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老年下肢手术治疗中应用全身麻醉和腰麻麻醉的效果。方法把124例老年下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62,腰麻麻醉)和对照组(n=62,全身麻醉),对两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比对照组好,麻药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不良反应也比对照组发生得少,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麻醉,腰麻麻醉更适合无禁忌症的老年下肢手术中。

  • 标签: 老年下肢骨折 手术 麻醉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患者围期的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康复。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有96例下肢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重视病情监测,肢体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能顺利渡过围期,没有一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期精心护理、重视康复指导、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能使患者治疗及护理达到预期目的,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下肢骨折 围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者根据2001年5月至2008年8月666例下肢患者的手术护理期护理经验,认为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缩短骨科病人住院的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并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克服了对康复治疗认识上的误区,即常简单的将现代康复治疗等同于出院后的恢复治疗,认为单纯的理疗、针灸、按摩就是康复。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可使骨骼和软组织的正常血运得以迅速恢复,同时,还将增加滑膜液对关节软骨的营养,如果再加上部分负重,便会重新获得骨吸收与骨生成之间的平衡,从而大大减少创伤后萎缩的发生。

  • 标签: 下肢骨折 早期 介入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护理下肢皮牵引。方法皮牵引是治疗骨折的一种下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肢(稳定性闭合性骨折)、关节韧带损伤、骨关节的炎症制动、病理性骨折等。结果我院对140例下肢患者进行牵引治疗,采用整体护理,疗效显著,结论牵引时根据骨折部位、患者肢体长、粗细,来选择不同规格。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 皮牵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下肢患者的临床急救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因车祸或高处跌落等原因致伤的下肢患者22例,患者临床经急救处理,闭合性及开放性骨折患者均得到妥善安置,统计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救治均康复出院,经回访骨愈合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临床急救降低了远期后遗症及合并上的发生率。结论临床对创伤性下肢患者的急救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避免骨愈合不良的发生,临床正确处理方案的选择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均有好的效果。

  • 标签: 下肢骨折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下肢内固定中护理配合。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接受下肢内固定护理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配合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恢复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恢复状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内固定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状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 术中护理配合 恢复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AO原则下应用微创技术治疗下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下肢患者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和MIPPO技术治疗,其中使用LCP钢板32例,LISS钢板4例,解剖加压钢板5例。结果39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2例发生感染,全部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均为骨性愈合,时间4-6个月;有1例3个月后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现象,无钢板断裂。结论MIPPO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愈合率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创 钢板固定 下肢骨折 接骨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