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儿,男,8月,体重7kg,以发热腹泻7天伴皮疹入院。查体:T38.8℃,臀部、大腿、背部散在红色斑丘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结膜无充血,唇樱红无皲裂,咽红,杨梅舌,心肺无异常,腹软胀,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6×10~9/L,血小板373×10~9/L,血沉130mm/h。住院7天以头孢塞肟钠及胺卡那霉素治疗热不退,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心肺无异常 血小板 第三人 成都市 浅表淋巴结
  • 简介:(KD)自1967年日本富作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对此的认识,病例明显增多,因此制定了诊断标准[1].但同时临床也出现了许多不典型病例,本文综合分析了60例KD临床特点,以期发现不典型早期诊断依据和确定诊断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并发心血管症状已是后天性心脏的重要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心血管的损伤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KD 治疗 后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症状
  • 简介:目的:总结21例不典型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其临床表现厦各种实验室指标。结果: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部淋巴结肿大、指趾端脱皮、冠状动脉改变的发生率依次为100%、71.4%、85.7%、76.1%、61,9%、90.4%、42.8%.其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CRP增高、血红蛋白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80.9%、85.7%、95.2%、90.5%、76.2%。所有病例确诊或拟诊后均给予丙球、阿司匹林治疗。结论:不典型病容易误诊;主要症状太少或不典型时可结合实验室指标给予拟诊,并尽早应用丙球和阿司匹林,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

  • 标签: 川崎病 不典型川崎病 实验室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不典型42例和典型4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典型病患儿临床表现中确诊前发热时间、皮疹、口唇皲裂、手足硬肿的发生率均高于不典型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各项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典型病患儿心肌酶学值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典型病患儿,冠状动脉出现改变在病程中出现的时间显著低于不典型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最终均完全康复,无明显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进行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及患儿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尽可能的避免漏诊、误诊或延误诊断,尽早对患儿进行药物综合治疗。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临床表现 诊断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不典型(KD)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确诊及治疗的86例不典型KD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签署临床科研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100%),出现口唇皲裂症状为51例(59.3%),皮疹为40例(46.5%),球结膜充血为68例(79.1%),颈部淋巴结肿大为36例(41.9%)。辅助检查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为81例(94.2%),血小板增高为76例(88.4%),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为72例(83.7%),C反应蛋白(CRP)增高为74例(86.0%)。7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患儿均发现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改变。结论提高对不典型KD的认识,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可降低该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 标签: 川崎病 不典型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典型(Kawasakidisease,KD)的临床诊治分析提高对不典型KD的认识。方法对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32例不典型K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其他症状包括四肢改变、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改变、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冠状动脉受损。结论结合多方面临床资料对不典型K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川崎病 不典型 早期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方法综合分析了25例2004年8月~2010年12月入住我科确诊为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1)不典型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以口唇皲裂、眼球结合膜充血、皮疹发生率较高,指(趾)端脱皮出现时间晚,无早期诊断价值;(2)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预后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早期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典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21年5月入院就诊的不典型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组,临床选择同期治疗典型病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室诊断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实验室诊断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早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平均住院时间为(15.6±4.7)天。结论:在不典型早期诊断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治疗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典型的临床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8例不典型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不典型病患儿入院均经动态观察、心脏彩超证实为不典型。结论不典型表现各异,加强对本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后天性心脏的发病率。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诊治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方法综合分析了38例2001年9月~2009年10月入住我院确诊为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不典型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以口唇皲裂、眼球结合膜充血、皮疹发生率较高,指(趾)端脱皮出现时间晚,无早期诊断价值。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预后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的临床特征与早期诊断。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不典型病患者及65例典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不典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经过治疗,68例患者均实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3.6±3.3)天。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不典型的关键。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KD)患儿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不典型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12例患儿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不典型病患儿有效合理护理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不典型 川崎病 整体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的诊断与耐丙种球蛋白性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不典型耐丙种球蛋白性病患儿48例,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并应用甲泼尼松治疗。结果治疗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以及CRP水平显著下降,同时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同时耐免疫丙种球蛋白的患儿应当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甲泼尼松治疗,避免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诊断 耐丙种球蛋白性川崎病 治疗 甲泼尼松
  • 作者: 冯伟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1-03-13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3期
  • 机构:冯伟伟【中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61-01川崎病是儿童时期主要累及小动脉的急性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其中以累及冠状动脉最为重要,其继发的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等可引起冠状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是决定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主要因素。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但近年来,儿童不典型川崎病逐渐增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易导致误诊漏诊;且因其冠状动脉受累的发生率高而危及患儿的生活质量,故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病例报道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不典型早期诊断选择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不典型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不典型病患儿经过超声心动图诊断可知,20例患儿存在冠状动脉病变,12例患儿为冠状动脉扩张,4例患儿为冠状动脉瘤,4例患儿为巨大冠状动脉瘤。结论:儿科不典型早期诊断选择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可及时为患儿实时治疗。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儿科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分析1例不典型并巨大冠状动脉瘤伴血栓形成的护理和观察。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哭闹、保持大便通畅;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尿激酶联合用药溶栓时,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栓大小、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心肌梗塞、动脉瘤破裂、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血栓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典型的早期诊断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患者96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不典型,对照组患者为典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BNP、WBC计数以及CRP的实验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不典型典型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存在部分差异,可以通过部分实验室指标进行判断,加强对小儿不典型的临床诊断能够在早期进行疾病诊断,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