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上,属热带气候,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左右。

  • 标签: 佛祖 释迦牟尼 加德满都 热带气候 尼泊尔 佛教
  • 简介:一、引言2008年10月以来,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量教文献、文物与古遗迹,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副所长、黄夏年研究员、陈进国博士和郑筱筠研究员等专家的系统调查研究,确认为古代教遗物。

  • 标签: 摩尼教 霞浦县 敦煌吐鲁番 文献 福建 世界宗教研究所
  • 简介:净风五子是教诸神中的五位次级神灵。然而,他们却在教的基本教义和宇宙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比定了光辉护持者、光荣大王、光明阿达马斯、荣耀之王、支撑者阿特拉斯这五位神灵的名号,并辨析了他们的职能,纠正了若干错误的认识,有助於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古代的“夷教”教。

  • 标签: 摩尼教 净风 五子 暗魔
  • 简介:本文研究新疆教信仰的兴衰。教是继祆教后,传入新疆的又一古代波斯宗教。新疆地区教的传播,主要与信仰教的粟特商人的活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后成为新疆回鹘人的国教,新疆境内吐鲁番盆地是教的传播中心,随着回鹘人改换朝代信奉佛教而衰落,同时表现出其特有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 标签: 新疆 摩尼教
  • 简介:吐鲁番出土帕提亚语教文献将耶稣的受难记载为米尔月14日.显然是由叙利亚语的散月14日直译为波斯语的,其中用帕提亚语动词parinibrad(入涅篥)来表示耶稣进入了光明国度,这一现象彰显出东方教开始接受佛教理论的倾向。自称是耶稣的真正使徒。东方教与佛教有许多共同之处,中亚教从内容到形式对佛教进行了广泛接受,不仅有佛教主题,而且包含佛教的主要观念。而且,佛教般若超越轮回的内容,刚好适合教从不愿放弃的二元论思想。

  • 标签: 摩尼教 佛教 耶稣 吐鲁番文献 中亚
  • 简介: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闽南三角地带,自古人杰地灵,拥有一大批全国和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特别是宋元时期,泉州港海外交通发达,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对于我们探究中世纪的文明和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泉州晋江草庵教石刻就十分引人注目。

  • 标签: 摩尼教 泉州市 文化交流 宗教思想 草庵寺 晋江草庵摩尼教石刻
  • 简介:宋元时代滨海地域流行华化教——明教,文献资料记载凿凿,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陆续的考古发现,也佐证这一结论。就有关的考古发现,自以泉州成绩为卓着,学界瞩目;前辈学者刘铭恕先生在泉州教考古成绩的鼓舞下,曾根据浙江文献,对浙江地区教遗址的发现也充满信心,早就吁请文博界努力;但时至1988年始有斩获,是为温州平阳县方志专家林顺道先生所发现的元碑《选真寺记》。

  • 标签: 宋元时代 摩尼教 温州 考古发现 文献资料 平阳县
  • 简介:叙事程式是彝族史诗重要的叙事模式,形成彝族史诗传承与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无形符号象征。史诗《阿黑西》作为彝族古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史诗《阿黑西》文本的解读,发现其具有特定的叙事程式,包括关于时间语词叙事程式、颜色语词叙事程式、神名语词叙事程式和数字语词叙事程式。

  • 标签: 《阿黑西尼摩》叙事程式 时间叙事 数字叙事 颜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