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地研究中国史最早是从清朝末期开始,晚晴时期著名律学家薛允升和法学家沈家本曾先后撰写过关于中国史研究的著作。在清末时期,京师大学堂、京师法政学堂等院校先后开设了“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等法律史的课程,供学习者学习。在19世纪20~40年代,中国史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科雏形,其学科形成的标志是出版了一批中国史通史以及其他专著,并且出现了大量专家学者。19世纪50年代后,我国法史研究领域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 标签: 中国法律史 法律史研究 19世纪50年代 京师大学堂 学科形成 清朝末期
  • 简介:中国的传统是指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有稳定性的有特色的法律制度、法律观念、法律习惯等法律因素。总结中国的传统,有助于认识中国发展演变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就我的认识来说,中国的传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一、成文法传统中国具有悠久的成文法传统。据史书记载,西周时已出现成文法。这在《周礼》中有所反映,但详细内容尚不清楚。从现知可靠的史料来看,春秋、战国和秦朝时,已有数量相当

  • 标签: 中国法律 成文法 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法律 法律观念 发展演变
  • 简介:本文采用社会几何学的研究视角,提出一个理解法律系统之整体形态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框架,并由此将当代中国系统的基本社会形态概括为十六个字:内圆外方、三位一体、二元对立、法政合一。其中“内圆外方”是中国系统的社会结构,“三位一体”是其运作方式,“二元对立”是其价值观冲突,“法政合一”是其文化核心。这一理论分析框架充分认识到法律系统内部种种矛盾与冲突的不可调和性,并试图用一种社会互动而非社会整合的眼光来审视其基本形态与变化过程。本文既是对当代中国系统整体形态的一次社会学分析,又是法律社会学理论创新的一次尝试,为关于中国制度在立法、司法、法律职业、纠纷解决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在理论层面彼此对话和整合的可能性。

  • 标签: 中国法律 法律系统 社会形态 社会几何学
  • 简介:曾宇佐陈远翔律师行地址:香港德辅道中71虢永安集团大厦16字楼电话:(852)25245131传真:(852)28450324TSANG,CHAN&WONGSOLICITORs,NOTARIES,AGENTSFORTRADEMARKS&PATENTS16/F.,WINGONHOUSE,71DESVOEUXRD.CENTRAL,HONGKONGTEL:(852)25245131FAX:(852)28450324E-mail:tcw@tcw.com.hk

  • 标签: 中国法律 杂志荣誉 法律杂志
  • 简介:一短篇论文里欲涵盖中国与政治哲学整个领域,势不可能.作者因而只自限于三个基本问题:(1)政治权力之基础;(2)法律与伦理之关系;(3)人类社会之终极理想及其实现之历史过程.甲政治权力之基础依据中土最古老之文献《书经》①之记载,一切政治权力之来源有三:天命、人民之善意与统治者之德行.

  • 标签: 中国法律 政治哲学 政治权力 《书经》 终极理想 人类社会
  • 简介:中国》是由中国司法部在香港的窗口公司——中国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于1994年12月创办的以法律资讯为主的中英双语权威杂志。自创刊以来,《中国》本着立足香港、面向海外的宗旨,努力为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的立法、司法、执法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法律院校和法律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工商经贸人员、法律服务人员和外交人员提供服务,以准确、及时、权威、实用的内容向广大读者和有关机构介绍中国,帮助他们了解

  • 标签: 中国法律 法律征稿启事
  • 简介:引言:关于“法”的释义西语中“Jus”、"Lex”是被翻译成汉语“法”的最通用的两个词。“Jus”的基本含义有二,一为法,一为权利。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的著名定义法乃善与正义之科学”;拉丁格言,“错误不得产生权利”。此外“Jus”还有公平、正义等富有道德意味的含义。

  • 标签: 中国法律 罗马法学家 “法” 定义法 权利 正义
  • 简介: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大众伦理,是法律及其实践生成和发达的基础。现代法治文化,是吸收了中国传统伦理又融入了现代政治伦理和公共伦理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外化的法律制度、法治设施和法治实践。

  • 标签: 法律 法治 法律文化 法治文化
  • 简介:目前,传统法律文化仍然是中国治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要使中国法律文化从法治化的阻滞力变为法治化的内在驱动力,必须进行转型或重建,大力加强与时代相适应的法律文化的培育、建设.

  • 标签: 传统文化 法律文化 法治建设
  • 简介:法律儒家化是瞿同祖先生提出的关于中国古代法的一个重要论断,其在国内外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文献表明,先秦诸子均认同尊卑贵贱并提倡忠孝,故阶级观念和家族主义是先秦诸子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而并非儒家的私学.儒家真正独特的思想贡献在于提出了仁和仁政的学说.假若真的有法律儒家化,其无疑应该是体现了儒家仁爱学说和精神的法制理想和原则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的落实和安顿.故有重新厘定法律儒家化内涵的必要.不过,尽管瞿同祖先生当年关于法律儒家化的相关论断需要作出适当的修正,但法律儒家化也并非子虚乌有,而却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和过程.

  • 标签: 典型合同 混合合同 示范法 立法
  • 简介:曾宇佐陈翔律师行地址:香港德辅道中7l号永安集团大厦16字楼电话:(852)25245131传真:(852)28450324TSANG.CHAN&WONGSOLICITORS.NOTARlES.AGENTSFORTRADEMARKS&PATENTS16/F.,WING0NHOUSE.7lDESVOEUXRD.CENTRAL.HONGKONGTEL:(852)2524513lFAX:(852)28450324E—mail:tcw@tcw.com.hk

  • 标签: 中国法律 杂志荣誉 法律杂志
  • 简介:而是同时具有传统与现代性的、中国与西方法律制度成分的产物,中国的现在和将来既不在于传统法庭调解也不在于西方法律的任何一方,  与中国现代的法庭调解制度不同

  • 标签: 中国法律 法律现代性
  • 简介:在帝国时代的两千年里,并不存在任何被国家认可的正式法律职业,“全能型衙门”承担了包括司法在内的多数社会治理职能,唯一见诸史料的法律专业人员是被称为“刀笔吏”的幕僚和为百姓写讼词的讼师,但这些群体从未形成高度组织化并具备复杂专业技能的职业,反而因挑词架讼而常被人们讥为“讼棍”。

  • 标签: 法律职业 改革 中国 法律专业人员 国家认可 社会治理